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7/11/116491417_11n.jpg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TITLE="重庆丰都 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
太平风光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7/11/116491417_21n.jpg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TITLE="重庆丰都 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
草场小木屋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7/11/116491417_31n.jpg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TITLE="重庆丰都 太平坝乡:凤凰山下的一个“世外桃源”" />
特色农家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孩提欢歌笑语,花甲古稀怡然自乐。在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美妙景象真实存在于此。
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或小憩游玩近距离接触自然,或长住体验归田农耕的悠闲生活。
“十二五”以来,重庆丰都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中国肉牛之都、三峡库区工业重镇、重庆大都市卫星城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四大目标定位。
借此“东风”,太平坝乡将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业。截至目前,已发展近100家农家乐,一次性接待能力达1200人,去年全年全乡旅游接待近5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万元。
广袤的高山平原,清新的自然空气,犹如仙境的云海,构造了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
近年来,为了将太平坝乡打造成重庆丰都的休闲避暑的标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政府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如今,乡村农家乐正成为农民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烤烟名乡谋求产业转型
太平坝乡位于重庆丰都县东南角,地处七曜山山脉洼地,与重庆丰都武平镇、暨龙镇、都督乡接壤,是重庆市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8000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烤烟成为太平坝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久旱容易导致缺水,暴雨则容易淹没烟田,气候不好的时候,病虫害严重,烟叶全烂在地里,烟农长年‘靠天吃饭’。”太平坝乡副乡长董世刚说,由于产业结构的缺失,这些年来农民对烤烟产业过于依赖,加上市场行情不稳定,烟农收入大起大落。
多年来,太平坝人一直在谋划,如何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就地转型,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
据了解,太平坝乡距重庆市区约180公里,距重庆丰都县城约80公里,距重庆石柱县城约58公里,距重庆彭水县城约70公里。境内海拔1200-1988米,平均海拔约15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四面环山,有重庆最大“高山平原”之称,是得天独厚的休闲养生、消夏避暑度假旅游胜地,有“重庆夏都,巴渝雪城”之美誉。
同时,拥有全县森林面积最大的国营七曜山林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具备开展狩猎、跑马,饱揽奇峰峻岭、看凤凰日出、观云海仙景、避暑等娱乐体育活动开发条件。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凤凰仙山、云海日出等。经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专家考察认定,太平坝乡是全国少有的最美乡村之一。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太平坝乡逐渐踏向旅游产业转型的道路,农家乐、特色餐饮“遍地开花”,村社道路四通八达。目前,太平旅游正成为重庆丰都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名片。
旅游助推村民
家乡致富
太平的山水,滋养了一方百姓。太平旅游的兴起,带动着当地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如今在太平坝,开农家乐不稀奇,不开农家乐才稀奇。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吸引了许多外来游客。游客多了,住宿就成了问题。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2011年,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该乡通过补贴农户的形式发展起乡村农家乐,农户新建一家农家乐,乡政府补助6000元,这引起了农民的极大兴趣。
2012年,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80余万元,用于农户补贴及完善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配套了娱乐、健身、土特产品交易市场等设施。同时,通过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强村民旅游服务培训,增强接待意识,提高接待能力。
“暂时还有房间,可以安排。”近日,太平坝乡后坝村村民冉隆泽刚把一批客人送走,他的手机又响了。
冉隆泽说,以前这里基本与外界隔绝,地广人稀。2010年,他瞄准乡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利用家里的3亩地,把空置的住房装修成接待大厅,新建住宿楼、饭厅,增添休闲设施,再种上1亩瓜果蔬菜,搞起了集吃、住、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
每年的7-8月,生意非常好,常常因客人太多而安排不了。去年,冉隆泽一家创收纯利20余万元。有位重庆涪陵的企业老板开价350万元想买下他的农家乐,被婉言谢绝。“这比打工的收入高出好几倍,出再高价格我也不卖。”冉隆泽说。
像冉隆泽这样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农户,去年全乡就有70余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户均创收1.5万元以上。
旅游人气带来联动效应
傍晚时分,醉人的凉风呼啸而过,让人忘却了这是炎热的夏季。村落间不时飘来一阵阵悠扬的音乐——在后坝村的一家农家乐院坝里,摆放着二胡、大提琴、中阮等各种乐器,30多人正拿着乐器吹拉弹唱。
来自重庆江北区的陈志适退休多年,6年前他来到太平坝乡旅游度假,被独特的美景和气候吸引,于是每年夏天带着家人到这里长住3个月成为他的习惯。
陈志适说,拉二胡是他退休后的最大爱好,为此他还和朋友们组建了一支退休职工艺术团。今年6月底,他和团员商议后,决定将艺术团排练场地搬到太平坝乡。“这里的美景激发了团员们的创作灵感,来了两周,我们新写了两首新歌。”陈志适说。
旅游人气的提升,带动了当地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了七夕相亲文化节等活动,文体广电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广播村村通工程,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现在,到太平旅游平均每天800多人,高山地区用水比较困难,很多游客提出意见。”董世刚表示,今年4月,全市首个烟草水源性工程在中坝村开建,总投资3600万元,总库容56.46万立方米,预计3年内完工。工程建成后,将可以保障中坝、下坝、凤凰3个村300余户烟农及4100亩烟叶基地用水需求,同时解决全乡30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
文/张亚飞 李安楠 赵伟平
太平坝乡:乡村旅游带动半数外出劳动力回流
“在外打工15年,不如回家创业致富。”近日,在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上坝村,说起返乡创业的“甜头”,村民王才学显得十分自豪,“从前打工一年赚1万元,现在开办农家乐,一年收入3万元。”
据了解,太平坝乡山高坡陡、地势偏远,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因缺劳力,产业发展缓慢。近年,凭借生态良好、空气清新、夏可避暑冬可赏雪等优点,太平坝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的青睐,成为他们度假的主要选择,乡村农家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大量外出劳动力回流。”太平坝乡副乡长董世刚介绍说,目前全乡1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已有500余名返乡实现创业与就业。
董世刚称,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到乡里的游客日益增多,但现有的农家乐还达不到游客的需求量,今年内全乡农家乐将达到140余家,因此仍然需要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