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福临苏轼新岁展庆帖大中堂

谢元福,字子受,号绥之,广西临桂县两江镇人。生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举,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学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钦命为淮、扬、海道台,驻节淮阴(今淮安)。光绪十九年(1893年)再任,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任,官衔二品。光绪二十五年(1899)因洪泽湖高家堰决口被免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病卒于淮阴。
谢元福三任淮海扬道台,在淮为官十年。在职期间,他除盗安良,兴修水利,关心教育,提携人才。做了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得到淮安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光绪二十五年被免职后,由淮安绅士商民公立《谢公去思碑》,以示怀念。2008年3月,该碑于文庙基建工程中出土,就是例证之一。此外,淮安市博物馆有淮阴蜡八庙大铁钟,也是谢元福所监造,钟上之铭文有所记载。今淮安市博物馆收藏有谢元福《临苏轼新岁展庆帖》大中堂,也是谢元福的遗物,是有关谢元福书法艺术的唯一收藏品。
这件《临苏轼新岁展庆帖大中堂》,纵205厘米,横110厘米,纸本。上书苏轼展庆帖语句,其文曰:“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先附。”此幅用笔出锋,清秀劲健,意态端庄流丽,结体平正安祥,章法疏朗整齐,用笔左规右距,一看就知谢元福的书法是从董其昌来,在董其昌行草中下过功夫。有清一代,董其昌书法盛行一时,身处清代末年的谢元福也未能置之度外。因此,此书虽是临苏轼新岁展庆帖,但已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运用已意去书写前人作品。故此幅圆润婉畅,气清韵遒,表现出较浓的董书风味,是一件具有相当功力的书法作品。落款为“卿一兄大人雅属,谢元福。”下钤“文学之臣”赤文印,“谢元福印”白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