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陪伴让孩子参与杂谈 |
分类: 我的美国生活 |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幼儿园开学要求家长准备一张孩子暑期旅行的照片,恰好假期没有出游,妈妈犯了难。亲友们纷纷出招,想到PS来交差的,表示慰问的,给出参考意见的,我也贡献了自己的想法,妈妈最后和宝宝一起选用了一张以往全家出游的照片。
今天带宝参加Home Depot(类似百安居,大型建材超市)每月一度的儿童手工活动。协助小宝完成主架构后,由得小人天马行空创作涂色(包括她的衣服和双手),我退进没有阳光的角落里等待。视线所及,见到一幅有意思的场景,同样一个手工,这边厢几个大孩子杵在桌边,愣愣地看父母精雕细作,那边厢几个学龄前儿童,手抓刷子,专注地“粗制滥造”。
前几天借回忆之名,弘扬自己来美一年间的“丰功伟绩”,论及这一年的为母心路,提到陪伴二字。那篇文章想说的话太多,对于“陪伴”草草几笔没有细究。这两天经历上述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忍不住写多几笔。
先前我提到陪伴的最高境界是两情相悦,意会的成分多过言传。这次,想说些操作层面的事,说说我对于陪伴的心得,就一句话,万事让孩子参与。
陪伴虽是两人的事,但里头分主次,孩子为主,家长为辅。在陪伴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常常反客为主,越俎代庖。
上面第一个例子,学校要求孩子开学交一张旅游的照片,在我看来是一份设计完美的作业,老师抓到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玩的经历,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相互间分享,还能了解到别人的旅行体验,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举数得。记得轩宝就做过类似的一份作业,把自己旅行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制作成小报,制作过程再次回味旅行经历,其乐无穷。
一份属于孩子的作业,因为孩子还无力独立完成,所以被交到父母手中,但本质没有变,那还是孩子的功课。
孩子太小,怎么做得,还不都是家长的事情,这些老师们呀,成天为难父母。没有悟出陪伴之道前,我经常这么想。
记得以前幼儿园万圣节聚会,要求父母给孩子准备相关饰件,我要么全权委托爷爷,要么去超市买一件敷衍了事,还心生埋怨,好端端的过什么恐怖洋人节日;另有一次幼儿园举办埃及周,我想都没想,便授意爷爷用纸板折出三角形权当金字塔交差,结果那期有若干个家长以此充数,估计老师看金字塔都看烦了。
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在这边给两位陆老师说声道歉,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白白流失这么好的陪伴机会。
我会这么做。
找一个正常下班的晚上或周末,神秘兮兮地告诉宝,要完成一项任务,宝是领导,妈妈是下属。听听宝有什么意见,如果有就按照她的思路办,如果没有,就给出自己的建议。接着,上网查资料和图片,视频的更好,一边看,一边和宝贝讨论,找到她感兴趣的锁定成目标,最后准备材料,协助宝贝完成制作。过程也许有点长,小人的制作也许实在上不了台面,也许还有些想象不到的困难,但那又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她参与了。
孩子的认知度一定是和她的参与度相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相比动脑,动口,动眼和动手,更为孩子接受,其效果也更为显著。
美国小学的数学教育一直为国人诟病,我身处其中,不免愁绪万千。但有一点,我百分百认可,即抽象概念对应具象事物的应用。一早引入货币中硬币实例,演绎个位十位,计算加减;教衡量度时,要求孩子测量多少个硬币直径等同一英寸长度。也许,他们会的不多,但他们会的都能派上用场。
让孩子参与本该属于他们的活动,是做父母应尽的职责。
上面第二个例子,父母们占据本该由孩子占据的位置,实在叫我无法认同。我想,我明白他们的想法,孩子涂不好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材料,不然不小心弄脏衣服,又生一桩麻烦。孩子涂不好为浪费,那本该留给孩子练习的机会被浪费掉了,就不算浪费了吗?弄脏衣服是麻烦,最多是一件衣服的损失,但孩子失去技能练习,其中的损失也许会贻误前程的呀!
当然陪伴的路上让孩子参与,有时路途并不那么平坦。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留言,她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和孩子亲子互动做手工,但孩子的热情显然不如她,勉为其难地涂了色再不肯动手,留大部分功课给妈妈完成,事后,妈妈望着完工后精美的作品,左想右想不对劲。
我也曾做过这样的傻事,还忿忿不平小宝同学不合作。其实,这里面缺了一个兴趣点,你要让她参与,得找到她感兴趣或在乎的地方,不然,她为何乖乖就范呢?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兴趣点或他们在意的重点不一,妈妈们须得在平日陪伴中多加观察,方能切中要害。
我对小宝惯用的招数一般有以下几种。
创造玩的机会,吸引她参与。用得最多,也是我推崇的一种。比如教她认知加州州鸟时,我们一起用碎纸片和羽毛粘出鸟的性状,我还建议她去院子里拾根树枝粘在小鸟的爪子底下,小人干得那叫一个起劲呀。一个月后开学,小人兴奋地告诉我二年级教室里有“Quail”的图片,那时,我却已经记不得“Quail”为何物了。
妈妈需要帮助。故意装出柔弱的姿态,告诉她需要帮助的事情,比如洗碗,比如让她自己洗小短裤,小人往往答应得很爽快,不过持久性不强。
激将法。如果不…就…。这个办法用得不当会适得其反,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用荣誉而非惩罚来激将。不做这件事也不要紧,只是,万一Mrs. Allen明天看到,她不晓得会怎么想?也许有一点点失望…
物质激励法。这是我最不推崇的方法,在上述几种方法都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我勉为其难地会使用,比如力邀小宝背三字经,洋洋洒洒千言文,两个月背下来,我什么办法都用上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如此一项大任务,她不由自主地要逃开,我最后答应完成后兑现一个她向往的礼物,把她阻击在继续背诵三字经的路上。
上面的这些心得,若没有来美国,也许到小宝长大了的一天,我都不曾拥有。来美国,给了我时间空间来思考和实践,我愿意把它们和盘托出,让读到这段文字的妈妈们站在我的经验之上,开始属于你们的陪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