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盘龙谷教堂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 |
中国建筑事务所Atelier 11设计
位于中国天津蓟县盘龙谷国家景区内的一个教堂。
作为一个为附近西班牙风格住宅项目建造的宗教设施,这个设计首先从欧洲建筑中汲取素材,同时从人文思想和自然角度反映对中国哲学的相关理解。
http://s12/middle/8cc4d943gad759e90be9b&690
按文体划分,建筑师写得最多的的大概是说明文和议论文了。一个建筑设计完了,要介绍它就写说明文;要加点深度,来点理论批评一下,就成了论文。可是真实的设计过程,既不像说明文那样井井有条,仿佛作者预先知晓一切,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充斥抽象深刻的理论。伴随建筑师的是画草图,排平面,切体块的重复工作,是开会时的举棋不定,是聊天时的突发奇想,是加班熬夜的疲惫。是一件件具体的琐事让建筑逐渐浮现。这些琐事无需一板一眼的说明,也不必上纲上线的议论,只需平实的记叙即可呈现其中的精彩。本文尝试使用记叙文的文体还原盘龙谷小教堂真实的设计过程。按语文老师的说法,以时间发展为顺序。
1月19日
春节前一周,一年中难得闲散的日子。前阵子合作的甲方给我们送来一份“贺礼”:为他们在天津盘龙谷打造的新城设计一座教堂。
1月31日
大年初六,出门闲逛,不知不觉逛到了中关村,冷不丁瞥见了GMP新近完成的教堂。还是假期,门锁着,只好在外面兜了一圈,也算给小教堂的设计找找感觉。GMP的设计看得出功力,只是施工糙了点,建成不久已有破败之感,加上天近黄昏,行人稀少,倒是颇有点悲凉的宗教氛围。
2月2日
上班第一天,小教堂设计正式开始。先了解项目的背景资料:盘龙谷位于天津蓟县盘山国家风景区,甲方要在这里打造一座集文化,娱乐,居住,度假为一体的新城。新城采用了欧式小镇风格,中心是一片西班牙式的商业建筑。商业区的核心,也就是整个新城的制高点上,甲方打算造一座教堂。
通常我们从两方面开始设计:一,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二,建筑自身的独特性。前者靠分析推理,后者靠经验和想象。具体到这座小教堂,基地一侧紧邻山崖,山崖下是与外界联系的交通干道;另三面分别对应小镇的主要人流路径。因此在与场地的关系上,我们考虑三个要素:山崖,公路和人流路径。至于建筑的独特性,我们已在附近设计了一座颁奖礼堂,甲方将来要弄个电影电视“盘龙奖”之类的。于是我们由盘龙奖想到了金鸡奖,由金鸡奖又想到了金鸡湖,由金鸡湖又想到了好莱坞,由好莱坞又想到了星光大道,最后由星光大道想到了“星光教堂”。未来中国演艺圈最高的荣誉就是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手印;十字架下是一堵按满明星手印的墙……
2月3日
边找资料边勾草图。信息时代找资料成了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GOOGLE、ABBS、Designboom、杂志、图书馆、数据库,一圈找下来,翻出十来个教堂,看的眼花缭乱。定了定神,勾了两个方案。
五角星方案:四个触角分别伸向三条人流路径和广场,另一个探向悬崖,形似五角星。直白的呼应场地,更直白的对应主题 —— 星光教堂。
特拉尼1方案:思路源自于意大利建筑天才特拉尼的但丁纪念堂。教堂有个由巨柱阵构成的前广场,每根柱子上顶着一块方形混凝土板,挤出十字架形的天空,人们首先进入前广场,再通过迂回的廊道进入主堂,强调空间次序,并用完整的外形回应/回避场地关系。
2月5日
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焦点由教堂转向了钟塔。有人主张把钟塔放在三条人流路径的交汇处,这样所有人都能一眼看见它。有人反对,因为这样钟塔距离山崖很远,从山崖下的公路上看,钟塔显得很矮,缺乏标志性。他建议把钟塔放到山崖边上,但随即又遭到前者反对,因为这样从小镇的人行路径上就看不到钟塔了。争论引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思考角度,即通过处理教堂和钟塔的关系挖掘出最终方案。它们的关系可以是分、合、托,夹……一时间,思如泉涌,百花齐放。
2月7日
甲方要来看看我们的工作成果,但我们有的只是一堆毫无头绪的思路。
五六种想法看下来,甲方也有点晕,他很概括的总结道:“好,继续发展!”,然后话锋一转“想不想看看我去柬埔寨拍的照片?”他是个驴友。瞬间,神秘的高棉微笑出现在幻灯机投射的墙上,佛教寺庙取代了基督教堂。
2月8日
上次讨论开放式的结尾让我们有些束手无策,觉得哪个思路都还行,但又没一个很突出。设计总会有一个时刻,需要我们排除各种不同的想法,抓住一点,向下深入,用一种思路解决不同的问题。于是把心一横,将我们无限敬仰的特拉尼启发的方案深化了一遍。
2月11日
“经典的时刻”到来了。之所以叫经典是因为它必然地,宿命地出现在每一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设总端详着“特拉尼”方案好一会儿,没有兴奋,也没有不满,只有沉默。和上次开会七嘴八舌的状态相比,这次像是“末日审判”。“这个方案做下去应该也不差”这句话翻译成实话是:“我宣布,‘特拉尼’死刑。”“但是有点不够爽,我们还得猛点,要有冲击力。”这句话翻译成实话是:“我宣布,一切推倒重来!”。
2月12日
我们趴在桌上,看着一堆草图发呆,心情沮丧……
建筑设计经常会出现辛苦工作,熬夜加班,却一切归零的经典时刻,但每次归零总会留下几条线索,它们正是未来方案的“星星之火”。具体到这个方案,留下的唯一线索就是那次关于钟塔和教堂关系的争论。即然两派互不相让,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平衡两种意见呢?钟塔即要放在悬崖边,又能闪开教堂直面小镇的道路。平面摆布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在立面上可以找到突破?
新的征程从教堂立面开始了。钟塔被顶到了山崖边,这样从崖下的公路看会非常高耸。为了在另一侧的人行路径上也能闪出钟塔,教堂的位置向内移,并把原来的平屋顶切削成一个巨大的斜坡。由于教堂的内移,其前广场的位置被占据了。为了退还这部份公共空间,一层局部被挖掉,形成悬挑。一些列的动作不仅解决了教堂和钟塔之间的矛盾,同时产生了具有雕塑感的形态。新的方向出现了!
2月14日
新的设计方向让我们感到一阵兴奋,想象力重又迸发出来,甚至连草图纸都来不及拿,直接把想法画到了手边的信封上:祭坛是一段宽敞的楼梯把人引向上方的横窗,它框取出对面连绵的群山,犹如一幅山水横轴。窗下是悬崖,十字架从下面的岩石上升起……突然想起了日本老片儿《追捕》里的那段台词“昭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倒是跳啊……”在这里人们可以思考生与死,这也许就是宗教的本质吧?
2月17日
甲方发来传真:规划有改动,请根据新的规划调整方案。怕什么来什么,心惊胆战的下载了新总图,还好改动不大。教堂东北方向成为主要人流来向。建筑主入口的位置需要调整,其他部分的设想依然成立,虚惊一场。
2月19日
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设总拿着一落厚厚的草图纸,踌躇满志的宣布:“今天我们要把方案拍了!”那劲头就像是要拍一盆黄瓜。点上一根香烟,猛吸两口,随即狠狠一掐。抄起铅笔,把笔横躺着轻轻刮平灰白色的草图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下笔!缓慢,一定要缓慢,给手时间。
我们的经验是画草图的时候,手通常跟不上脑子的转速,但是如果没有手的记录,脑子里快速闪现的想法会相互扼杀,最后反而没了思路。绘画有门技术叫速写,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快速画出看到的场景。开始我以为就是比谁画得快,后来明白了速写的速是抓重点,而不是比快慢。好的速写是抓住了重点慢慢写出来的。画草图同理(其实草图和速写在英文是一个词Sketch),要给手时间,让它跟上脑子,才能心手合一。
我们从东北立面开始慢慢往下推。方案做到这个份儿,场地功能早就滚熟了,虽然是从立面下笔,但整体早已了然于胸。勾出一张立面草图后,马上铺上新纸把确定的信息反映到另一张剖面草图上;剖面勾完了,再把加入的信息传递到下一张平面草图上。以此类推,另一个立面,另一个剖面,另一层平面……我们就像解方程一样,由已知推未知,由已经肯定的部分推尚待解决的部分。越往后推,已知信息越多,思路越清晰,下笔越肯定。时间不大,教堂拍出来了!看着桌上那打儿厚厚的草图,心里就一个字 —— 爽!
2月20日
剩下的工作是轻松加愉快:把扫描好的草图导进CAD,开使正式图纸的绘制。耳机塞上,音乐响起来,让我们慢慢的享受一下设计的果实。
3月2日
甲方打来电话,方案全票通过,立刻开始施工图设计。
从方案到施工图自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本文到这儿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随手写来有点像流水账,按语文老师的说法这是记叙文的大忌。很多年前看台湾导演杨德昌2的电影《一一》,故事简单,戏剧冲突也不强烈,可不知怎的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影片基本上是平铺直叙,不耍花招,镜头用的散漫而从容。“也许杨的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记了一份有意思的流水帐。除此之外,有什么好归纳的吗?如果能加以归纳,观看的乐趣也就丧失殆尽。”3 在某种程度上,本文和杨的电影有些相似。我们认真细致的记了一本设计的流水账,从中体味设计的苦难与欢乐。当然也不是事无巨细,没到上班打卡下班打卡的自然主义程度,就像杨的电影“里边有东方味儿的东西,有诗意的省略……想讲故事则讲,不想讲就跳过去,比较自由。”4 盘龙谷小教堂是个小项目,左右设计的外力少,甲方也痛快,坦率的说,它是我们经历过的最为顺利的设计项目。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经历了痛苦的推倒重来的‘经典时刻’。3600字,与画图,做模型,开会,争论,坐以待毙,柳暗花明的设计过程相比,仍是极其短暂的。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2.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3.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4.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5.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6.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7.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8.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9.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0.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1.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2.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3.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5.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6.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7.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8.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19.jpg
http://photo.zhulong.com/proj/ProjectPic/20/2025/202550/2010122013310743_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