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思维》转自:杨世海心理咨询师工作室
(2015-10-14 16:44:10)
标签:
心理 |
分类: 博闻广识 |
自动思维的出现往往是无意识的,迅速的,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心理学把人的心理分为“觉知区域”和“无觉知区域”两大部分,前者即意识,后者即无意识。意识是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而没有进入层面的内容都可以归入无意识的范畴。著名心理学家弗落伊德提出了“冰山理论”:即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仅占1/7),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6/7)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毫无疑问,自动思维属于无意识的范畴,但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并非总是与我们意识一致。有这样一个笑话:我讨厌两种人,一种是有种族歧视的,一种是印度阿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心理学家认 为,一种可能是人们不愿意说,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没能力这样做。如果问一个知识男性,“你是不是很大男子主义?”,一个实际上大男子主义倾向很严重的人十有 八九会说不,因为他们知道在主张男女平等的今天这样说是不好的。还有可能一个说不的人,尽管他在意识中可能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心灵深处或无意识中却很大男子主义,只是他们并不知道。
心理学家发 明了一种测验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测验出我们的自动思维。这种方法叫内隐联想测验,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 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自动思维作出判断。其实有时候自动思维的识别也很简单,我们也可以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测验一个人的自 动思维,比如我们给出一个词,让对方把自己联想到的第一个词说出来。由于时间很紧迫,对方来不及思索其含义,给出的往往是能够反应其无意识的答案。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叫给说出与看到“幸福”这两个字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你会说什么?有的人马上反应为“痛苦”,有的人则会说出“金钱”,有的人会则想到“爱情”,当然还有更多的答案。
一 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快乐,我们从他们的自动思维中就可以找出答案。凡事就联想到消极、痛苦、郁闷的人,他的生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幸福沾边,即便他的物 质生活条件是多么地优越。凡事能够联想到积极、进取、愉快的人,即使他的生活水平一般,他的幸福感也是比较高的。不同人的自动思维差异是很大的,譬如同样 一件事,男大学生John和Joe,在校园里碰上同班女同学Babara,两人齐齐和她打招呼,但Babara没理会他们,低着头走过去了。John的第 一反应是,“哦,她可能正在想事情,没看到我们。”Joe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会这样?太傲慢了吧,故意不理我们。”
说起来,这挺像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区别。如果从自动思维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乐观者头脑 中呈现的自动思维更多是趋向积极,悲观者则恰好相反。很多悲观的人都希望自己变得乐观,但找不到方法,因为本来就没有能够让悲观者直接变成乐观者的方法。 不过我们可以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的自动思维,以让我们慢慢地幸福起来。当然,自动思维的改变,并非那么容易,因为这还涉及到我们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而自 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综合构成了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即看待世界和周围世界的模式。我们要想真正活得幸福、开心,就必须改进整个人的认知模式。幸运的是,认知行为技术已经给了我们有效的改变的方法。想幸福吗,那就改变吧。
有好的自动思维,也有不好的自动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概括出了12种最常见的负性自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