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之四十二《梅杜萨之筏》

标签:
瘦马寒竹塞内加尔梅杜萨之筏席里柯木筏救生船杂谈 |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1816年,路易十八为从英国人手中抢夺殖民地塞内加尔,派遣远征移民的船队开赴塞内加尔,其中的旗舰“梅杜萨号”不幸陷入沙碛沉没。官员、士兵们逃到了救生船上,他们把所有水手和妇女、儿童全部转移到临时扎起的、由救生船拖曳的木筏上。可是到了晚上,救生船上的将军竟然下令,悄悄割断拖曳木筏的绳索,让木筏在海上漂流。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天,直到7月17日,幸存的15人被“阿古斯号”救了起来。
150多人,最后只有十几个人幸存下来,这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是路易十八政府怕这件事张扬出去后受到舆论的谴责,只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降职和服刑三年。木筏上的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了打击,被解除了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的经过写成了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放,立刻轰动了国内外,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当时只有26岁的席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们讲述真实的遭遇,并到医院亲自看望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民众的痛苦和政府的腐败激发了席里柯的创作激情。席里柯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为了这幅画,席里柯委托筏上一个生还木匠制作了一个类似梅杜萨木筏的模型,他亲自在海上漂泊,获取对环境、气氛和大海风浪变幻的真实体验。他还让黄疸病人做模特儿,在木筏上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席里柯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乃至欧洲的《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这幅画从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中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金字塔,成为画面的中心,向观众明白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天空上飘着乌云,简陋的木筏在海浪中漂浮着。木筏上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哀痛之中……而木筏上的另一群人正振臂向前,他们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争取生还的希望,可是他们所剩下的力气有限,只能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最高处。为了能让远处船上的人看见自己,黑人拼命的挥舞着一块红色的碎布。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读者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那就是所有生者的希望。当人们站在画作前,似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幸存者孤立无援的境况。《梅杜萨之筏》的画面不是在四平八稳地叙述,而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
《梅杜萨之筏》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时候,已经到了1819年,展出时的轰动效果恐怕连画家本人也不曾料想到。由于取材于轰动一时的新闻,是波旁王朝的一个“疮疤”,波旁王朝的拥护者们恨不得将这幅画劈成碎片,以泄心头之恨。国王路易十八带病参观了这幅《梅杜萨之筏》。他注目了很久,然后对作者说:“席里柯先生,你刚刚搞了一场灾祸,不过对你来说,恐怕还不只这一件吧?”可以想见,当时的法国政府和艺术中的学院派,绝不会给这件作品和作者任何荣誉的。但是也正是由于国王的出面才使这幅画免遭厄运。在国王的授意下,《梅杜萨之筏》被捐赠给了卢浮宫美术馆,得到永久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