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旁通》系列六本——南怀瑾【东方出版社】

(2017-02-21 15:16:06)
标签:

南怀瑾

孟子

孟子旁通

分类: 撷页成集

     与这套书结缘,概于2013年前后。政法大学MPA班上,有位同学在东方出版社任职,因私事去他单位,其引我参观编辑室,我偶然发现角落里堆放的一摞书上,有两本(孟子与万章、孟子与离娄)南怀瑾先生解读《孟子》的精装书。当时,我正在读孟子,南先生是大家,自然很感兴趣,同学很慷慨,取来送我。
    因《孟子》读书计划因论文撰写等原因中断,此书就此束之高阁。直到2016年,《孟子》阅读计划恢复,必要在地铁上找本合适的书来参读,于是乎该书重回案头。
    初读,并未重视,觉得此书便如南先生在前言中所自述,“大有别于正统儒家”,并非严谨的学术著作。只将其作为攻读《孟子》经典注疏之余,上班路上翻阅调剂之用。然而,一本《孟子与万章》读下来,观点大为改变,迅速将其余四本通通买来,凑齐一套。
    通读完毕,简单评价一下南先生这套书:
    一是,通俗易懂,读来轻松有趣。正因为不同于学术著作,南先生在书中大量引用历史故事、寓言传说、诗词歌赋,依此疏通《孟子》义理,读来全无晦涩感,使人兴趣大增。我已纳入收藏,等孩儿们年岁稍长,介绍给他们作为入门读物来看。
   二是,切身体证,指点人如何做功夫。读经典注疏的好处在于,对于章句字字引经据典,务求将文意解释透彻,使读者对其中义理确认无误。然而,知识归知识,化成信念,需要人切身体认。这方面上经典注疏,常给人天道高邈无从下手之感。南先生将自身静坐、息念等修行功夫中的体会和心得说的很是详细,既解答了我再修行中的一些困惑,也印证澄清了一些我尚且不能琢磨透彻的心得。
三是,稍微负面的评价,一则本书不注重考据,一字之差,偏于千里,读此书前建议先读经典注疏,避免先入为主;二则,南先生以佛家理论为本,在解读义理时,会自然而然的滑转,有以佛注儒的倾向,儒佛两家固然有相通处,然毕竟立论不同,读者不可不辨;三则,文字间,似感觉南先生对所谓修道以至于“神通”相当笃信,这恐怕是儒家不语“怪力乱神”所万万不能接受的。
四是, 强烈建议,认真读一读《孟子与公孙丑》的知言养气章。自开读《孟子》,对这一章有诸多不能索解处,南先生的解读,使我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虽未敢言融通无碍,但加以时日,自信可以做到。

 读后感还是要读完书后立即来做,隔了这么久再来补课,只能将记忆里最深的几个印象拈取出来,与有缘人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