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铁生的《地坛》赏析

(2011-12-25 22:53: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当代文学

  对于一个活到生命最狂妄的年龄忽的残了双腿的个体生命来说,这种巨大的灾难的突然降临是极其残酷的,从健康到残疾,选择生或是死,他们内心都要经历一个无别艰难的历程,而伴随他们历程的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阐释了地坛这片园地对史铁生失去双腿后的生命的启迪。

   这个与作家有着类似命运的地坛,同样的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败的历程,虽然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但它仍然发挥了自己的一丝作用,比如对作者来说,它就给予了作家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另一个世界,这个安静并不落寞的地坛为史铁生提供的一个精神疗养的家园。

  同时,这个地坛其实也是现实社会中人物的缩影。比如史铁生的那个长跑家朋友对信念的坚持,在面临接二连三的失败时,仍然不气累的太多,同时也表现了“伯乐”难遇“千里马”的窘态;再如说地坛里出现的那个弱智漂亮的小姑娘,仍然能够直面人类苦难的超越,还有那些让人羡慕的坚持在园中散步的老夫妻,具有天赋的唱歌小伙子,独一无二的喝酒老头,单为等一种鸟的捕鸟汉,以及那些来来去去的女工程师,这些都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和她们坚定地信念。

   在作者的一生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应该是母亲,那个一生都拥有苦难但又伟大的母亲,为作者找到未来道路的来源。这篇文章其实也表现了母亲博大深挚、毫不张扬的爱,以及作者对早逝的母亲痛彻心脾的思念。在一般人看来,作品的主旨似乎是很明确的:一是要关心残疾人的痛苦。由此生发到“珍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思考,进而倡导青年要顽强开辟一条成功之路。二是教育子女要通过自身设想、自省感悟,更加深刻地感受博大无私的母爱。这是目前语文 <BR>  教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作者是站在一个更高的思想视点上,以一种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无间隔解析,阐释了这样一条真理:一种正确的认识生命、理解生活、把握命运的人生观的形成,和博大无私、深厚无穷的母爱之间,有着必然和永恒的因果联系!而课文的两部分内容,又从“我”和母亲两个不同角度,在结构上形成了互为说明、互为映衬的浑然整体,从而鲜明有力地凸现了作者这一创作主旨。

   解读《我与地坛》的最大难点,是对于“地坛”的理解。在作者笔下,这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废弃的古园”,而是被他视之为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抚慰心灵伤痛的思想归宿。更重要的是,地坛作为一种象征意象,被作者赋予了更为深沉丰富的象征含义,那就是,她象征着——大地母亲!作为明清之际帝王祭祀大地厚土的处所,地坛象征大地的意义并不难理解,重要的是作者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是怎样和博大无私的母爱联系在一起的。                         

                                              200901050229 廖贤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