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015-04-30 19:31:23)
标签:
教育菁菁 |
分类: 共享资源 |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自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揭题:今天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板)
2.探索例1(课件出示)请看大屏幕: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1)指名判断(可以猜猜看),问:你能证明你的想法吗?
(2)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动动手,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呈现在作业纸上,比一比谁的方法能让人一目了然。先好的和同桌交流。(发现不同方法)
(2)组织交流(投影展示):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同学们都有了答案。
问: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适时引导:再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标上就更清楚了。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它的面积了吗?第二幅图呢?
b先分割出两个小的半圆,再分别旋转180度,转化成长方形
因为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两个原图面积就相等。
(5)追问: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为长方形呢?(原图复杂,转化后简单容易比较)(板书:复杂→简单)
二、回顾整理,感受转化策略
1、引导回顾: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许多问题,你还记得吗?(指名先说一个)
2、小组交流:根据这位同学的回忆,你有没有收到启发呢?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比比哪个小组回忆的最多。
3、学生汇报:(课件随之演示:A.图形面积方面的应用B.计算中数的转化)
4、师: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其实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运用过转化的策略了。看!
a.我们用化曲为直的办法,把曲线段转化成直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求出树叶和硬币的周长。b.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5、小结:通过我们的回顾和整理,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师板书:未知→
已知
三、实践应用,体验转化策略
下面让我们运用转化这种策略来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
1、面积计算中的转化。(练一练)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启发: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交流反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转化的(师演示)
(5)追问:在这题的转化过程中,什么不能变?
2.周长计算中的转化。(P109/1)请同学读题
(1)思考:右边图形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9页,把你的想法呈现在书上。
(3)交流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4)追问:在进行转化时,右边图形的什么不能变?
3.小结:仔细回顾,解决刚才的两道题中,我们用到什么策略?怎样转化的?
四、综合运用,实践转化的策略
师:刚才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轻松地解决了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们独立解几题,进一步体会转化的价值。
1、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109页,完成第2题。(做的快的同学同桌交流)
(1)
(2)
重点交流:可以从涂色部分考虑,也可以从空白部分思考。追问:还有从其他角度思考的吗?
(3)评价:看来思考的角度不同,转化的具体做法也不相同。
2、P109/3
(1)指名读题,问:你打算怎样求题中9小块草坪的面积?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
五、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1、师: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是怎么看待解题的?
生齐读:“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2、师:转化策略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其他领域应用也很广泛。
A.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7岁的曹冲将称大象的体重转化为称同样重的一堆石子的重量。B.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测量灯泡的容积时,把灯泡里装满水,将灯泡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查阅一番。
六、学生小结,升华转化的价值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愿意运用吗?为什么?
师说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转化的过程,不断地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过程!(师边小结边出示,将数学知识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