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陪伴调皮男孩上一年级
(2011-11-03 11:22:19)
标签:
杂谈 |
口述/贺莉
导语:家有调皮的一年级小男生,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公然和老师顶嘴,被罚站,被留堂……
该出的状况都出了。
这位妈妈忙于应付顽皮孩子的一大堆状况,耐心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老师的批评,
并且努力和老师配合,经过一年的时间,小男孩终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
我的儿子刚刚结束了一年级的学习,马上要升二年级了。可能我的孩子比较特别,他好玩好动,很调皮,也比较有个性,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花费了很多的心思。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是从保姆性质的成长空间跨越到独自面对社会的生活方式。幼儿园主要是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有一帮小孩一起玩,玩的过程稍微接触一下社会,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规则意识”,孩子需要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我的孩子完全是不知道的。
在整个一年级班里,他是最闹的,老师要求他上课不说话,他做不到,他不会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感受,顶多安静十分钟,他的屁股就不能挨着凳子,有时候靠在桌子上,有时候蹲在椅子上,要不就趴在桌子底下,一堂课下来,老师看着都难受,可是他一整天都这样。
在学校,大部分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还是能够听老师的指挥,遵守规章,有一半的男孩子也能按着老师的指示,但他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于是,孩子上学第一天坐第一排,然后就被安排到第三排,最后被老师调整到最后一排,因为怕他影响其他同学。可想而知,孩子在集体中是不适应的。
我开始以为他是多动症。要不就是课堂听不懂,或者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才造成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在课堂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我们查找原因,知道孩子是没有养成约束自己的习惯,自控能力比较差,没约束就没有秩序。
用爱说服孩子
这中间也发生过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老师给他调了几次位置后还是改不掉他上课爱动的坏习惯,无奈之下把他的桌子椅子都放在讲台上,让他面对着其他的同学坐着听课,其他的同学都笑他。
我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担心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就跟孩子谈,我问他,“你有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啊?觉得好不好啊?”孩子自己觉得没什么,只是说,“在讲台上我也听得到。”我怕孩子自卑,我就跟孩子说,“其实老师这样做,就像妈妈一样是关心你,老师这样关注你,说明她爱你。”我会从爱的角度去引导他,我也跟老师沟通过,我说不管你对他有多严厉,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你一定要告诉他,你是因为爱他才这样做,这样小孩子会比较接受。
在一个四十多人的班级里,把孩子放到讲台上一个星期,他看不到黑板,其实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这个时候,家长怎么样做?如果家长跟老师为这个事有冲突也不太好,因为要维持老师的威信。对于我来说,要让孩子适应环境,又不能让他受到创伤,我想要的是这个结果。我跟孩子强调说,“不管是老师也好,还是妈妈,大家都是爱你的,只是告诉你在学校应该怎么做,让你坐在讲台上不是为了惩罚你,而是想让你记住。”
他的老师也比较配合,虽然对他严格,但仍然能够让他感觉到老师的爱。上学3个月以后,我尝试问他,你觉得哪个老师比较好,他就说,他喜欢周老师,那个周老师就是把他拎上讲台的那个老师。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周老师有个儿子跟我差不多大,周老师爱我像她儿子一样。”我听了就很感动,也觉得有了效果,虽然周老师对他很严厉,但是他仍然觉得老师很爱他。
课堂做小动作的事情,也经过了很久才调整过来,我跟老师沟通说,你还是要鼓励他,给他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同学做同桌,让同桌看到他上课讲话或者乱动,就拍他一下提醒他。经过了一个学期,孩子才慢慢适应,他慢慢知道在学校要遵守规则。期间我们也请老师配合,让老师提醒他,在课堂上给他机会,让他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让孩子明白现在自己的身份已不再是幼儿园的“自由人”了,而是一名要有约束有秩序的小学生。我们经常给他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也经常会跟他进行沟通交流,要求他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我们和老师就会大大表扬他的进步。
后来慢慢的,他上课也不做小动作,也不影响别人了,下了课,会跟同学交流分享,比如看了什么书,生活中的事情,喜欢什么。他慢慢知道怎么跟人相处。
让个性张扬的孩子遵守纪律
我了解我的孩子,他比较有个性,想法和别的孩子不同。有一次和英语老师发生冲突,起因就是他个性太强了。他上课不听讲,老师点名他回答问题,他居然说,“我没举手,你叫我干嘛?你叫他们!”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举手,他说,“我自己知道就好了,为什么要告诉别人!”老师批评他,他就是不听老师的,老师就让他留堂,他很不服气。老师一生气,就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要到学校来了。”
说出这样的话来,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我也比较理解老师,如果每个孩子都像我儿子那样不听话,那么课堂就没法教了。
孩子回来之后,我问他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说,“我不想上学了。”我就跟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后来我找孩子谈话,我跟他说,“其实你们老师跟我打电话了,老师说她特别喜欢你,觉得你很聪明,才叫你回答问题,老师很爱你,她有责任知道你有没有听懂,所以才来叫你回答问题。就像妈妈想要知道你有没有吃饱,会问你一样。老师还说,犯了错误能改正的孩子,一样是好孩子。”他好像有点理解了,这个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不过,孩子的问题并不会通过一两次疏通和引导就能解决,需要多次的磨合和引导。有一段时间,他非常迷书。每天都把书带在身上看,我也觉得爱看书是一个好习惯,就没去管他。但这样问题就来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不该看。
有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本故事书,他很爱看,从早读开始,一直到第二节课,他捧着那本书就不放,上课也不听讲。老师说他,他根本不理。老师跟他说,再不好好上课,就把书没收了,他也不听,最后老师把书没收了,孩子犟着脾气不肯认错,后来老师把他的桌子、椅子、书包都扔到教室外面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以后,表现地很不开心。我就知道在学校一定发生什么事情了。我问他,他不敢跟我说这个事情,他可能觉得如果他跟我说了,我就不给他买书了。后来,还是他的语文老师,就是那个他说爱他的那个老师去说他,他就听了,最后也跟老师赔礼道歉。
我的孩子个性比较张扬,我也知道像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和社会撞击,但如果引导不好,心理就会收到很大的伤害。我自己觉得,小孩子要有个性是肯定的,但是要告诉他,有个性的同时,也要融入这个社会,我们最终还是要顾及整个社会的规则。
积极的转变
一年级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他已经开始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了,比如跟他说,妈妈很不高兴,老师很不高兴,他会很难受,不像以前,他什么都不知道。在孩子一年级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关注的是孩子如何遵守校规和班级纪律,如何学会与其他朋友沟通交流。经过一学期家长和老师的配合,终于改掉了孩子上课爱动的习惯,所以在学期期末的时候,老师特意给他颁发了一张“最有进步奖”的奖状,并且很用心的在奖状上贴了孩子最喜欢的奥特曼。这样孩子心里面就很有荣誉感,上课时候更好地约束自己,认真听讲,不会影响课堂纪律。
有一次我故意问他,是不是觉得小学生活很累,不愿意去啊?他回答说,我还是很喜欢上学,很喜欢读书。我听了很欣慰。
我自己觉得,小孩的教育还是注重细节,小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还是靠家长去观察和交流。还有,就是对小孩子要有耐心,他上一年级,你也陪他上一年级,我不是说在学习知识方面,而是在心理上,要陪他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