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拳点穴教程
(2012-02-29 10:46:15)
标签:
宋体抖劲两仪左手掌耳门穴杂谈 |
分类: 点穴秘传 |
拳名“两仪”原出《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拳是我国古老而又神秘的拳种,是一种融搏击、强身、养生、健身为一体的功夫,并具有内功疗伤之功用。两仪拳宗法自然,招法奇特,式式生风,其点穴功夫更具独特威力,不受场地大小和时间限制,以不同的劲,点不同的穴,对方可呈现不同的状态,能使被点者声带不能发声、全身瘫软、四肢不能支配,失去反抗能力,且打针吃药无效,非两仪拳掌不能解,它是人们自古以来所向往的绝世功法。
两仪点穴有柔过劲,刚过点,九柔一刚,百蓄一放之说,故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机,堪称武林一绝。此功练到一定程度时,动、静皆易点,将阴阳二气所聚产生的能量,可在寸间瞬间发放,突然而猛烈,像核爆炸一样,浸透力极强,且不易被发现,有一劲透多穴之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宝。
此外两仪拳更是一整套完整的内家套路功法,其主要内容有一路两仪,二路两仪,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二十四路操手,二十四路破手,二十四路进军,脚四阴,咏四阴,八方图,老八劲,小鹋子,六棍头,齐首棍,十八混,六路大刀,春秋刀,一百二十式双刀、镰。五百四十式漫架拳,劲力拍打,地功,流星,经络穴位等。
两仪拳预备式及四大劲法:
这四种劲法是两仪拳十二种劲法的其中四种,是两仪拳历代师父不传之秘,每一种劲点后出现的症状都不一样,而且吃药打针无效,无法用医疗手段解救,解铃还须系铃人,击点者可一掌见疗效,恢复原状,体现了两仪功法,制人而不伤人之特点。两仪点穴是闭交通之道,断运输之功,水管断水,机器缺油之意也。人之一身,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全是经络为渠,血脉为溉,经络断则失气瘫,血脉断则失知觉。两仪拳的劲全是灵劲,虽然在人体表现没有什么冲击力,但是浸透力极强,在人体内部发出很大的功率,从而达到制人不伤人之目的。但是要想使这种劲浸透到人体内部,必须学会正确的方法,利用意念与精气的关系和拳形、劲法,如果这种劲掌握好,小劲也能达到目的,否则,会出现危险,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练习使用。拳谚云:一且一蹭,一软一硬,随身调动,两眼掌令,内功不动。一闪为巧,二闪为妙,贵在三闪,三闪如神,万变不离其宗。
预备式(晃膀功)
1、手秀手出于西方符金打直劲;
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注视前方,右脚向前跨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时两手在胸前挽手后沉肩坠肘,右手由胯眼出,腰眼送,拳眼向上,向前猛发抖劲,发力时右手变实拳,拳稍低头,脚到拳到,上下一音,着力点是中指和食指,但必须是空拳,速发速回,回时变手,回到原来的位置有柔过劲刚之说。
注:此拳点黑虎偷心穴,也叫中心穴,此劲万万不要点太深,点后对方脸色发黄,两腿发软,口吐黄水,心里明白但四肢不能支配。
解法:将患者扶起,施术者站在患者的左边,左手掌按住患者中心穴,右手沉肩坠肘,以右前方伸掌向患者的后心穴猛给一掌,力要适当,患者立刻恢复正常,但必
须在老师的辅导下施用,如方法不当,患者会口吐鲜血。
2、无极拳出于南方符火攥劲;
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右脚向前跨一步,同时沉肩坠肘,两手在胸前挽手变空拳,拳心向上,同时向前上方猛发抖劲,着力点是拳,速发速回,回到原来的位置,腰、脚到拳到,上下一致。
注:此拳点击对方血海穴,气海穴,击点后对方出现抬头,两眼上翻,后倒,有话说不出,脸上出现红色。
解法:将患者扶起,施术者站在患者的左方,右掌猛刻患者的凤凰穴,患者两眼立刻恢复正常,然后右手掌猛平击患者后心穴,立刻恢复正常。
3、混眼手出于东方符木打抖劲;
自然站立,两眼注视前方,左猛转身90度,右脚向前跨一步,成马步,同时右手从胯眼出,拳心朝下拳眼朝上,手腕上挑,向前上方变空拳猛发抖劲。着力点是中指和食指,速发速回,回到原来的位置,腰、脚到拳到,上下一致。
注:此拳点击对方海穴、肺花穴、血海穴、气血复合穴。击点后,患者立刻倒地翻滚不止,呼吸困难,脸上出现青色。
解法:将患者扶起,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掌从患者的两肋间向里合,然后站在患者左侧,左手掌按住患者前心穴,左手掌猛平推患者后心穴,可立刻恢复正常。
4、太极手出于北方符水打泻劲;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注视前方,右脚向前跨一步,成右弓步,同时体左转180度,目视对方。同时右手随右脚稍上提运动劲变空拳太极拳,拳眼向下,随右脚跟发抖劲,左手在胸前立掌,脚到拳到,上下一音。
注:此拳点击对方丹田、水分、关元、中极。击点后卷体,低头、闭眼,重者尿血,呼吸困难,不言不语,脸皮出现黑色。
解法:把患者扶起,施术者站在患者的左侧,用右手掌猛上托患者的尾骨,然后站在患者身后,两掌从患者的两腰眼向上托合至中心穴,再站在患者的左侧,左手掌按住患者中心穴,右手掌猛平推患者后心穴,可立刻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没有武术基础的学员,开始可小运动量试做,逐渐加大运动量,力度逐渐加大,速度逐步加快。
2、在运动过程中,头要上顶,气要下沉,砸住腰劲,脚下生根。
3、在运动过程中,有的人属于响骨,运动起来骨节像放鞭炮一样,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其他劲力点穴与解穴:
1、灵劲(直劲)的点穴及解穴法
练习方法:
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眼注视前方,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左右弓步,着地时脚跟用力,上气下压,下气上提,调动阴阳二气在丹田汇聚,同时两手在胸前上下前后划弧搅手一周,右手划弧后速回右腰间,随即向前发抖劲。待发劲的一刹那突然变空拳,拳眼向上,并调动阴阳二气在丹田汇聚所产生的能量达于中指和食指,但大拇指要扣住中指和食指,拳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运动过程中手要放松,有“百柔一刚,百蓄一放,柔过劲,刚过点”之说,右脚和右拳要同时到位,脚到拳到,上下一音,速发速回,全身放松。
实战点穴:
当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部击来,我用灵劲的搅手拦防对方来拳,先用右手拦截,再用左手拦截,使对方来拳改变方向,向下运行;同时右脚虚步,待右手拦截后,趁对方右手向下摆动时,我右手变空拳,拳眼向上,向对方黑虎偷心穴、天枢、膻中、翻肚等穴点击,同时右脚向前跨一大步,用脚跟配合右拳发力,使阴阳二气所产生的能量集中在右拳的中指和食指,点击对方,点击后迅速回到胸前原位。
注:右手拦截对方时,用右掌根滚动拦截,使对方来拳容易改变方向,待对方来拳离我半尺时拦截为佳。对方拳向下摆动,而我向对方进击,也叫随斩随进,打的是时间差,此时对方没有一点内气,省时省力。
点击劲力不可太深,但渗透力要强,点击后不要太紧张,要冷静、放松,按解穴方法认真解穴。
穴位及解法:
天枢穴:在脐两旁1.5寸,被点打后,低头弯腰腹痛难忍;
中心穴:在心口下1.3寸,被点后缩身、低头、腿软、呼吸困难,瘫倒在地;
膻中穴:在两乳头中间,被点后神志不清,疼痛难忍,口吐白沫。
解
法
:
2、捞劲点法与解法:
穴位及解法:
黑虎偷心穴:心口中软骨处。
中心穴:心口下一寸三分处。
翻肚穴:心口中偏左6寸3分处。
气门穴:翻肚穴下1寸3分处。
这四穴被捞劲点打后,张口,突眼,后倾,不能说话,胸中胀满,不思饮食。
解法:
3、斜抖劲的点穴与解穴:
穴位及解法:
太阳穴:在眉毛和眼角一侧的半分处。
耳门穴:在耳侧凹窝处。腰眼穴:在第十二肋端。
气门穴:翻肚穴下1寸3分处。
穴位被点后的症状:
太阳穴被点后头昏不醒人事,耳鸣眼黑。
腰眼穴被点后四肢瘫软,打滚不止,不能言语,胸疼难忍,呼吸困难。
气门穴被点后张口弄舌,突眼,胸肋疼,呼吸困难。
解法:
注:在用弹灵劲平斩平拍和解穴时,用力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过大容易伤内,过小解不出,不大不小才合适。但一定要用内气,也就是阴阳二气在丹田聚集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运到掌根,平拍平解,可制人不伤人。用两仪内功解穴法可治疗内伤和闪伤、长久瘫痪不治的硬伤和一切气机性病变等。
4、拧拧劲点穴与解穴:
实战点穴:
穴位及解法:
下血海:右乳下1寸3分处
下气海:左乳下1寸3分处
中心穴:心口下l寸3分处
上血海:右乳上1寸3分处
上气海:左乳上1寸3分处
解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