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好对话,着重体会熊兄弟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狐狸狡猾,知道凡事不能斤斤计较。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演好对话,着重体会熊兄弟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狐狸狡猾,知道凡事不能斤斤计较。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齐读课题。(读出“谁干什么”)
板贴:狐狸、奶酪、熊兄弟
2、复习词语: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文中的生字宝宝,还记得它们吗?
第一组:始、嚷、剩、整、帮、捡、拌、便、瞧、俩
第二组:小哥儿俩、一点儿(注意儿化音)
第三组:捡到、奶酪、高兴、拌嘴、帮忙、不匀、公平、生气
3、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组词语说说课文主讲了什么事情?(抓住文中关键词)
二、 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有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了一块奶酪,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分,这时,狐狸来了,自告奋勇要给小哥俩分奶酪。
(1)狐狸是怎么分的呢?去文中找一找狐狸分奶酪过程的句子。
板贴:掰成两半、咬了一口、又咬了一口、不停地咬着
(2)用上“先……然后……接着……就这样……最后……”说说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2、提问: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要让狐狸帮他们分奶酪呢?引出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
1.指生读,师指导注意表情变化:微笑(捡到奶酪)→沮丧(不知道怎么分)
2.引导:捡到奶酪是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小熊哥儿俩却很沮丧,甚至拌起嘴来?究竟是为什么呀?抓住“不知道怎么分”体会熊哥哥和熊弟弟都怕自己分少了,吃亏了,所以不知道怎么分。(拿出真是的奶酪,问问学生)
【第2-4自然段】课件出示:
生读 师:狐狸看见熊哥俩吵架,感到——(非常好奇),这种好奇都藏在一个标点符号里——“?”。
过渡:于是,狐狸开始了第一次分奶酪!
【第一次分:5-6自然段】课件出示:
指导“笑了笑”:现场给学生一块奶酪,让他分。 采访:分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眼珠子咕噜一转,一个坏点子来了,所以狐狸——笑了笑!你看,假装帮忙,其实是想吃奶酪,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狡猾)
(板贴:嚷)指导“嚷”:三个小口一起说话,声音怎样? 为何会这样大声地说话呀?
过渡:第一次分奶酪,熊哥俩很不满意!于是,狐狸要分第二次啦!
【第二次分:7-8自然段】: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看我的——”师范读两种读法 体会破折号声音延长的用法。
(板贴:又嚷)小熊们,这次你们满意了吗?谁来表示你们的不满?(出示第8自然段,读)
过渡:狡猾的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三次分:9-10自然段】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生读
小熊小熊,你们的奶酪被狐狸吃光啦,你生气吗?你呢?你呢? 读第10自然段。
(板贴:生气)小熊生气了,狐狸反而笑了,它在笑谁?还因为什么而笑了?(吃到了奶酪、计谋得逞了)却还说自己分的可公平啦!真是一只狡猾透顶的狐狸。
三、角色扮演,谈论感悟
1、故事读到这里,大家读得已经相当精彩了!可是,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些动作来演一演,相信肯定会更好的! 想要演好,关键要演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板贴:演好对话)
2、课件出示:
熊哥俩的话
狐狸的话
同桌之间分分工
老师也好想来演一演。我想邀请一个同学来和我一起演出。师生合作演第一自然段,演完总结:想要演的好,还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加一些动作。
同桌练习,展示
4、如果再给你们一块奶酪,你们还会请狐狸分吗?你们会怎么做呢?
5.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熊哥哥和熊弟弟自私、怕吃亏,结果还是吃了大亏。而狐狸非常狡猾,耍计谋让熊兄弟上了当。所以以后我们在分享东西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否则自己会吃更多的亏!
(板贴:不能斤斤计较)
四、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狐狸:掰成两半——咬一口——又咬了一口——吃光了
不能斤斤计较
熊兄弟:嚷——又嚷——生气
读出感情 演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