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董卓武长篇小说《楼观》的道中道

杨军:董卓武长篇小说《楼观》的道中道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有着深远影响。小说《楼观》把道的理念,以艺术的手法融入到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为我们打开另外一个天地,不仅为当代小说园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而且让读者通过故事悟到更深的道中道。
在滔滔的历史长河里,任何朝代都只是一朵浪花。董卓武的长篇历史小说,总能重回历史让浪花翻卷,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精致的雅韵,带读者穿越到平行世界那乌云的缝隙,领略金戈铁马,惯看夏日秋月。读小说《楼观》便可以深悟到这一点,作者在文字的世界里,结草为楼,仗剑江湖,在思维的宇宙中,观星望气,四海纵横。
陕西是文学重镇,在空间的维度上,陕北、关中和陕南的文学大神地理坐标已是众所公知。但在时间的坐标轴线上,需要有现实主义思想的作品来担当。董卓武的小说《楼观》纵揽了西周、魏晋、隋、唐,他另外一部作品《蕴空山传奇》涉猎了明、清等朝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创作有着独特的代表性和探索价值,从小说文本来看,这种探索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历史,如同“健身球”般被他把玩在手掌之中。
多年以来,当我们还沉浸在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时候,就有人在讨论会不会有新的历史小说来接档?《楼观》的出现,刷新了我们的思想内存,令人眼前一亮,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
小说《楼观》为我们贡献了李秀宁、岐晖、袁天罡、杨朔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有限的篇幅里成功完成了“小说任务”,即对个性人物的事件呈述和命运交待,这一点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审美。美国新批评派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小说鉴赏》中提到,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成功的小说?他们对读者的解答是,一部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其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这种“有机论”的观点认为,“形式”是作品生命的所在,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
董卓武小说正是契合了这一点,他在小说形式上匠心独运,打破了以往的小说叙述方式,甚至吸纳了电影、音乐、美术、曲艺等艺术之精髓,充分调动起读者的五官,增强阅读体验,以“混搭”的形式让这部小说更加好看。
在小说的密林中,《楼观》并非是非常完美的,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商榷的地方,但它的探索是有意义的。相信随着新一波《楼观》的火爆,一定会继续圈粉无数,吸引众多有眼光、有才情、有智慧的读者来打卡。因为,这部小说中除了隐藏着巨大的道教密码,还能给阅读者以思维启发和能量加持。
《楼观》作者董卓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陕西诗歌》、《延河》、《诗选刊》、《冯站长之家》等刊物和网络平台,入选《中国网络诗歌精选》、《长安风十人诗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等,著有长篇小说《蕴空山传奇》、诗集《董卓武华州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