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文:读孔子名言(故事)的启示

(2016-10-07 14:17:16)
分类: 雁儿文集

同学们: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你读了孔子的故事或者某句名言得到了怎样的启迪?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请直接跟帖发表,实在不会的就贴给林佳慧妈妈或者杨馥铭爸爸或者于老师的qq。

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一句孔子名言给我的启示

 樊宇轩 镇安小学60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老夫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我们镇安小学的校风。

只学习不思考会使人十分迷惑,而只是一味空想却不学习会使自己疲倦不堪却一无所获。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 我仔细想了想:一味地读书却不思考,等于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毫无自己的主见,再怎么死记硬背也不会活学活用,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种读法只会徒劳无功;“思而不学”较前面更为可怕,这种人只会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却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与钻研,这种学习方法终究是沙上建塔,搭好即散,孔子有句为证:“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收获甚微。

孔子这句名言对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整天捧起书来就就没完没了。可我只有看四大名著(原著)时会理解一下难懂的句子,可读现代文——散文、叙事文时就一眼带过,不加任何思考。现在我读了这句话后深感惭愧,我读书时开始做批注,体会句子含义,读书效果大大提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将成为我第二个座右铭,陪伴终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孔子告诫学生的话,这句话,我也印象深刻并深有体会。
       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个小孩儿,考倒了孔子,孔子就能够不耻下问,被世人广为传颂,流转至今。孔子从身边的点滴学起,虚怀若谷,脚踏实地,勤勉与自我修身并终成为中华之圣贤。孔子是这样,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就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吧。我们班的王泽昊,各科成绩基本不如我,但是他的体育在我班可是名列前茅的。我常在想,王泽昊的体育既然比我强,我就要向他多靠近,向他学习,在体育方面以他为榜样,改正自己的不足,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体能。他的主课成绩还待提高,我就应该引以为戒,自己加以改正。同学之间,就是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你这方面好,在这个方面,你就是我的老师,在那个方面,我比你好,我们就可以相互探讨。不可以因为我的地位比你高,或者我的知识比你渊博,就居功自傲,不把别人当一回事儿,应该抱着不耻下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多看看别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优点,借鉴并努力使之成为自己优点的一部分。这不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日本这个小小岛国虽然资源匮乏,经济长期低迷,但是在16年间却获得了17个诺贝尔奖。富有创意,质量优良的日本产品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超过一百年的家庭作坊比比皆是,这正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代传承的结果。虽然在历史上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但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年轻人要向孔子一样,看到日本岛国的优点和长处,学习并超过他,这样才能实现中华的强大。
       向书本学习,也向周围的人包括比自己能力低的人学习,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寿宽
                           镇安小学604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