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校外課程
(2012-08-16 14:06:11)
标签:
教育 |
倫敦大學校外課程 http://www.londoninternational.ac.uk/
學位與認受性
先搞清楚一點:「倫敦大學」並非一所大學而是一大學聯邦。「倫敦大學」本身只是一行政機構而非學術機構,而經常聽到的LSE、Imperial
College等學院為這行政機構下的成員。「倫敦大學」負責處理的範疇如頒發證書(留意,是證書那張紙而已,很多人誤會便是關於這一點)、日常運作及提供校外課程(External
Studies)。
這「倫敦大學」校外課程便是這行政機構的產物:由「倫敦大學」作為agent為LSE等向External
Student提供課程及學位。所以External
Student雖為「倫敦大學」畢業,但絕非LSE、Imperial等校友。用一個比喻,我們皆是中國人(倫敦大學),但未必是廣東人、湖南人(各學院)。所以畢業生為倫敦大學教友而非所謂Lead
College的校友:後者只負責課程制定、提供支援而非自己收生。雖然證書(Certificate)一樣為倫敦大學產物,不過成績表(Transcript)卻大不相同。
雖然畢業生並非LSE校友,但「倫敦大學」學歷絕對非常「照」,首先講左學校本身:截至今日(2006年10月29日)唯一香港能夠「認可」學校課程者HKCAA沒有認可任何海外大學法律課程(留意請勿與「教統局註冊」、「持續逵修基金認可」混淆,除HKCAA外沒有政府機構能認可學術資格),UOL學位雖然字面上唔係政府認可,但實際私人機構、大學研究院甚至政府都會接受UOL學歷,主要原因除左London
U本身個朵、校友多外主要係佢的考試極嚴格。
令佢受尊崇的另一原因係以前HKU Law School初建時本身地位未及今日之高,畢業生為證明自己實力好多都會考London U
External的LLB,甚至有人講笑話當時HKU Law School係London U
External考試預備班。當然而家HKU自己地位高左就唔駛唱E支歌仔,但佢地位如何不言而喻。此外當年大學學位罕有,不少公務員為符合升級之學位要求均會向UOL學位打主意,故UOL校友在政府機構之勢力亦不容低估。
注意太空提供的只是雞精班及行政支援,學生身份為倫敦大學(校外部)學生,絕非LSE
etc.等學院學生,而且考試時須自行向香港考試局申請。
LLB
以每年收生達千人計,相信倫敦大學校外課程(University of London External,
UOL)可算是香港最多人修讀之專業法律課程,以收生人數計數下佔有本港市場達一半。既然有如此市場佔有率(三間本地法學院LLB於2006年才收199人,即使加上JD及CPE等相關課程人數上亦遠遠不及),加上雖年高德韶但仍英俊非常的法律版ePilot版主亦曾問及此課程,故先介紹介絡這個歷史悠久、校友眾多的海外課程。
報讀PCLL
雖然未必所有LLB畢業生均報讀PCLL,但「能否報讀」本身已是說明學位認受性的標準,而UOL
LLB在這一方面是毫無問題,每年均有不少畢業生入讀港、城兩大之PCLL,行內UOL出身之律師亦不算少。
然一直以來存在的選科問題將會愈來愈嚴重,自2008年起PCLL入學資格進一步收窄,學生必需修讀水蛇膥般長的課程,不但以Graduate
Route計絕對不能完全滿足所需,甚至12科的Normal Route也會有所遺漏,故畢業生需再畀一大筆錢修讀所謂Conversion
Programme。話雖如此,當想到牛牛畢業生申請PCLL也會遇上同一命運,總會順氣一點吧?
至於課程介紹中的EU
Law問題對大部份香港朋友而言問題不大:除非有意在英國或歐洲執業,否則沒有必要完成其所講「歐洲認可法學士」要求:欠EU
Law者只需完成畢業要求,其學位亦是「倫敦大學法學士」。在PCLL新要求下,不如選讀PCLL要求課程更為實際。
升學
最直接講法,申請英國、香港研究院毫無問題,英國強如LSE、UCL、香港的港大研究院均接受UOL畢業生入讀。
唯一一個大變數是若申請美國研究院會非常濕滯:美國研究院對遙距課程多有保留,尤其收生極重視推薦信,但UOL畢業生在那裡去找學術推薦人?(因本老頭有意向美國發展,故這成為withdraw理由之一)
不過相信香港法律界朋友進修者向英國一脈居多,對UOL畢業生影響其實不是太大。而且當年老頭跟師伯他老人家研究過,若真是有意向美國研究院發展亦未必渺茫:入兩律師會後以專業資格申請,因美國鬼子重視專業資格及實戰經驗。
荷包
絕對不要被UOL網頁蒙了!雖然單計學貴UOL學位可說是便宜得有點兒令人口水直流(奇怪的是Postgrad課程卻貴得離譜),但若貴閣下若以自修身份應考(尤其Trust等幾科)絕對稱得上為勇士…可惜勇士的下場大多會成為烈士~
不過以坊間三間雞精班太空(Space)、速度(Speed)及老命(Life)學費而言,即使加上學費及相關使費仍比其他相關課程便宜。
Business Degree
最多人報的UOL學位應可算是Business Degree。唔怕長氣,申請人記住自己係UOL
External學生而不是LSE學生。
UOL Business
Degree可算是名目眾多,其實在就業上商學的學科分野絕對冇學生想像中咁大,就算一般人覺得好專業的會計即使你唔con會計都只不過考多幾份卷(而家HKICPA就係conversion
programme),而I Bank請人與其話睇係咪讀Finance,倒不如話係邊間學校好過,其他的科目相差更細。
若說特點,或許這三個分科須注意:
B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在會計行內,專業資格便是一切,主修科目反而次要。以行內最大、合稱「EDPK」的四大行為例,每年請人時均有約一半人為非會計主修,因在其支持下完成會計資格後主修科已變得無關痛癢。
當然,能進入EDPK的人數比例不高,所以要考試食自己時選擇會計學位時專業試卷豁免便成了一大課題。以最多香港人考的HKICPA -
QP及ACCA計,UOL會計學位在直入QP及豁免ACCA考卷上均處於不利位置,亦是唯一本老頭不建議大家修讀的UOL學士學位:若有心從事會計工作有更多更方便考牌的選擇,當然只求會計知識而不計劃為難自己做會計師的不在此限。
BSc Banking and Finance:
以「實用」而言E科應該算係最好,但須注意報讀的人數亦係最多,早兩年有學生話tutotial一班成八十幾人,未比真係有討論效果;
BS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相對於Banking and
Finance近理論居多。Econ原來係純理論學科,但自從班經濟佬想預知未來後對數學的要求愈來愈大,故讀Econ的至少會多左一科數,要有心理準備,而management就係100%純吹水,你叫教management甚至寫教科書的去manage人都會即死,當睇故事無妨,但實用性欠奉。
不過,UOL External Business Degree在「不能進入本地大學」這前提下應為最好的選擇。
MBA
以UOL Postgrad學位而言,MBA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可算是第一熱門。
或曰:此學位與其他在港修讀MBA孰優孰劣?
知識:Stanford商學院教授、前行政教育主管Jeffrey
Pfeffer在"The End of Business Schools? Less Success Than Meets the
Eye"一文中直言:MBA對學生除花掉一大筆金錢外啥獲益都沒有(如此坦白承認自己騙人的傢伙可真少見);老頭與本港一前列大學商學院教授吹水時,他亦說MBA課程與BBA其實沒啥分別。所以UOL
MBA與其他學位一樣沒有比較性:因為一樣學唔到實用知識。
排名:既然學唔到野,MBA價值一半在嚇人,這課程排名如何?
Again,UOL External學生不是College學生,External
Programme本身並無排名,用College排名衝量總有點誤導,但總有點參考作用。以全球MBA排名中最具公信力的Financial
Times計,2007年Royal Holloway不入世界一百大(順帶一提,2007年排名榜上香港土產MBA全軍覆沒,但UOL
External另一MBA主理的Imperial
College位居56;但EMBA科大全球第3、中大第15、Imperial第21,香港兩間將大部份世界名校炒起,怪哉!)。當然,以College計算排名只有參考作用。
人脈:除以招牌嚇人外,MBA另一價值為多識人。以UOL
MBA計,雖然未及香港上三大、Ivey、老娃、鍋域、曼徹斯特等幾個頂尖,但學生背景也算不錯,在這方面說得過去。
認受性:與其他UOL
External課程一樣,雖然不受HKCAA直接認可,但UOL產品頗具江湖地位,各位可放心入讀,而且MBA相對於學士學位政府認可這因素相對較輕。
價錢:除幾間質素上明顯領前的其他選擇外,UOL
MBA相對抵玩:不是UOL Postgrad Degree平(例如UOL
LLM、MSc我老虎都唔制),而是所有MBA都太掠水!
個人意見:除非香港上三大、Ivey、老娃、鍋域、曼徹斯特收你,否則若要浪費銀子在MBA上,UOL算是一個不錯選擇。
LLM
講起舊屎,UOL既LLM同LLB一樣:個名嚇得下人,由所謂五間College設計課程、而且五萬港幣樓下平得非常抵讀(手上只有2002年數字為1,739鎊)。但自上年開始,UOL推出所謂「新」LLM,情況便大不相同。
以往LLM與LLB一樣雖然沒有所謂Lead College,但與LLB一樣,學位都係由University of
London頒授的External Degree,有沒有Lead College倒沒什麼相干。但上年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
1) 課程選擇大增;
2) 加入Lead College: UCL及Queen Mary;
3) 費用大增一倍(2007年為6,040鎊)!
關於(1)可說是一件好事,(2)嘛,有點口惠而實不至,你總不會因此而成為UCL校友;關於(3)則唔講都明:絕對唔會有朋友覺得係好事!
相比本地大學的LLM,好處是未必需要有LLB甚至學位也可入讀,課程選擇亦比三間的分支來得廣闊,不過價錢相當下老頭個人意見是on-campus始終有無可取代的價值,加上LLM只是錦上添花而沒有LLB可作為栗子/大栗子專業第一步下,老頭個人意見為保留。
簡而言之,UOL
External本科學位非常抵讀,但Postgrad學位貴得有點與本地大學相比不夠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