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美国女童子军活动

(2012-09-20 14:27:28)
标签:

童子军

志愿者

杂谈

分类: 我的美国生活

自从去年误打误撞进女童子军组织,我和小宝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

 

小宝爱童子军,原因不言自喻。和同年龄伙伴们一起唱歌,画画,做手工,一起吃点心,一起出游,一起卖饼干。升入Brownie组后,小宝爱的理由里又多了一项,帅气的制服。

 

我也爱童子军。爱屋及乌倒在其次,给小宝找到一个玩中学的好机会,顺带接受美国文化中励志团结独立创新素养的熏陶,我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这还不是它全部的好,每次参加女童子军活动,我都能从组织自身活动安排或周边美国妈妈的育儿之道上获得良多,原来我们可以这样陪伴孩子成长。

 

美国的女童子军组织属非营利机构,历经百年,面向所有中小学学龄女生。分六个年龄组,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建构成一套完善的课后教育体系。孩子们就近自由组队,由志愿者妈妈负责指导及开展日常教育任务。童子军活动不同于学科教育,它更多关注于自然,生活上的体验和认知,在这些方面,与孩子们最亲近的妈妈们当仁不让为是最佳人选。

 

一般来讲,每支小队配备两名资深教导妈妈,通过女童子军组织培训考核后获取证书。常规活动由这两名妈妈展开,除非一些特大活动,比如每年一次的卖饼干活动,将另外指派项目负责妈妈。其他妈妈们轮流负责每期活动的点心饮料,或出任外出活动安全督导。女童子军组织中的妈妈志愿者们,无关她们投入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

 

一年级Daisy组活动基本如上所述。我们小组其中一位资深教导妈妈是小儿科医生,按照美国国家从医资格要求,每十年必须重新考取资质,今年恰逢她第一个十年。小组内其他妈妈们共同商定,轮流配合另一位资深教导妈妈来开始新学年的活动。

 

上周五系本学年第一次童子军活动,我有幸成为第一届“代职”教导妈妈,负责在30分钟内,带领大家了解“Snack”的定义,引导孩子们健康积极的食用观念。

 

Snack一词直译为快餐,依照我一年的美国生活观察,更贴切的解释应该为点心零食综合体,。美国社会崇尚快餐文化,大街小巷,快餐店鳞次栉比;超市货架,各式糖果点心琳琅满目;朋友聚会,无须冷盘热炒,各式Snack唱响主角。美国人的生活可谓不能一日无Snack。如何教导孩子远离垃圾Snack,树立正确的Snack观是很多家长为之烦恼的一个话题。

 

本期活动Snack主题,简洁明了,另一位资深妈妈如是说。于我,却是三难。其一,难在我不熟悉美国的零食种类,而孩子的了解远在我之上,学生比老师懂行,这课怎么教;其二,难在孩子们已经先入为主的Snack习惯,我很难在短短三十分钟里做出叫她们眼前一亮心头一动,然后乖乖跟随的效果;最后一难,自然是语言关,就事论事还行,要自由畅快地和孩子们互动,我底气不足。

 

难归难,事还是要做的。脾气使然,自己认定的事,从不放手。先前两次在家里举办孩子们的聚会,热闹中叫我体验了一把同时面对十多个鬼灵精怪的小人们时,要如何收放自如;图书馆双语故事会组织的志愿者交流会上,好学如我,将别家妈妈应对突发事情的各类技巧毫不犹豫收入囊中;话说,我与日俱增的网络学习能力,也为我独立处理新事物新难题打开了一扇窗。手握三把“利刃”,当作迎难而上啊!

 

于是乎,我一鼓作气,激情四射地开始准备工作。

 

第一步,针对本人Snack知识的缺失,我认认真真把童子军教材通读了一遍,调用里面的概念和名词,到网上面搜索照片及介绍资料,以获取更多的食品信息,虽然不免现学现卖的嫌疑,但只要我学得精,有地方卖,倒也不觉心虚。

 

第二步,草拟三十分钟的教案。若在职场,那就是PPT的干活了。

开场白,告知活动主题。

我先扮演一对母子间的情景对话,引出两代人对Snack的不同理解,妈妈说,Snack不能当饭吃,儿子说,如果是这样就好了。然后问孩子们,既然妈妈说Snack不能当饭吃,那大家觉得Snack究竟是什么,而他们最爱的Snack又是什么。

这一轮的抛砖引玉,孩子们顺理成章地解开本期主题。

介绍Snack分类,区分健康和垃圾食品

这部分我先照章宣科,用我能理解的简单文字来解释Snack的大类和品种。届时我会带一些食品去现场,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那些食品的分类。然后再问孩子们一些没有出现在桌子上的食品,如何分类,再问为什么桌子上没有出现那些身影。

制作Snack作品。

孩子们自行取用我准备的健康食材,创作出一幅艺术作品。

我规定了作品主题“小熊之家”。恰好前几周洛杉矶山林大火,我让孩子们假想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熊,需要她们帮忙搭建新家。为避免孩子们在短时间里无从着手,我准备了几幅小宝同学的家庭作品,以激发她们创作之灵感。

 

第三步,准备Snack作品的食材。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我买入20种之多,因为要考虑食材分类,兼顾制作需要。想我这不擅采购的个性,从来也没有同时买过这么多种零食点心,之前提到过,朋友来家东寻西找只发现一包过期的瓜子的窘,这次也算是穷尽我能了。

 

如此“周密”布署,心里还是有些慌张。临睡前,把半梦半醒的宝爸来起来做观众,看我预演。他傻傻看我,默默不作声,罢了,四十岁的大男人再怎么努力,也变不了七岁小女生的心想呀!

 

周五,我踌躇满志如期而至。一切很顺利,毕竟那只是三十分钟的课外活动。孩子们最爱”小熊之家”环节,动手参与永远是孩子们最乐衷的行为。虽然她们挑选的食材大同小异,但搭建后的效果皆独具匠心。美国孩子不缺动手机会,像这样既动手又果腹的活动还不多见,看得出孩子们玩得很尽兴,有些孩子先盛一些放在旁边,边吃边干;有些孩子专心致志完成作品,然后一边欣赏一边津津有味地把“一砖一瓦”一口口吃进肚子;还有些孩子要保留save她们的作品给妈妈看。

 

三十分钟一晃而过,孩子们心满胃足,对着我微笑,叫我不动声色地自我膨胀了一番,没有遗憾,只待改进。这次亮相,就像来美一年我向自己交出的一份考试卷,真心和孩子相处,做孩子和我都想成为的“母亲”。

 

回想一年前,我是一个只关注工作而不懂陪伴孩子的“伪”妈妈;我是一个一想到周末要带孩子去哪里玩就头痛的“不称职”的妈妈。轩爸那天一条写实单位同事烦恼周末回家照顾孩子的微博照进心里,坦白说,我也曾是她们中的一员,不懂得和孩子相处,我以为自己缺乏“玩”的能力,一旦归纳为能力所限,我便心安理得躲到一边。

 

我现在还是坚持陪伴孩子是一种能力,并非每个妈妈都擅长于此,但这也是一门可以学习训练的能力。来美国,参加童子军,就像参加了一个妈妈培训班,志愿者身份,让我参与别人的相处,看见,听见,思考,而后演练,慢慢的它流淌到我的血脉,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在国内搭建一个类似的志愿者妈妈团队,让那些有心学习的妈妈在这个平台中得到机会,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表姐的新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