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芜湖一中老校区素描之二十六

(2012-04-23 19:36:41)
标签:

转载

分类: 芜湖一中老校区素描系列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30ZH00SIGG.gif芜湖一中老校区素描之二十六

  芜湖一中人

三位张老师

《芜湖一中老校区素描》从2011108日写起,至今已经写了半年多。本打算写完程丽华就封笔的。但是,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希望我再多写点,并且点了许多老师要我写。我写芜湖一中老师,是要顶着一点压力的,这些人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且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包括我自己就有一身的毛病),所以我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就不敢完全像司马迁那样秉笔直书,然而,如果全部都是溢美之词,又不免有阿谀拍马之嫌。这样,我在写每一个人的时候,尽量小心翼翼,既要顾全事实,又要以扬善为主,在主基调的夹缝中,偶用曲笔或调侃,现出白璧中的微瑕,既顾及到人物的全貌,又使人觉得瑕不掩瑜。如此,读者、作者、被写者皆大欢喜,岂不善哉。但是,结果也并不完全像我预料的那么完美,好在绝大多数被我摄入镜头的老师都能面带微笑,给我以安慰和鼓励,所以个别的不快也就不足挂齿了。不过,对同学们的“点将”,我还是感到有点踌躇:第一、我所写的老师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就无从下笔了;第二、我写的老师一般都是个性鲜明的,对那些棱角模糊、城府深奥的人,我也不敢轻易下笔;第三、我还要考虑这个人的心胸气度,尽量不要再给自己惹麻烦。鉴于这几个原因,我的素描就受到一定局限,不可能给芜湖一中全体教职工来个全家福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辜负大多数同学们的期望,决心咬着牙再写下去。为了尽量照顾到面,下面采用点评式写法,每篇写几个人物,就像当年司马迁写合传一样,尽量把面放广一些,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愿望。

  张姓在中国可能要算的上第一大姓了,我们学校姓张的老师也很多。今天就先写三个张老师吧。

  张晓林是芜湖一中有名的数学老师。我和他共过两届事。第一届是1996届,庞定亚任班主任,我和张晓林都带庞定亚班上的课。张晓林不仅数学课上得很好,而且非常关爱学生,慈眉善目,学生有时感到压抑,去找张老师倾诉,张老师都能耐心倾听,并且给学生一些安慰,让学生消除心头的压力,轻装上阵,安下心来好好学习。第二届是1999届,我担任班主任,张老师带我们班数学课。那时,他身体不太好,加上申报特级教师受阻(主要是政治原因,下面会写到),所以有点情绪,几次三番要求提前退休。好在他非常热爱学生,经学生和学生家长盛情挽留,张老师终于坚持把我那一届带完了,后来居然还带完了2002届才退休。张老师的数学课注重基础,讲课能深入浅出。唯一的缺点是喜欢拖堂,所以凡是他带的学生,估计尿泡比一般的学生都要大许多。

  张老师是完全有资格评为特级教师的,可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为他有个同窗好友,在1987年那个敏感的时刻,和他有一个短暂的相聚,害得他身陷囹圄,莫名其妙的坐了半年牢。结果到九十年代,他申报特级教师,政审上那道关过不了,最终与特级教师失之交臂。其实,也没什么遗憾的,芜湖一中不是特级教师的“特级教师”多的是,比如许家澍、李劲风、倪承源等等。我一向认为,真正的特级教师称号应该存在于学生心中,而不是靠行政部门评出来的。

 张晓林爱好体育,网球打得好。原来是芜湖市的网球协会的会长,芜湖市的网球运动开安徽省风气之先,与张晓林、陈介一(1970年代芜湖市的市委秘书长)、汪中魁(王继威的父亲)等老一辈的倡导和努力十分不开的。可惜,张晓林现在打不动网球了,芜湖市网球协会也就名存实亡了。

  张晓林退休后在芜湖一中退协当负责人,一辈子没当过官的人,退休后却肩负重任,成为退休教师的领头人,办补习学校,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不仅提高了退休教师的福利待遇,而且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张再勤是英语教师,他是一个性格非常鲜明的老师,如果不写他,他的学生都不肯饶过我。现在写了他,不知道他可会饶了我。

  张再勤在一中读书时就聪明绝顶,要不是他家成分不好(工商业兼地主),他早就飞黄腾达,不会在芜湖一中当一名普通英语教师了。

  张再勤是活阎罗老师,上他的课,如果你不好好听课或者是不完成作业,他就会冲你咆哮,有时甚至动粗。所以上他的课,学生们都战战兢兢,分外小心。不过,学生毕业以后,大都对他充满怀念之情。因为那种法西斯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敢轻视外语,结果他教的学生外语成绩都很好。外语好,后来发展前途都不错,所以大家后来对他近乎粗暴的严厉也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张再勤也用他独特的教育方式证明了“严师出高徒”的道理。

  当然,再勤能让学生怀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外语教得好。他备课认真,所有英语小测验的材料都是自己亲自编纂的。我曾经见过那些材料,一本一本的,都装订得整整齐齐。他还是一个勤于学习不耻下问的人。19801990年代,他都是外语组的老资格了,还虚心的向张济老师那样的年轻教师请教,像他那样脾气的人,真是难得。

张再勤大概是继承了祖辈的传统,天生就是会敛财的人。1990年代,我们在股市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他却天天在镜湖旁低价收购别人的国库券,结果国库券的年息上涨到百分之十七,他的钱就一下增值了许多。到2000年后,他又到处买房子。买了好几套房子,又赚了许多钱。

  但是,会赚钱的张再勤却不会花钱。穿的土,吃的差,即使抽烟,也多半是烟厂的“白纸包”(内部烟)。我们有时劝他要学会消费,享受生活。他也确实想有所变化,比如有一次,他很郑重对张毅平说:“我今天真想开了,跑到耿福兴吃了一笼小笼汤包。”还有一次,他穿了一套藏青的毛料西服,跑到我面前向我炫耀:“饶永豹,我这套西服怎么样。”我忍俊不禁,对他说:“穿西服是要打领带的,你看你别说没打领带了,里面竟然只穿一件棉毛衫,连衬衫都没有,有这样穿西装的吗?”唉!再勤就是这样拼命聚敛而又艰苦朴素的人。

  张毅平是语文老师。他祖籍山东,皮肤黢黑,胡子拉渣,看起来是个粗人,其实粗中有细,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张毅平在一中长期担任班主任,做工作比较细致。多年来,张再勤都和他共事,不管再勤怎样在他的班上大搞法西斯,惹是生非,他都能摆得平。最后,班上风调雨顺,高考都能考出好成绩。这也真算有本事。

  张毅平的另一本事是喝酒。估计在芜湖一中没几个人能喝的过他。他原来不喝酒,后来担任文科班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王胜余共事。王胜余好酒,就天天拉着张毅平喝酒。张毅平为人随和,就陪王胜余喝,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酒量大大超过师傅王胜余,成了名符其实的“张一瓶”。前几年,张毅平患了糖尿病,按说是不能喝酒了。可是,张毅平大有魏晋名士风度,天生毅平,以酒为命;血糖再高,一顿一瓶。常常看他一面吃药,一面喝酒,真是佩服他大无畏的勇气。

  张毅平现在不教书了,在皖江补习学校人负责人。他讲义气,待人宽厚,干这个工作比教书更如鱼得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