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一年级小宝在美国-学习篇 |
http://s14/bmiddle/8d1169cagbc6860758b6d&690
http://s15/bmiddle/8d1169cag793da358e13e&690
http://s14/bmiddle/8d1169cagbc68627c693d&690
http://s10/bmiddle/8d1169cagbc68638ec559&690
http://s11/bmiddle/8d1169cagbc68648b6a5a&690
http://s3/bmiddle/8d1169cagbc68657d5bd2&690
http://s2/bmiddle/8d1169cagbc686683d181&690
http://s12/bmiddle/8d1169cagbc68678412fb&690
http://s16/bmiddle/8d1169cagbc686872df6f&690
http://s13/bmiddle/8d1169cagbc686961e52c&690
(很抱歉,我还不怎么熟悉图片功能,只能按顺序罗列在上面,大家见谅.)
作为一年级中国小宝学习三部曲,英文阅读,拼音和数学中的重头戏阅读,我本来存了一肚子要说的话,但陆陆续续在微博上读到很多专业妈妈和老师的见解,前辈们总结汇通达意,就要放弃了,又有国内挚友邀我就之前提过的读书报告深入展开,所以还是动笔写了。的确,心里头还是流动着很多别人不曾有的切身体验,体验因人而异,体验是真正的财富,希望记录下来,与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分享。
我不擅长理论,所以对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知道我阅读,我快乐。
娘的宝从小喜欢听故事。娘有空的时候,娘用标准的普通话念给她听,娘没空的时候,宝将就着听带甘肃口音的阿姨和带陕西口音的爷爷念故事给她听。
宝渐渐长大了,喜欢听故事的宝不能总躲在大人们的嘴巴下面听,是时候宝用自己的眼睛来读懂世界了。恰逢这个时候,中国小宝来到美国开始她的学生生涯,中国字不识几个,英文字母还未认全的中国小宝就要在美国学习阅读了。
坦白说,初来乍到,我对美国式的阅读一无所知。我不知道Dr. Seuss何许人也,也不了解阅读在美国教育体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知道,一年级小宝的功课单里,雷打不动要求孩子做阅读记录。每周,孩子们需要按天记录1)阅读书目2)阅读人3)阅读时间。彼时,中国小宝英文阅读对我来讲是梦里也不敢想的美事。但在没有第二条路的美国,中国小宝硬着头皮学字母,学单词,在我怀里带着哭腔一遍一遍地读。在这个当口,再要求她英语阅读,硬心肠的娘也觉得太过苛求了。
但不读也不行呀,我于是从图书馆里借来好看的图画书,读给她听。开始的时候中英文各一遍;后来听了别的妈妈的意见,只读英文,让宝看图片来理解;再后来,又回复到中英文兼备的阅读,因为宝不同意,她说听不懂。听多听少没关系,但听不懂,那娘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不管曾经如何赞同那个妈妈“孩子嘛,慢慢就懂了”的建议,我还是接纳了宝的意见。
设身处地地为宝想,如果什么也听不懂,实在很沮丧呢。因为我有相似的经历。虽然一路在外企工作,但工作前几年基本用不到英文,所以慢慢地荒废了。直到转行做采购,参加亚太采购会议,第一次连续两天处于全英文环境开会,那两天的滋味我至今想起都要打个寒战,基本没听明白,整个混沌状态,然后逃一样地离开。
就这样给宝读了三个月,期间找到一本很棒的双语故事,以大熊日记的形式铺开,每天一个短小简练的故事,带出很多常识,且极富童趣。一开始我先读英文再读中文,宝只在我读中文的时候笑,后来她主动要我转变顺序,我惊喜地发现,她在我读英文的时候笑了。
第二学期,小宝的阅读功课里出现一个新面孔,那就是阅读报告Book Report。中国人一见到报告这个词,条件反射地肃然起敬,因为但凡我们所接触到的报告都是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结构冗长,非大学毕业以上文凭者不能的工程。试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如何成就?
以中国人的角度去看读书报告,这是一项一年级小宝怎么都不能完成的任务;以美国方式去演绎读书报告,一年级中国小宝竟然爱上自己阅读。
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感叹它的发生,但细想想,如果中国教育体制也能引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阅读,那还会有哪个孩子不喜欢阅读呢?
以下的材料都来自于小宝的真实作业。我见过密西根河畔的Diana也做过类似的记录,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再到她那边看一看。我的记录更多来自小宝的体验和我的感悟。
开始读书报告前,老师发下来一张准备说明。我节选了做读书报告的要点。要点中的亮点是让孩子们复述作者名字。把美好的故事带给孩子的作家就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孩子们很容易记住他/她的名字,尊重他/她的文字。受此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成为知识产权的捍卫者而非破坏者。
我诚惶诚恐地开始替宝选择第一次做读书报告的书,由于那个时候的我不懂得选书,所选书目根本不适合小宝自己阅读。导致阅读部分由我代劳,宝负责听且听懂,准备那几个阅读要点和完成阅读报告。
第一期阅读报告,乍见到它的时候,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这也可以被叫做报告。除过书名作者,孩子只需要画出他们认为书中最棒的部分。画画刚好合乎小宝胃口,不爱做功课的小宝很积极地完成了她生命中第一次的读书报告,然后得到老师“Cute!(可爱)”的评价。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读书报告,那你就错了。读书报告其实分纸面和口头两项,完成了纸面功课的小宝将举着书和她的画站在讲台前面,大声自信为同学们讲述书里的故事概要,分享她最爱的一页和喜爱的原因;如果你认为做到这些就很了不起了,那你又错了,完成讲述部分的小宝还要接受同学们的问题,然后从容有序地作答。
当我了解到这一点时,禁不住大声叫好!
作为六七岁的孩子,也许他们还不能完美地表达,也许他们回答问题的技巧很稚嫩,也许那个被提出的问题更不足挂齿,但这有什么要紧;要紧的是,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练习说他们想说的话,回答别人的问题,没有轮到上台坐在台下的孩子也因为提问这个环节,得到同样的历练。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袁岳高校演讲视频,因感叹大学生不会问问题而只能亲自上阵演示。不会问问题的又仅仅是大学生,很多工作了的孩子一样不会问问题。以前部门开会,我最担心的场面就是只有我一个人说,无论我说得多么投入,那都是一场寂寞的没有共鸣的独角戏,我乐意看到的场景时,她们一个一个举着手,我在那里愉快地回答!
第二期读书报告基本和第一次相同,还是画画。坦白说,见到时我生出些疑惑。读书,读书,读的是文字语言,老师为什么没有要求孩子用文字来转述以达到练习语言的目的。但看到宝欣然作画时的模样,我幡然醒悟,让孩子们用擅长的语言来领会阅读,喜爱阅读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好比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来表达情感而含蓄内敛的汉族多以吟诗作画来抒已胸怀。对或错,适合的才美。
这一期读书报告准备环节,小宝邀我参与预演,她让我扮演坐在台下的孩子问问题,有时我们交换角色,我讲,她问,来来回回若干次,小宝从我的专注的演出里得到一些启迪,下一次运用到她自己的部分。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高明的人会问。我自诩是个聪明人,努力成为智慧的人,没想到我的宝给我机会叫我向着高明人的方向迈去。
哈哈,娘自然不能辜负这样的匠心机会。我很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问的机会,享受其中。
我的问题有些答案在书里,What, When, Where, Yes or No。
我的问题有些答案在小宝心里,How,Why。
每一次,小宝也回应我同样的认真和专注,有时在那些磕磕绊绊的回答里,娘还能欣喜地听到宝巧心思的回答。
比如读Dr. Seuss的《Green Egg and Ham》时,我问小宝会喜欢绿色的鸡蛋和火腿吗?
她答,不。
但Sam最后尝试了他从未尝试过的绿色食物并爱上了,但为什么你还是不喜欢呢?
因为Sam是动物,我是人呀。我喜欢的Sam也不一定喜欢的。
第三期读书报告,对小宝的阅读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因为从这一期开始,小宝开始独立阅读。小宝的独立阅读始于Dr. Seuss的经典书目《The cat in the hat》。Dr. Seuss,中文译音苏斯博士对美国民众来讲是家喻户晓的儿童作家,他的书之所以风靡近一个世纪,源于它们是真正适合孩子们自己阅读的书,简单的词汇,有趣的情节,琅琅上口的的节奏感,从苏斯博士的书开始阅读的孩子很少有不爱上阅读的。国内有双语版本,但宣传不力,所以知者甚少。在这里要感谢兜妈,是她的博客引领我走进苏斯博士的书,好东西一定要分享。
这一期读书报告延续图画语言,并在其基础上引入文字语言。从这一期的读书报告开始,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本期的主题--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小宝利索地把她喜欢的话抄写在报告上,没有任何怨言。小宝是这样一个孩子,如果,你让她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做一件重复的,没有任何自我发挥的事情,她一定要以各种微辞来拒绝。就像每周抄写功课,一共就10个单词,2句句子,各抄2遍,她每次都变着法表达她的不愿意。但如果像这样籍着一个主题让她去发挥,或在她自己编写故事时,她从不计较写多写少。
接下来的读书报告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有所关注,也渐渐从图画语言转向文字语言。我们迄今一共做了九期,春假前两周,读书报告暂停。习惯了每周做读书报告的小宝还不满意呢。不过小宝自己阅读没有停顿,我们还是每周光顾图书馆,每天读一本到两本,小宝很自豪地把自己的阅读行为告诉Shuffle(这是学校去年新引入的阅读活动,把同年级的孩子根据阅读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老师,得到了老师毫不掩饰的赞扬。
虽然,小宝现在可以自己阅读了,我还是跃跃欲试各种形式来参与扩展她的阅读行为。比如我们会分角色阅读,我用积极夸张的方式来演绎故事里的人物,小宝很喜欢,读到畅快淋漓,我们还会交换角色,读多一遍;比如妈妈做菜时,小宝当老师,教妈妈读琅琅上口的故事,因为我不能看读本,只凭听力跟着小宝念,不免念错,小宝认真地纠正我,小宝很尽职,妈妈心里乐开了花;小宝不做读书报告的这两周,我们还是用读书报告的方式来演绎,小宝读完,和妈妈讲她喜欢的一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然后妈妈模拟班级小朋友的声音来提问题。。。和小宝一起阅读,是比蜜还甜的一件事。
这就是中国小宝在美国学习阅读的经历。很多家长说,阅读应该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能力。我百分百支持。阅读成就主动的学习,美国总统林肯只上过18个月学,大量阅读令他获取知识,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人。他说,人的容貌好不好看,在四十岁前有父母决定,四十岁后要由自己负责。
需仰望的伟人离我那么远,热爱阅读的小宝离我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