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之二十六《拉奥孔》

标签:
瘦马寒竹埃尔威尼斯格列柯拉奥孔杂谈 |
《拉奥孔》—— 埃尔·格列柯
16世纪中期的一批大师对绘画中极为复杂的一些问题已经做了完美的诠释。这些成就让后人觉得艺术的空间似乎所剩无几了,但是仍然有年轻画家抱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决心,在先辈们的成果中寻求新的规则。埃尔·格列柯便是出生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1566年,25岁的埃尔·格列柯离开故乡,来到威尼斯找到提香并拜在他的门下。威尼期画派对色彩的运用和对作品倾注的深刻感情,让埃尔·格列柯感叹不已,并大受其影响。1570年,他拜别提香,来到当时西班牙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托雷多,此后就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至于为什么他突然离开提香,中间又有怎样的经历,至今仍是有待后人揭开的历史之谜。
1586年,45岁的埃尔·格列柯接受托雷多大主教的委托,为圣托梅教堂绘制《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幅作品成为埃尔·格列柯艺生涯中一个分水岭,虽然是人物肖像画,但他所创造的高超清静又不失庄重的境界,成功地展现了他独特的绘画技艺。此后他一系列的新作都延续了这种风格。而1610年的《拉奥孔》中所爆发出的强烈的悲剧性,更是将观者的感知和想像力刺激到一个极限。
《拉奥孔》属于布面油画,如今已摆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长廊。格列柯给人们带来的并不只是一件安静的画作,他大胆和狂放的性格投射在作品上,便能给人带来一种不安和动荡。虽然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作品戏剧化和精神性层面的刻画上,但他并没有忽略了色彩和变形这两种自己最拿手的艺术手段。只有这样,描绘的主题才能披上一层玄妙而神秘的面纱。画面中的地平线被故意抬高,人物也因痛苦和恐惧发生了剧烈扭曲,在黑、银白、赭红等诸色的大胆使用下,画面内部产生了触目惊心的比较。而后面的背景,很可能就是托雷多,这座被格列柯拟人化的城市同人物形象一样,也暗藏着一种激荡不安的情绪。画面中拉奥孔父子在巨蟒缠绕中的挣扎,也能在瞬间将观者拉入那个遥远的神话故事中:希腊人对特洛伊城久攻不下,最后决定利用一只巨大的木马让希腊士兵钻在木马的肚子里混进城去。作为祭司的拉奥孔不忍心特洛伊城被毁,于是暗示特洛伊人不要中计。结果,拉奥孔的做法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就这样,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被雅典娜从海中调业的两条巨蟒活活缠死……
格列柯自己想必也是受到故事中强烈悲剧精神的感召,随即才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个激荡人心的启示。正是这种寓意于景的超级驾驭能力,让后来的毕加索也对他刮目相看。
称托雷多为埃尔·格列柯的第二故乡一点也不过分,他这里住了整整37年,并在这里认识了美若天仙的伴侣洁萝妮玛,两人感情甚笃。《貂衣贵妇》中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洁萝妮玛。洁萝妮去世后,他们唯一的儿子霍尔赫·马奴埃便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在《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幅画中,那个手持火炬的小男孩就是堆尔赫·马奴埃,他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建筑学家。
1614年4月7日,享年73岁的埃尔·格列柯黯然离开了人世。说他黯然,并非指他艺术生命的魁力的减弱,而是指他给儿子留下了一屁股的债务。那个一生以“希腊人”而自豪却又将最宝贵的生命献给西班牙的艺术狂人走了,甚至在一次又一次的迁移中,保存在教堂里的骨灰也不知去向。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贵族邸宅里的24个空空房间,他留下了让世界不管怎样前进也无法忘怀的名字——伟大的埃尔·格列柯。
附:《貂衣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