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声的几种形式

(2011-09-17 16:47: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快乐博文

(一)单口相声
一个人表演的叫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每段都有它一定的故事情节,情节中产生一定的笑料,又叫包袱,而包袱又推动着情节发展。表演单口相声,时而第一人称,时而又以第三者出现、时而跳出、时而跳入、有时叙述、有时品评、有时叙说的故事似说自己,有时又是一个局外人讲述故事。总之,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虽然一个人在表演,但听起来似很多的人出现在舞台上,真是绘声绘色五彩缤纷。《追车》、《怨谁》、《化腊千》、《君臣斗》等都是单口相声。

(二)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通过甲乙两人对话的方式进行表演的。《特殊生活》、《好梦不长》、《东京客人》、《我爱中国》等都是对口相声。在写对口相声时,要注意捧逗哏的关系。捧哏的在对口相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捧哏的话是代表着观众的,有时要肯定有时要否定,有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烘托,不能把捧哏的写的可有可无,既不过份、又恰到好处。
对口相声,还分以下几类:
一头沉。顾名思义,就是一头的话多、一头的话少、一段相声主要的由逗哏的来叙述,捧哏的则给予必要的配合烘托,使一段相声趋于完美。一头沉的节目,尽管捧哏的话少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写相声时,要注意捧和逗的关系,不能只顾写甲而忽略了乙。
子母哏。子母哏就是捧逗哏的话都不少,各说各的理,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有问有答,环环扣紧,有时为一个问题要相互争辩,各执已见,从而产生矛盾,引出笑料。如《五红图》、《天文学》、《歪批三国》等就是子母哏相声。

贯口,又叫贯活,就是一口气背诵一段故事、一个人的传略,一口气报几百个地名、菜名、影片名,戏名等,都叫贯口。还有一口气说出多少个绕口令,也是贯口。在写贯口类的相声时,要注意合辙押韵,讲究平仄、表演时要注意气口,节奏感强,不能囫囵吞枣、吐字要清、要多在嘴皮子上下功夫,这样表演起来,才能运用自如,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还有传统相声:《报莱名》、《暖厂》、《洋药方》、《八扇屏》等都是贯口。
新相声:《豆腐谱》、《新妇女》、《影片集锦》等也都是贯口。
柳活、腿活。
以学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的叫柳活,以学唱戏剧片断、并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艺术手段的叫腿活。学唱歌曲、戏曲、曲艺、学唱少数民族特有的曲种的,都是相声中的柳活。
传统相声《学评戏》、《批铡美》等都是柳活。
新相声中《流浪者》、《爱情歌曲漫谈》等也是柳活。
传统相声《捉放曹》、《汾河湾》、《窦公训女》等都是腿活。
在写柳活的相声时、要注意唱词的平仄音、尤其写学唱曲艺的段子更要注意,不然唱出来难听,演员也受罪,写柳活按排唱的时候,唱的要自然,唱的要合理,不能为唱而唱。
演员在表演学唱的柳活时,要注意学的功夫,要学谁象谁,学的不象不如不学、所以在写柳活的段子时,要有的放矢,要看演员的条件。侯宝林同志认为:相声既然是艺术,就不仅应该学的象,而且要学得美,只有学得象才能产生愉快幽默的笑,只有学得美才能使相声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这个认识对我们表演柳活的演员确实是个教益。
倒口就是运用各地方言为主要艺术手段的叫倒口。
比如:《山东斗法》是以山东话表演的。《山西家信》是以山西话表演的。《钓鱼》是以天津话表演的。《列车新风》是用大连话表演的。《南北话》既有天津话又有上海话,还有北京的一些土语。写倒口相声时,还要注意方言土语。如不熟悉方言土语,写出来,说出去,就会学的不象,本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用外语表演相声也是倒口。今天的学外语和过去应有不同,过去的学外语倒不如说是学儿语,尽管外国味中国字会取得一定的喜剧效果,也不如学几句真正的外语效果强。
现在的新相声如《动力研究》、《我爱中国》、《东京客人》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外语。
(三)群口相声
三人相声或多人相声叫群口。三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化妆相声也是群口相声。三人相声有《训徒》、《扒马褂》、《大审》、《酒令》等。八人相声有《法门寺》等。三人相声,甲为逗哏,乙为捧哏,丙为赋缝,三人表演各有特点。丙夸张地叙述故事情节,乙对丙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提出疑问,甲对乙提出的疑问给予解释辩解,使乙提出的疑问得到似乎合理的回答。
三 相声的构成
一段相声要由“垫话”、“瓢把儿”、“正活”、“底”这么几部份组成。
1、什么叫垫话
垫话就是说正活之前的一些话。一段相声能不能吸引观众、能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你所表演的节目中来,垫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老前辈特别注意垫话的作用,我们的老师,已故相声演员杨海荃说:相声的垫话很重要、比如你这段相声接上一场的节目、上场的节目很“火”,观众的情绪还没平静下来,你上去之后如果不说几句即兴垫话、开门入活,观众一下子听不进去,还在议论或想着上一场的节目,那么你演的再好也不行。所以垫话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垫话往往有的是即兴表演,也叫现挂。比如上场是坠子很“火”,观众欢迎,情绪活跃、那么相声上场时,就要把有关坠子表演的情况说一说。“刚才是河南坠子,您听嗓子多好,字正腔园,唱出来好听,您坐在哪儿是一种享受。我就不行啦,嗓子不好唱出来什么味儿都有,就没人味儿。观众乐了,情绪来了,非得听你这段相声了。
2、什么叫瓢把儿
瓢把儿就是入活的“搭桥”,起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什么叫活儿(也叫正活或活身儿)
活儿,就是一段相声的中心,一段相声的正文。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主要靠它来完成。活儿是由好多个情节组成的,每个小情节,必须有笑料,作为一个情节的结束。既有一般,又见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活儿中的各个小情节都要围绕着一个中心,沿着一条线索展开,这样才能直线上升而不至于“折腰”也才能紧紧地吸引着观众。
相声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虚中有实,既含蓄、又夸张,观众才爱听,爱看,使观众如临其境、逐渐的就入“底”了。
4、什么叫底
底就是一段相声的结束,一段相声好比一篇文章,开场白就是垫话,活儿就是正文、底就是文章的结尾。
一段相声都要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紧凑,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写出来层次分明、表演起来火爆脆快,听起来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使观众寓教育于笑声之中,就能起到了一段相声的作用,这就于底的安排有关了,底安排的好,观众印象深刻,安排的不好,平淡无味,所谓好于不好之别,也就在于底的笑料安排的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果。恰当有效果就响了,反之就“凉”了。当然也不能单纯的去追求效果,而忽略了主题。
四 为什么相声能够逗人发笑。
相声主要是用对话方式来表达的,但它又不同于对话。一般说来,对话是平铺直叙,既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显得平淡。而相声就不然了,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要靠相貌和声音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再运用相声的艺术手法处理,就会使观众发笑了。
那么相声特有的手法是什么呢?是“包袱”。包袱是相声中的术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笑料,要想使观众听相声发笑,“包袱”这个问题很重要。“包袱”是相声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没有“包袱”不是相声,有了包袱不响也不行。
1、什么叫包袱
包袱就是笑料。按着前辈老师的说法,就是在表演相声的过程中,演员要让观众不知不觉地、一样一样地往一个铺开的包袱皮里装东西,系好,到一定的时候,再突然地把包袱皮
打开,使观众一下子看清了包袱皮里装的东西,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观众自然地发出了笑声,这就是包袱。

2、包袱的种类
(1)单包袱 就是在一个小的情节中,有一个包袱。

(2)重包袱
就是在一个情节中,把两个包袱联结起来,抖完一个包袱之后,又抖一个。

(3)连环包袱
就是在—个情节中,把许多小包袱连结起来,穿成串儿包袱,一环扣一环,是包袱就响最后来一个大包袱作为一个情节的结束。

3、构成包袱的规律
包袱儿产生于“出乎意料之外与合乎情理之中”的对立统一之中。不“出乎意料之外”就缺乏可笑的因素;不“合乎情理之中”就会使人感到荒诞无稽,毫无意义,也就不能为表现主题服务。所以在写相声时,要注意组织包袱的规律。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4、构成包袱的艺术手法
这种艺术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几十种,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1)谐音包袱
谐音,就是音同字不同的包袱,或者音字相近而产生的包袱,都是谐音包袱。

(2)机辩包袱
也是争辩出包袱,明知不对,还要与人争辩,没理找理,我们通常说的抬扛,就是这个意思。

(3)比喻包袱
比喻也就是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喜剧效果。

(4)错觉包袱

(5)否定包袱
用否定的语气来结束一句话、一件事而产生的包袱,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6)拟人包袱
拟人出包袱、就是通过以物拟人的方法制造包袱。

(7)夸张包袱

夸张,就是夸大的意思,过份强调人物的行为或一些生活现象都属于夸张的手法。

(8)俏皮话、反正话包袱
俏皮话也就是歇后语,就是由前后两个部份组成的一个句子,前部份似谜面,后部份似谜底,而基本意却在后半部份,听起来很幽默。

(9)重复包袱
重复,就是通过多次强调文字完全相同的语句,或多次重复地说同样的话,就是重复的艺术手法。

(10)意思相反包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包袱。

(11)打岔包袱
打岔的手法、是相声里使用较老的一个手法。

(12)对照包袱
对照就是把两种不同思想的人或两种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人,加以对照而产生的效果。

(13)曲解包袱
曲解包袱是相声里常用的手法。曲解大部份是对名词、名称的歪曲理解,从而产生与原意不同的解释,产生了喜剧效果。
(14)跳出包袱


(15)颠倒包袱
事物的颠倒,语言的颠倒,都可以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16)矛盾包袱
关于矛盾出包袱,有不少的相声使用了这样的手法,就是语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而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17)跟着跑、顺杆爬包袱
所谓跟着跑、顺汗爬就是你说什么他跟着说什么,你说东就是东,你说西就是西,这样的手法出的包袱就是跟着跑的包袱。

(18)赏踹包袱
就是先把事物或人物捧的高高的,而后又突然的给予贬低,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19)误会包袱
这就是由于误会而产生的包袱。误会的手法在相声中是常用的手法。
(20)双关语包袱

所谓双关语,就是说东指西,一语双关的手法,揭露实质,产生包袱。

(21)吃了吐包袱
吃了吐的包袱,是捧哏常用的一种手法,逗哏的用的较少。吃了吐就是先吃了,再吐出来,就像一个人拿一块蜡当糖,猛然放到咀里去吃,立刻发现不是味,马上就吐出来,而产生了笑料。

在安排组织吃了吐的包袱时,一般的都是捧哏的用,很少是逗哏的使用,要注意这一点。
上面介绍了构成包袱的艺术手法。是不是按照这种手法写出来,说出去就能产生喜剧效果呢?也不然。要想把包袱抖响,重要的问题是要铺平垫稳。所谓铺平垫稳,就是在抖包袱之前的一些话,都叫铺平垫稳。

五 简单说说相声的语言。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就是说话的艺术。对于一段故事的描写,一个人物的描写,都需要借助说话来告诉观众,因此在写相声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一段相声,从头到尾都要说起来顺口、流畅。写出的段子是用来说的、不是看的,因此,在写相声时,就要特别地注意这一点。相声不同于写文章,相声的语言要用普通话,谁看了都懂、而且好说,不绕嘴、上口。老舍同志的文章,大都是用的相声语言。写相声用不着咬文嚼字,就和平时一样,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来就生动、活泼,叫人爱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