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律
(2012-05-17 21:17:07)
标签:
教案 |
(教材49~50页)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算的意义及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算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算的应用,运算律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
教学过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认真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
2、四则运算的几种法则?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49页,找到第一题。主题是什么呢?“庆祝六一”。这个班的同学们在以什么形式庆祝六一呢?我们来看一看。
2、根据这四幅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幅图:
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求和:39+26=65(只) 120-39-26=55(只) 120-(39+26)=55(只)
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
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1.5×52=78.5(元)求52个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
①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 ②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1/3=6(米) 18×1/2=9(米)
③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 ④还剩下多少米彩带?
18×(1/3+1/2)=15(米) 18-18×(1/3+1/2)=3(米)或者18×(1-1/3-1/2)=3(米)
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幅图: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48÷4=12(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3、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二)小组交流1、(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的意义:
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三、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12+20=32,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32-12=20,32-20=12。根据这3个算式编写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例如:校园里有12棵杨树,20棵桐树,这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用加法,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杨树有12棵,桐树有多少棵?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桐树有20棵,杨树有多少棵?这两个问题要用减法。
感受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互为逆运算。)
2、那么48个学生做游戏可以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可是“每个小组有12个人,4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呢?(用乘法)
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也就是说,加减法之间有逆运算的关系,乘除法也是如此。
4、总结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2+20=32,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呢?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加数+加数=和,
2、四则运算的顺序:(1)、一级运算:我们把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二级运算:我们通常把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一级运算。
(4):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整数加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时,要先通分再相加减。
(2)乘法的计算法则:
整数乘法:从第二个乘数的末位算起,用第二个乘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用第二个乘数的哪一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这位对齐。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尽享计算。
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师小结:记住四则运算的规律和方法,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三、知识反馈与知识检测: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2、型题:
a)
12×101
100-100÷5
780÷6×0
b)
36×201
c)
1232-7784÷56+156
3、文字题
340除1275与2125的和,所得商再乘18,积是多少?
28乘11的积减去2000除以125的商,差是多少?
38与24的积,除以83与67的差,商是多少?
9600除以12的商减去775,再乘56,积是多少?
4、应用题:
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97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10千米,7时候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
四则运算的意义:减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
除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
估算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养成估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能具体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是先把握运算的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同时估算也有利于减少运算错误,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解决一些对计算结果要求不太严格,或者难于精确计算的问题时,也经常用到估算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薄弱,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精确极端的习惯,估算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
一、感受估算的价值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同学们,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这优美的环境下学习,估计同学们心情都不错。上次帮三年级同学搬桌子,有兴趣再帮他们一个忙吗?新教学楼建好后,小会场将被拆迁,三年级同学举行“演讲活动”不知该如何选择场地,你能帮忙吗?
(2)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课件出示3年级各班人数)
三年一
39
(3)你会选择那个场所呢?
(4) 指名回答: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个场所,说明理由。
预设1:
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40个,三年级就有240人,至少要能容纳240人,因此可以排除食堂。40×6=240(人)——最少
预设2:
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50个,三年级就有300人,最多只要容纳300人,因此可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50×6=300(人)——最多
预设3:四舍五入法50×5+40=290(人)大约要290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4:选中间数47×6=282(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5:235÷6<40
预设6:计算出三年级的总人数,再于两个场所能容纳的人数进行比较。
(5)小结:你怎么想到用估算的?问题——只需近似值——估算(更方便)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每种方法一样吗?(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选中间数法)
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根据结果的要求把原始的数据看作整百数或者整十数,便于计算)
二、说一说:生活中和学习中哪些时候用到过估算?
(1)、在我们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怎么估算呢?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信息,谁来交流一下,好吗?
如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2: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2)、四人小组交流
(3)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我们还曾经学会了如何估算一张报纸的字数,也会估算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一个操场大约能站下多少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估算。
三、判断下列情景中哪些可以估算。如何估算。
1、那是不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能用估算来解决呢?老师也有几个问题,你们能帮我看看哪些情况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吗?
判断下列4种情况哪些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
1、判断791+118=809 结果是否正确。
2、小红1分钟最多能打49个字,一篇作文共1025个字,小红能在20分钟内打完这篇作文吗?
3、奶奶在超市买了6.70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当营业员计算奶奶应付多少钱时。
4、牛排每斤12.40元,爷爷买了1.9斤,店主说一共26.60元。店主说的对吗?
2、选择汇报
3、可以估算的分别说说该如何估算。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五种情况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
(1)790+110=900(最少)所以结果不正确。
(2)50×20=1000(个)( 最多)所以不能
(4)13×2=26(元) (最多) 所以店主说错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在估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数学万花筒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估算的这么多知识,在你们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继续学习。比如当在测量或估计一个较大量时,常常用到数量级。
六、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数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