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孩子的心里行为分析

(2012-05-20 22:07:42)
标签:

杂谈

六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确让很多家长朋友们头疼。那么,应广大家长的要求,现在着重给大家说一说六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对策:

先说说六年级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征吧,因为这些特征的了解和解决办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

我们六年级的孩子的年龄大多处在1113岁之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讲,他们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也逐步成熟,但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有的孩子即将进入,身体的发育使他们感到紧张、害羞、好奇,对异性同学他们表现出既排斥又渴望接触,他们具有“生理发展超前,心理成熟滞后”的年龄特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这几个明显的特点:

1、自主意识增强,排斥老师、家长的管理。

我们的家长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和儿子、女儿站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可能比自己还要高一头了,让我们实实在在的觉得他们长大了。他们说话、做事都想证明自己长大了,例如在自我意识上他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不用你们管”。在他们的心目中,家长、老师的权威已经慢慢的减弱,他们可以拍着老师的肩膀以示平等,他们可以对家长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他们开始对家长、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表示反对。他们千方百计的想证明自己长大了,不想再当乖娃娃了,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同学间的交往更频繁了,许多事不让大人参与,不让大人知道,甚至是非不分的为了义气而互相隐瞒包庇。男女同学互相爱慕、约会、递纸条、写情书,朦朦胧胧的开始了我们成年人眼中的“早恋”。

2、不尊重人,敌对情绪强烈。

在自我意识的强烈导向下,孩子们唯我独尊,对待周围的人与事都是比较冷漠的。在他们的眼中,父母与师长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感受,而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在家里对长辈不尊重,冲着长辈们发脾气;在学校,对师长不礼貌,主要体现在态度上。面对师长的批评,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我又怎么了?”马上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你才说一句,他已经说了十句。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做错了,似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敌对情绪主要表现在:受到家长批评后,他就通过拒绝接受父母的任何安排来表现;受到老师批评后,他就通过不听课,课堂捣乱、直接抵触师长等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3、易冲动。

处于青春期萌芽的学生,精力旺盛,好胜心强,但自控能力差,当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使用攻击行为,把敌对情绪直接发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其攻击行为多以表情、动作、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在六年级学生中,男同学之间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闹矛盾,大打出手。

4、缺乏责任感。

在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选择逃避。在学习上,他们马虎浮躁,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表现,成长是快乐的,是迷茫的,也是青涩的,我们谁没有经历过成长呢?所以,老师们、家长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们的长辈,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长高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犯错误,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有自己的思索,想了一些办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供大家参考。

 对策:

1、培养孩子守规则、守秩序的意识。

作为父母、师长,必须告诉孩子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家庭、社会、集体、规矩意识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了规矩才能受到尊重、欢迎,也只有有了规矩才能分享生活的乐趣。我们可以明确地向孩子们表明我们的态度与立场:我们尊重你们的愿望,如果你想自己管理,那么,你必须制定好相关的学习、生活计划,严格地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违反了,那么,你必须接受家长、师长的管理。如果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孩子们达到了可以自我管理的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了。但必须注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去做决定。孩子毕竟年纪小,自觉性不高,需要来自长辈们的监督力量的落实。

孩子青春期躁动,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必要紧张,过分紧张与干涉,反而适得其反。例如男女同学之间的相互爱慕,就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们,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比较正常,要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与能力。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父母、师长也是从这个年龄阶段走过来的,所以不要对这种现象大惊小怪,或者看得异常严重。

2、家长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老师取得联系。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来自老师的批评,受到批评时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事出必有因,老师不是没有理由的胡乱批评。如果觉得老师的批评有误的地方,应该先接受批评,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事后单独去找老师说明原委。老师也会在了解实际情况后,给你一个公正的处理。在孩子问题的处理上,家长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达成教育方式的一致,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及时化解子女的敌对情绪,促进子女心理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家长言行的影响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您可能并不赞同老师的做法,您可以打电话或当面和老师交流沟通,但是绝对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谈论起自己对老师的不满。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老师,加深孩子对老师的不满,让孩子越来越偏激、冲动,对老师态度极为不好。因此,避开孩子交流,这只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建议看《小孩不笨》)此外,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更多地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逐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忌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在孩子面前,这样只会让偏激的孩子更偏激。如果你想教育孩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话,也应该注意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不要一顿牢骚过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

3学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给以积极的干预和疏导。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易冲动倾向”现象,一方面,作为师长的我们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以不同的对待,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冲动行为我们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给以积极的干预和疏导,我们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冷处理。孩子冲动而与同学闹矛盾打架而被老师告知家长的时候,作为家长不能只是一味的指责、批评甚至惩罚。而应该耐心教育,告诉孩子冲动的严重后果。每周回家,你都可以问问孩子在校是否能跟同学融洽相处,有没有打架之类的。你的这种紧张,无形中给孩子一种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暗示。你也可以通过跟老师联系来证实孩子的表现。我们不仅从生活给以指导,更应从心理上给以引导,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做人”,为学生顺利进入中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会孩子珍惜,教会孩子感恩。

孩子责任感的缺乏主要原因是来自孩子的家庭优越感。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都比较好,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作为家长、师长,要教育孩子珍惜,理解父母的不易,父母要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教会学生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环境,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真诚地希望上述内容能给予您一些帮助,能帮您解开一些育儿道路上的困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