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与减(一)教学计划

(2017-12-19 20:19:03)

加与减(一)教学计划

                                      首编教案    申爱花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加减的问题,小朋友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你的家里哪些地方还藏着像这样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共有多少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情把两个数加法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2多3就是5.  

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书P25页的2题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充满童趣的动画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看动画、讲故事、提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表达和加法算式的过程中,容易把不是同类的东西合并起来。

 

      

第二课时      还剩下多少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养成书写整齐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 比5个少2个是3个。

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 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3. 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  读作5减2等于3.

教学反思:

 整节课学生最困难的不是计算而是体会减法的意义和能根据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在体会的过程中,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孩子们学的很开心。

 

分享: 

0

三 <wbr><wbr> <wbr><wbr>、加与减(一)教学计划喜欢

 

      第三课时    可爱的小猫

                  首编教案     申爱花

学习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9月24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做了一盘鱼。(出示图片) (全班交流,根据故事发生的顺序,整理出完整的故事图。)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盘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想去打气球。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5-2=    3+2=     4-4=    5+0=

4-0=    5-3=     4+1=    3+0=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让学生从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在自然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含义,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互逆的关系。

   

 

 

第四课时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的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有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6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喜爱数学。

教具准备

棋子、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二、组织游戏,探究新知。
   1.猜一猜。
   2.分一分,填一填。

3.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材第35页

四、课堂小结,激发兴趣。
我们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0

 

 

 

第五课时    《背土豆》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 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正确养成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1  2  3  4  5  6

 

7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本节课,同学们, 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六课时     《跳绳》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 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和感受“8”和“9”加减法的意义,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2)出示:

  

  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 □-4=5 □=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围绕教材安排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第七课时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从小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小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八课时   《小鸡吃食》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  申爱花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鸡们在绿绿的草地上玩得可真开心啊!玩着玩着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同学们,走,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景吧。
      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定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样的问题,教师相继板书。
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9+1=10     1+9=10 
真了不起,不仅能说清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还能列式计算,老师奖励你一个可爱的鸡宝宝。

2、说一说,摆一摆。

鸡妈妈想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边去吃,看看你又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小朋友们用学具代替小鸡来摆一摆,并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比比谁摆得快,说得棒?(学生动手操作,并和同桌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8+2=10     2+8=10      10-2=8      10-8=2
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算式。

3、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8、10) 2和8合起来凑成10。

4、拨一拨,填一填。
  学生先利用计数器自主拨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好伙伴,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同桌之间练习)
四、愉快活动,巩固新知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1,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
2、机灵狗爬楼梯

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
3、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机灵狗吃完午餐后加入到了小鸡们的行列,这不小猫咪咪也来凑热闹了,课件播放歌曲《小猫钓鱼》,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做事一定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出示习题:请你来算算小猫钓了几条鱼。(学生试着说一说,并独立列式解答。)
找学生说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4、猜猜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玩累了,小动物们想去淘气家做客,但却不知道淘气是否在家,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可是他们谁也猜不出淘气家的电话号码,我们快帮帮它们吧。课件出示七道计算题,得数连起来就是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5、拓展题
:淘气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1+2+3+4+5+6+7+8+9

五、总结与评价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玩得都很开心,请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和收获吧。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第九课时    《乘车》教学设计

    首编教案:申爱花

教学内容:乘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乘车》教学设计

 

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

  (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2)集体讨论、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导入新课,课堂氛围好,顺利完成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