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操作活动150例》读书感想
(2020-05-13 15:42:20)在这个“延长版”的寒假里,我静下心来结合园内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幸翻阅了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众多优秀一线教师编制的《幼儿园区角操作活动150例》。这本书列举了小中大班的生活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美工区等六大类游戏150例,材料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安全的废旧物品,结合教师们的奇思妙想,展现出区角材料的独具匠心、操作性强和丰富有趣,非常值得我们工作中学习、借鉴。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区角里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更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现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新型社会,教师习惯性的喜欢参考网络上的活动材料,网络上的材料基本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大多存在实践性不强、不严谨的现象,而这本书就不避免了这个弊端。
小班生活区里的材料,大多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居多,像我们熟知的“喂小动物吃东西”就是手指抓、舀的练习,增强手指灵活性的同时提高对应、分类和配对的能力。这类游戏虽然很好玩,但是已经延用了很多年,缺少创新性。我在这本书里就找到了一个关于小班生活区的材料——毛毛虫。材料很简单,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海洋球或者大毛球,在球的两端粘上撕拉粘,再取一个大一点的做毛毛虫的头,画上五官、粘上触角,幼儿可将球的两端的撕拉粘对应粘合,连成一条长长的毛毛虫,反复操作,练习粘贴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鞋带的不安全性,小朋友的鞋子大多也是这种撕拉粘,毛毛虫的粘贴练习也为幼儿穿好鞋做了铺垫。一段时间后也可增加球的颜色,引导幼儿按照颜色排列规律粘合毛毛虫。毛毛虫的形象也非常的生动形象、极具创意,想必幼儿一定很喜欢。“小动物找尾巴”也是很传统的区角材料,我遇到过投放到语言区以看图说一说的形式;有美工区里画一画的形式;还有科学区里连一连的形式,书中的摆一摆、拉一拉,我还是第一次见。摆拉形式比语言区的说更具有实际动手操作性,也比连、画形式更能具有重复实用性,可两名幼儿游戏,自主分配任务,增加同伴合作能力和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幼儿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活动的区域材料的答案,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书中看到: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材料,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本书中列举的案例有环境创设与生成策略,分层的指导建议,操作探究的经验积累等等。教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观察必不可少,更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类行为进行思考反思,尽最大的可能提供幼儿感兴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安全材料。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逐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