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读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读后/陈明建

(2011-12-11 21:59:20)
标签:

音乐

贝多芬

浔阳

乐谱

春天

杂谈

分类: 艺术交流

http://s14/middle/8d3799bahb3d16e9c152d&690—《春天》奏鸣曲读后/陈明建" TITLE="又读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读后/陈明建" />

                 ——《春天》奏鸣曲读后

                武汉一中老校友  陈民建

 

    我爱读书,各种类的书。那是好奇心驱使我乱读书读闲书。

  我更爱读写满音符和记录声音的书。这已不仅仅是好奇心作怪了。正如有人读棋谱画谱的心境和目的一样:人们读谱完全是因为要探寻其中的奥秘并设法使唤它们。

  我读乐谱则是试图奏响它并企望在奏响它时用心去解答它。

  有人说,2000年是一个全新的岁月,世界艺术将由我们来挥写新的乐章。我们有幸成为世纪之交的见证人,我们能否在这个神圣的时刻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心声呢?于是我想读一下先贤的思想。

 

  又翻开了贝多芬的奏鸣曲《春天》,清丽的旋律顿时浸润了我的心底。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首段,奔泻的音符如同春天里来自雪山的一股清泉,沁人沁肺,回肠荡气。接着读下去的是那股泉水在蜿蜒曲折中激起的片片波光。没有工业社会的尘埃,也听不到都市的喧嚣。你会在这里久久滞留而不忍离去。若细细倾听,你或许还会尝到这春和春泉的甘甜。副部主题产生了!一阵由弱渐强的溪流加入了进来,它似乎不甘荒野的寂寞,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懑,它似乎遭遇了许多挫折和不幸,此刻它想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对世界的一片真诚,执着地奔忙在自己的希望之旅。

  翻过了一页,我看到了一个对生命对世界充满热情的德意志人正伏在钢琴上疾书着自己命运乐章。显然,他正熬着清苦的岁月,过着庸俗之辈无法想象的神圣的日子。面对乐谱背对污染过的自然,他没有世俗的谄媚,也没有人群里的欺诈与谎言。《春天》在大师的心中荡漾,春天那勃勃生机在失聪者的耳边奏起了醒世乐章。

  无疑,他是伟大的。

  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贝多芬这部奏鸣曲的时候正是我在武汉学完小提琴准备上岗担任样板戏的乐队队员之时。在那个充满红色谎言的时代是不允许你去读聋子贝多芬和瞎子阿炳的,至少不去鼓励你钻研海顿、莫扎物或张扬他们的音乐主张。因为这些非无产阶级革命的艺术人可能会毒害劳苦的大众,会像敌人那样毁坏社会主义革命大厦、破坏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战略布署的。我读它是因为要向老师交差。不料,从第一次开始试奏我便深深地迷上了《春天》和许多如春天一样的乐谱。我喜欢象读诗那样来阅读乐谱和写谱人的故事书,但我更希望着能够娴熟的演奏它们。因为如诗的歌和如歌的诗一样让你不忍释手,或低声吟唱或引吭高歌,或是在寂寥中细细研读它或是用我最知心的琴去奏响它,都是令我惬意的。

  一连串寄托在五线上的音乐符号在你的眼前让你读过或奏响它是一件神奇和神圣的作业过程。我与乐谱相伴已经许久了,我热爱它们,甚至无法离开它们。独处时,面对着这一堆堆古人写的当代人写的和自己写的乐谱(也称书,一般人不读的书?)自己常常感到惊讶:我为何总是那么固执、盲目地追寻着音乐?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乐趣?还有,令我自己十分不解的是,我为何对久远的乐音一直抱有特别的兴味呢?其实我还应该算得是一个崇尚新潮的人,一个追逐时髦的人。不过,在匆忙的今天,回望过去或许是一件极不该做的事,既挤不出时间,又会让你不堪忍受回忆时所带来的心灵震荡。但是你真能够静下心来孤独地,然而又是愉快的享受着大师赐给你的圣物。如果你真能经常地聆听到钟子期的哀叹楚汉的战鼓,浔阳江头的琴瑟皇宫里的钟磬,那一定可以让你感染到历史所给予的可以融入生命的情怀。至于古诺、海顿、享德尔的神圣乐章,萧邦、舒曼、门德尔松的灿烂歌诗,更能深深地渗透到了我这一点儿都不高贵的生命之中。至少我可以肤浅地体会这玄妙的神来之声给我带来的欢欣与安慰。

  因此我常常对自己说,我是富足、幸运的。

 

  面对音乐先贤的作品,你无论如何也不敢亵渎它不敢轻薄它。贝多芬的作品多是恢宏伟岸的,而他另外一些看似轻易而非轻松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却让我千百次地领悟到伟大的作曲家对自然对生活的那份诚挚的情爱和对人类的忠诚。《春天》,就是如此真实地谱出了这位善良的人的全部崇高!当然,你如果没有亲自去演奏它,你便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因为你将无法完整地读懂它,品评他。至多你只能体会到音符的快慢强弱高低和浅层的情绪而已。然而用自己双手亲自将乐意制造出来的感觉是奇妙的——无论是什么音乐器具。

  我此刻很自豪。

 

  我接着读下去。贝多芬带给我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我仿佛飞身翱翔在云天之上,俯看这芸芸众生,耳边回荡着大师们的一系列的奏鸣曲——热情的《热情奏鸣曲》,悲怆的《悲怆奏鸣曲》中贯穿着的悲欢与神圣,还有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比才的《引子与回旋曲》开篇的那份华丽与尊贵。舒伯特的《云雀》直冲天际,小鸟那似乎是得意的鸣唱给了我生命的欢悦。春天是美丽的,春天的美丽在于烂漫的花痴情的草、在于无私的自然的有意的人!琴弦上的创造如同画布上的抒发同出一辙,湛蓝的天穹雪白的云,如歌的风鸣如诗的宁静,这一切都被大师们挥洒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我又一次被这一张琴一溪云震憾了。往日那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伤感已荡然。生命的价值正在这流淌着的音符之中升华,生活的意义当然地被琴声引导到了生活应该抵达的位置。

  春天还在奏鸣?是的,贝多芬还在谱写春天神奇的乐章。乐意未尽,我想得更多更深远更深。

  音乐何以能赠给我们这么多的神奇的功效呢?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究竟能够从音乐中获得一些什么呢?我常常这样发问。

  我想到了宏大的交响诗篇,正是这不可抗拒的声浪让我们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种语言。我们从创造、欣赏音乐中洞察到自己内在现实和生存着的现实,并歌咏它们、赞美它们。当然,也批评它们,我想这是人们不断寻找真理的必然需要吧。

  接着我又从乐谱中读到,人们在发现理想和探索理想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或多种精神武器,而艺术正可以满足这种需要音乐的流动则是这种需要的最佳形式。通过欣赏和创造音乐,我们在有序与无序、宁静与喧闹、急迫与徐缓之间有了可以调控的感知媒介。

  再接着就出现更奇妙的功用: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可以让你进入梦的幻景之中。虚幻的境界使我们完全可能生活在“可能性的世界”而摆脱令人不快的现实世界。如在音乐中的我们,想象力自由驰骋,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力得到自由发挥。乐声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回首过去、瞻望未来,虚妄之中观看种种未曾发生的事、人、物。这是多么奇妙的感受啊——《春天》就正是这般神奇。

  一个思想者说,没有美好深沉的梦;便没有伟大的觉醒。音乐给我好梦,也会让我获得惊人的觉悟。贝多芬之于我是这样,阿炳之于我是这样,我在乐谱前的创造同样是如此——我想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会因此受惠于斯。

  “春天”就要过去了,夏日绿荷、骄阳的疯狂、热情又将被我、我们读过。没有放弃的意愿,只有倾听或继续创造的期盼。

  面对神奇的书,面对记录着人们真实情感的乐谱,我们终是幸福的。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于海南海口

         (全国迎接新世纪读书征文来稿选登)

 

 ——此文发表于1999年11月29日《特区时报●市民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