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困窘的年代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有感(一)

(2013-04-10 07:07:19)
分类: 读书心得
      读了很长时间的《困窘的年代》,但是每次都不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来,行文写的的比较晦涩(纯属个人意见),夹杂很多文言文,第二本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新的理论,属于点出问题,但是并不是点出如何解决问题的一种 (纯属个人意见) 。以上属于我这个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的角度,并无诋毁该书意图,该书确实在很多方面让人有赞许之处,如同本书的绪论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
    首先,作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到现在还很有价值。 绪论中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人为什么普遍政治冷漠,没有公德心;第二,现实政治的错位,即是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没有参与政治的兴趣。第三,治乱的循环,提出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出鼎盛和败亡的怪圈。第四,批判的文化精神。 以上四个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写出一部大著作。以上四个问题中,我比较关注第一和第三点。
    中国人之所以政治冷漠原因有以下:第一中国的的传统,第二是中国的家族本位。作者对家族角度对国人冷漠性的解读我颇为赞同。他说:“家族社会将血亲观念升华为具有本体特征的宇宙情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价值毋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国人不关心或是逃避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就有了根据。”正因为家族本位,中国人只注意个人,不关注集体。对此梁启超曾说过,“公德”是中国人最缺乏的品德之一。中国人虽很早就开始注重道德说教,但是偏于私德,疏于公德。其实中国人缺乏公德心,还与我国的主体经济小农经济有关,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皇权统治和小农经济,每一个家庭都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长,很少与他人发生关系,更没有古希腊人那样的城邦民主,所以,中国人在根本上缺乏公共意识。尽管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型,但这种国民性的转变却需要花去更长的时间。
       作者在第三部分治乱的循环中提到一个社会风俗的重要性,他借用孟德斯鸠的一段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真正的丰裕在于善良的习俗,而不在它的豪富。”这段话对于现实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精神文明同步,否则也会印证龚自珍所所说的:一个王朝乱国衰的杀机实际上早在太平盛世就已预设。我们国家现在的风俗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顿的地步了,在没有整顿出现乱世也非不可能。对此顾炎武明亡教训总结的教训现在还实用: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整顿风俗,则教化纲纪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