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我对学校数学工作的发展设想
(2013-09-14 17:44:16)
标签:
田田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新学期我对学校数学工作的发展设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11版新课标的改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这就是需要我们教师有效地把课改理念与自己的课堂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是教师自主地学习,也可以通过研讨、听课、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教师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既逐步更新了教学观念,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二,搭建平台,构建多样化的发展渠道。
一、两次的外出教研活动无法满足全校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而由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发展的需要,但同时由于交流的面过窄,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1、健全原有的以学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平台。
2、“上网学习”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养成登录并浏览校园网的习惯。工作计划、课题、新闻、创造性备课、工作室网址等都在上面,建议每天上网浏览一下,也可以发布信息。重视教师博客建设,博客注重思考不止、实践不息、笔耕不辍。
3、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带头作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校教研组的校本研究相结合,推动我校数学教学教研步上新台阶。例如我们要学会利用我校两个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地师徒结对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指导参与教科研、参加各类竞赛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第三,面向全体,激发各层次的成长需求。
我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中,有不少很优秀的老师,但相对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师的群体来说,还是太少了,同时,发展也不平衡。为此,必需要激发每一个层次发展的需求,让刚入门的数学老师知道教学的门路;让工作几年后的教师知道怎样上好课;让有一定成绩的教师找到再上一个台阶的平台;让有成就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等。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师的激励,促进教师走上由一般教师——优秀教师——特色教师成长之路,形成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良性发展。
第四,落实常规,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1、 严肃课程计划,严格执行课表。教师们要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认真地研读教材,要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教材练习的整体安排、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易犯的错误”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真正地过好“教材关”。把“减负”落到实处,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在每节课中必须做到讲了、练了、评了、收了,按时下课,严禁拖课;布置的课作、补充习题或练习册上的题做了就要认真批改。
2、推门听课制度。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在听课之后要及时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
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备课要从“减负”精神的落实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益的有效方法。在课后,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真实体验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及时记录重建的增删调补,及时撰写教后记。备课组长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带领备课组成员落实学校各项精神,严格按照教研组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进行活动,使集体备课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证。本学期要求坚持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40分,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将分工检查。
4、精心作业设计。遵循“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形成各自特色的校本作业,做到难易适度,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负担。鼓励高年级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指导学生配备好各科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强化错题订正,提高作业的效度。
5、抓好常规管理工作。我们数学组要求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加强联系,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性监督、管理及调控,每月及时将各组员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作业布置与批改等进行组内交流。及时总结教学常规中的得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适当差异补习。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可以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运用追踪法、追因法等进行个案的记录,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促使这群孩子也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年级教师可利用平时或放学的一段时间适当进行差异补习,力争缩小学困生的差距,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五,开展研究,运用课题带动教师的发展
课题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最佳平台。我校在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总结几年的经验,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上,不应只单纯追求量上多少,而应突出质上的要求。引导各教师在做小学数学课题上突出以质取胜,围绕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力争把每一个课题做实、做好、做出实效。从而,让我们的老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成长起来,让课题研究为新课改的数学课堂提供科学的保障。
第六、关注学生持续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继续挖掘“快乐学数学,情智共相长”数学文化内涵,因材施教,挖潜启智,衔接培养,让学生浸润在数学美的氛围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同时带动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带动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思考如何引领学生自己策划适合养成数学素养的平台、引领学生策划适合发展多维数学思维的活动。基于此,思考一:继续发展我校数学文化的品牌建设,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二至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训练班,以趣味数学、生活数学、读报用报、思维训练等为主要内容,让一部分数学有特长的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思考二:各班继续开设富有班级特色的“数学角”,如“数学图书角、数学展览厅”、“数学报趣题展示角”等,由学生自主设计管理,各班每周开展“数学趣题”征答活动,周末公布各种解题方法,并有师生共同评点,评选“数学小博士”,为全体数学爱好者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与数学氛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情。思考三:合理增加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各年级组要研究每一期的数学报,联系本年级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渗透数学报上的相关内容,作为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