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单元评研情况通报及错误原因分析

(2011-10-13 17:10: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绩公布

2011-10-13第一单元评研下列同学成绩优异,提出表扬,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董治平 117 段彦辰 120
曾恬悦 116 汤颖倩 112
蔡人方 112 王浩宇 111
王宇轩 107 杜如霜 110
谢铖 107 张誉心 107
王博文 106 何晨曦 106
饶思成 105 陈朔宇 104
张天赐 105 徐天浩 104
范毅威 104 徐洁 103
彭力帆 103 符语童 103
陈婉晴 102 谭玮浩 102
王俊杰 102 彭搏峰 102
肖彦荷 102 龙雨 100
文妍欢 102    

 

下列同学还需加油

谭子畅 胡巨韬
杨子为 蔡钦昊
袁玲燕 谭皓楠
杨瀚博 谭皓楠
刘博宇 尹雁琪
言礼睿 禹琛
林炜博 刘欣怡
朱卓羿 刘舒宁
邓胜 何雨霏
罗刘偲瑶 李泽汉
冯薇 石俊英
文岭綮 昌钰峰

 

   2011-10-20中午下列同学主动参加第一单元第二次评研,我们要学习这些同学自主、主动学习的精神

让我们学的开心,学的快乐!每天都有进步!

段彦辰 卿爽 刘可意 杨子为
李佳明 何雨霏 朱彦锦 李泽罡
刘家俊 胡巨韬 童嘉诚 邓露
张一峰 彭搏峰 李宜婧 朱卓羿
张明伟 刘舒宁 钟维韬 张天赐
谭玮浩 蔡钦昊 周婧怡 邓胜
涂若曦 谭皓楠 曾佩涵 袁玲燕
刘欣怡 尹雁琪 汪玉杰 文岭綮
陈庆博 石俊英 谭子畅 罗刘偲瑶
袁如日 禹琛 言礼睿 冯薇
杨乐 昌钰峰 谭郭鸿芳

杨瀚博

林炜博

李泽汉 段柳源 谢文心 刘怀莞

其中有以下同学在第二次评研中达到了优秀

姓名 第一次成绩 补考成绩 姓名 第一次成绩 补考成绩
段彦辰 120 100 刘可意 86 95
李佳明 99 97 朱彦锦 90 95
刘家俊 80 88 童嘉诚 89 92
张一峰 77 85 李宜婧 84 84
张明伟 85 85 钟维韬 96 84
谭玮浩 102 85 周婧怡 72 82
涂若曦 78 84 曾佩涵 83 82
刘欣怡 56 82 汪玉杰 89 80
陈庆博 87 82      
袁如日 88 82      
杨乐 92 81      

第一次单元测试错误原因分析

学生自我反思

1、速度慢

2、粗心

3、格式不规范,过程不完整

4、审题不清,没看清题目意思,盲目做题

5、概念不清,课堂内容没有消化,导致考试时不会灵活应用

6、符号问题弄不清楚

7、注意分类讨论,答案的完整性

8、绝对值问题的处理

教师建议:

     同学们,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经历了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有的同学适应的快点,有的还在适应中,总的来说大家的表现还是让老师满意,个别同学由第一次的作业都不交,到现在能按时的交作业,很多同学自主的参加奥赛培训,主动地问老师题目,远远地跑过来喊“谢老师,我爱数学!”可以说我们每个同学都实现了自我跨越,有了不同层度的进步。引导大家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已经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了,通过这次考试也暴露的同学们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

 

问题一:速度太慢

从这次考试来看,学生的差异性非常大,段彦辰同学第一次考试40分钟做完并且全对,补考时仅仅用了14分钟完成试卷也到达了满分。但也有一些同学没有做完,要提高做题速度,我建议同学们一、要专心,做题时不要喝水、上厕所、讲话等。二、每次做题都严格计时,到时间了没完成必须重新做类似题目。三、针对性做一些练习,查漏补缺。数学学习需要理解,思维训练必不可少,但计算问题还是要通过一定量运算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动脑、动手,不要期待着只看看书,不做练习就能把数学学好。    

 

问题二:概念不清,课堂内容没有消化,或者是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但自己不会灵活应用。

要克服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认真完成3步骤:提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巩固

预习不仅仅是看看书,还要对自己不会的做个标记,上课是才能有重点的听老师讲解。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请同学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对于我们预习中不会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对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要做适当的笔记,如老师讲(-1)4 ,-14

时同学们理解了,考试时也就是在这些地方出题。上课是还要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关键字眼的挖掘。如本次考试对绝对值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的理解,老师是花了很多的时间,但同学们学的就不是理解的不是很正确。往往我们同学可能会感觉课堂上听懂了,自己做就不会了,建议同学们对老师讲过的题目给其他同学或家长再讲一遍,以此理清思路,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哪些地方并没有真正弄懂,再次基础上及时的巩固练习和变式训练也必不可少。

 

问题三:书写不规范,过程不完整,考虑问题不周密。

书写问题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千万不要像小学那样,只满足于写成答案。老师讲规范时不认真听,小学重点培养感性认识,中学数学更多的培养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目标不同,要求自然就比小学更严格。如果你不认真听讲,我行我素,吃亏的肯定就是你自己了。

 

问题四:审题不清,没看清题目意思就动手

对于这点同学们往往会看成是粗心造成的,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粗心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我们平时没有养成好的审题习惯,做题不严谨,以后请同学们做题时至少要认真读2遍题目,并把关键的字眼用笔划记出来。特别的一些字眼如 “不正确”“错误的是”“不大于”“最多”要重点标记,往往在此次会出现理解失误。

 

问题五: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加强思维训练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接触到了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做题时同学们要善于观察分析,找到合适的方法,解题时就会很轻松,反之则影响学习的兴趣,例如:7、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将式子化简:

 

解这道题时,目的是要去掉绝对值符号,怎么去掉绝对值符号,这就可以联想到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绝对值里面的数是正数,直接去掉符号 = ,绝对值里面的数是负数 =- ,

绝对值里面的数是0, =- ,本题就是运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把  a+b,b-c看做整体,由题意可知a+b是正数,b-c是负数 =-a+b+(a+b)-(b-c)=b+c

 

13、如果有理数 满足 ,那么                 .

这题则要考虑a2=1,a=1或a=-1两种情况

 

补考试卷最后一题也要分情况讨论

若a、b、c均为整数,且∣a-b∣2+∣c-a∣2=1,求∣a-c∣+∣c-b∣+∣b-a∣的值。

∣a-b∣2+∣c-a∣2=1,可能是 =0, =1,或者 =1, =0,然后根据两种情况求解

 

     一般情况下,我太接受同学们关于自己粗心的造成的失误这一说法,粗心之说的根本原因要么是习惯不好,要么是理解不正确,希望同学们以此不找借口,而是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粗心之说离我们远去。也祝愿同学们一天进步一点点,每个同学在数学的学习都有收获。

 

   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但还有个别的同学们在书写规范上存在问题,归纳和总结更是问题多多,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绝不要再像做单元复习时那样,错误百出。当然我们也不乏主动、自觉学习的好榜样,希望同学们学习身边的榜样,做好我自己! 

 

 

 2011-10-25中午下列同学主动参加第一单元第三次评研,情况如下:

下列同学评研优秀 

 

王浩宇 95 饶思成 88
段彦辰 95 王俊杰 88
李林芳 90 凌宇舟 86
何晨曦 89 杨子为 85
袁如日 87 吕梦娟 84
肖怡霖 87 刘双幸 83
赵雨薇 83 钟维韬 83
谭玮浩 83 吴志平 83
齐家杉杉 83 张萌婧 82
彭搏峰 82 邓晖 82
聂媛 82 汪玉杰 81
杜如霜 80 曾恬悦 80
    谭郭鸿芳 80
    王博文 80
    尹岚清 80

 

下列同学也积极参与评研,提出表扬

 

涂若曦 杨乐 文妍欢 蔡人方
蔡芷茜 贺祎晴 冯薇 言礼睿
张明伟 张人仁 朱卓羿 刘怀莞
胡巨韬 谭皓楠 袁玲燕 李婉欣
颜乐融 司马昀 谢文心 谭子畅
王康 黄彩虹 杨瀚博 邹奕昕
李佳明 禹琛 罗刘偲瑶 陈炫廷
彭阳政 李泽汉 陈雅倩  

 

说明:

一、参评人员:第一次评研是班上所以同学,第二次评研和第三次评研必须参加人员是上次评研不合格的同学以及纠错委员、数学课代表、数学助理。当然欢迎数学爱好者的参加。

二、评研和测试的区别:测试过多的关注考试结果,而评研则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只要学生对上次的评研结果不满意,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老师同学的帮助,学生认为对本章知识有了提高,老师给予再次评研的机会,评研也不是要求孩子每个题目都会,如果有不会的通过再次学习弄清楚就可以,如涂若曦同学在评研时不清楚互为负倒数的概念,课后主动找老师问清楚,张一峰同学在化简去掉绝对值问题中反复出现问题,多次练习这种类型的题目后,终于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曾恬悦同学开始不是很理解评研的做法,也不太想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第三次评研后发现自己的基础还是不太扎实,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确实有益于自己的提高。

三、评研结果的应用:

评研的目的一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二是促使学生的再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认为那些能主动参与评研的学生都是好学生,都值得大家学习,不管评研结果如何,这种主动自主学习的精神都是老师想倡导的。希望同学们自己也不要把结果看的太重了,更不要怕分数不高不好意思,而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请家长们也能够和老师一样的心态,不要看到成绩不好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家长管理时建议家长跟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针对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些适当的练习。家长如果不会辅导,则要求孩子找老师和同学弄清楚,再给家长讲解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