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汪曾祺,只知晓其师从沈从文,其他一概不知。闲暇时偶然读起他的《人间草木》,那淡淡的文字如流水般缓缓潺潺,似一杯清茶,似一渺婵娟,流芳于岁月间的沧桑,却又执手可握于真实的身想,仿若陈年旧事就在昨天……
纯朴的自然之气,流露在散文中的每一篇。“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秋天结了很多枸杞子,通红通红的,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没有华章艳词,唯有浓厚的文韵在恬淡中自有一份独有的清雅与厚重。
记得《葡萄月令》中“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一草一木总关情!旧文人的笔调,就在那冬夏的江浙风俗之中,展露无疑。
从榆梅碎落的馨瓣浸染着等待着色的衰草;漫条垂柳上玩耍着的待捉的天牛;聆听着癞花、麻雀、或是斑鸠的啼叫;在海棠、梅树、碧桃、丁香树下捉弄着蚰子的呱噪或是金铃子丁铃铃的爬闹;到转冷后乌青菜的经霜与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的童真童畅。看着盎然的白雪飘落,槅子、手炉、脚炉齐上阵,才能度过漫寒的冬季……就在那轻浅的笔端中,将江浙的人文、地貌与趣闻娓娓道来。
流畅的笔调,就在那一连串的《四方食事》中诉说着生活的细节,简明扼要的语言又不失风趣幽默。“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至此高邮的咸鸭蛋,淮安的狮子头,昆明的汽锅鸡、虎头鲨、昂嗤鱼、牛肉、蒸菜,蒙古的手把肉,北京的豆汁儿、烤肉,清一色的豆腐宴……一系列的吃物好似一个老饕般描写的惟妙惟肖,令人不禁垂涎三尺,拍案叫绝。
特殊的历史时期铸造了一段特殊的求学之路。西南联大的七年生活中,泡茶馆,读诗书,写文章,教书、同窗趣事……在那些洒脱的文字中,感受一颗真挚、醇厚而又淡泊名利的文人之心。“西南联大的自由,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谈及沈从文与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这些相熟的朋友,感情的真挚流淌在清风的气质之中,那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沈从文的气质,或许,也是汪曾祺的气质。
如今,斯人已去,但那种闲适的明净依然。慢慢的品读着这似寒凉中的一隅温暖,那样的恬静与淡泊就在这清浅的墨韵中缓缓流淌……清供朝岁,如缕沐阳!
http://s7/bmiddle/8d2263dftd6377359c8b6&690如缕沐阳" TITLE="清供朝岁 如缕沐阳"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