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画桥罗氏宗祠介绍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情感 |
分类: 古罗子国平江传统文化 |
平江画桥罗氏宗祠介绍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以国为氏罗姓的寻根圣地==平江画桥罗氏宗祠
http://s1/mw690/002zNio6zy736e4bP2w90&690
http://s2/mw690/002zNio6zy736e9H7lTe1&690
http://s3/mw690/002zNio6zy736ed73z462&690
http://s4/mw690/002zNio6zy736ehGw2D23&690
画桥罗氏始于公元前690年,据平江县志载,隶属罗姓分封地原罗子国子民!
春秋
姓:罗
1迁入年代:春秋
公元(年):公元前690年
姓名:罗猛烈
何地来:湖北南彰
定居地区:分封此地
平江全境均隶属古罗子国属地,是平江最早笫一个在县境开阜姓氏.
2迁入年代:战国
公元(年):公元前320年
姓名:罗守陇
何地来:湖北枝江
定居地区:分封此地即昌江二十-仙山排名笫五仙山==古罗山有古罗城遗址!
据考证平江古罗城遗址于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189年止共131年.
3.迁入年代:唐朝
姓名:罗宗远(罗公远)
何地来:长沙郡古罗县
定居地区:平江县城画桥,为最早建祠建庙的姓氏
平江县城创建于唐元和四年(809)昌江县治由中县坪下迁20里建在鹤岭。五代后唐,改昌江为平江,县城仍旧。元代升县为平江州城。明代洪武初,又改州为县。县城民国36年才定名为汉昌镇。县城有四门曰康阜、时和、迎恩、惠济。门各有楼,东门为寅宾;南门为文明门和小南门;西有澄清门和小西门;北曰迎秀门;东北曰便粮门。
其中西为迎恩门。北曰迎秀门即秀野春光之(罗)平江县城东南北三面环水。进东街靠木架桥和浮桥过往;进南街靠木船摆渡,遇大水则收桥停渡,无法通行;
仅北面有画锦桥是罗姓地标标志。从西门进城却是一坦通途。或挑担,或推土车,十分方便。
凡到平江巡视的京城、省、府、州官员,到平江任职的新官员,大都坐船来。从县城大码头下船,经过新官坳,再走几十步便到了官塘寺。由官塘寺到县署仅有半里路。且此地不仅离学宫近,同时是上西、中西及玉带街的交汇处。十字街心立有石碑:<<先有画桥罗;后立平江县>>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礼敬有加!在这里建官员接待处是顺理成章的事。大成殿后有三祠;中为崇圣祠,东为文昌阁,西为忠孝祠。每年春季的农历二月和秋季的农历八月上旬的丁日,直省府、州、县各行尊奠礼,以地方正印官主祭。祭祀时官员依次行跪拜礼,并焚香燃烛,奏乐鸣炮,表演舞蹈。四根小烛,前排点一对大烛,中间三根大香。祭品整整齐齐排列在案上,十分丰盛:有制帛(白色丝织品)一段,全牛、羊、猪各一,以及稷、稻、梁,还有白饼、黑饼、鱼、鹿脯、红枣、板栗、榛子、菱芡以及动物内脏、酱及韭、菁、芹、笋等。其祭祀仪式庄重而壮观。
1966年8月文革初期,忠孝祠作为“四旧”被拆除,忠孝祠亦不复存在。上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被破除殆尽。
同治 平江县志》卷二十八 祀典二《民祀》方志《坛庙》、《祠庙》等谨录历年奉到谕旨,有关祀典者,列诸简守,以昭法度”为“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则祀之;能御大灾、悍大患,则祀之”。即至少需符合 上述条件之一,才可能被载入方志,其主要强调的是德行、灵应。祠神信仰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下层民众,也包括士大夫阶层、各级官僚、甚至帝王等统治阶层,他们都是祠神信仰的信众。
另外,祠庙 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本地人或外地人都可以进庙上香,向神灵祈祷。
再者, 封妃封侯又曰忠孝祠的神异性。即“能御大灾悍大患”、“有大功于民”等忠孝叙述。忠孝可以说是祠神信仰的生命力,庙宇香火的兴盛源于礼制.亦是画桥罗的殊荣!
古罗城遗址
守陇公82岁领家属二十八口,由枝江逃难迫迁于岳州府平江县居距今2016年巳有2321年.且守陇公迁居平江古罗山即今离平江县城16公里的安定镇上黄村古罗山古城遗址;并居平江15年后即去世了.
孝女祠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着报国绝望的惆怅和对亲人故土的眷恋,怀沙自沉于汨罗江中。
忠孝双庙:在平江县治西街城隍右,宋县令杨寅建;元州判案摊不花重修有记;先是东祀楚大夫屈原;西祀秦罗氏女孝烈妃及其弟孝感侯按屈罗二氏菖并祀忠孝变庙至是乃分祀之志本储推官章惟有文曰爱君爱父本天一人清川万古思处变能持大节居今谁不仰灵祠谏归死非臣顾哭到无生岂自知百行莫先忠兴孝
孝女祠:在平江县治东灵官庙左
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沈越建祀罗氏姊为孝烈妃弟为孝感侯循崖 .
珠公嫡系世系有10代在平江古罗山生活过131年,至此珠公嫡系君主世祖自公元前690年亡国衰弱后的14世,东躲西藏至才从匡系第三十三世守陇公结朿逃亡历史.与自已国民在一起生活!
传至均用,仕秦为黔中郡铁官,督运官铁至京师,于公元前227年,舟覆洞庭,以身殉职。其女年十六,子年十二,觅尸不获,遂以身殉。在巴陵南津港(在今岳阳市岳阳楼区)立有祠祭之,乡人每于阴雨时,见妃与弟抱尸湖上,云气复之,遂建祠以祀,后陆贾使粤,过其祠,献以铜鼓。
宋元丰间封曰孝烈灵妃,弟为孝感候。明嘉靖间庙毁,都御史顾潾檄令重修,令有司春秋行礼弗替焉。
封中宪大夫前知广西梧州事李宗袁撰
五:画桥罗宗支分布
平江是罗子国遗民后裔世居地长达2680余年之久,今仍世居有近二万后裔,是我中华罗氏族史上绝无仅有!
长房北乡张家洞正吾公后裔、北乡东皋段明巷公后裔、县城附祠孟兴公后裔、北乡传梓源象及公后裔、县城坳背旭海公后裔、西乡八角源光轰公后裔、长沙高山上全武公后裔、西乡扬武洞全武公后裔、西乡杉树坪全武公后裔、三房洪家段胥家冲虎声公后裔、县城荣庆公后裔、中县坪厚道公后裔、江东宗尼公后裔、江东英德公后裔、江东昌瑞公后裔、洪家段金山公后裔、浏阳平江洞乾丹二公后裔、江东咸顺公后裔、县城泽芳公后裔、画桥孝芬公后裔、县城勉安公后裔、县城心泮公后裔、三犊源葵香公后裔、县城潭清公后裔、四房云龙公后裔居汉口支昌铨、罗家洞云琥公后裔、南乡长田市清水云福公后裔、清水赵坡源昼梧公后裔、金坪云团公后裔、五房长冲清水团湾何公洞临远公后裔、西乡殷家洞晋坑及西乡殷家洞大湾名魁公后裔、丁乡大洲滩若潜公后裔、梅仙翘里松泉公后裔六房、县城节烈祠缙绅公后裔
九清公后裔、全吉公后裔、全万公后裔、国进公后裔、国连公后裔、历代英才,生生不息,……盖我罗氏门第,立华夏大地数千年历史,列祖列宗,仕宦列次,有的学深思邃,睿智惊世;有的才华横溢,卓绝超俗;有的雄才大略,叱咤风云;有的忠心耿耿,刚正不阿;……历代英豪,堪为后世之典范者林立。无疑,这些杰出人物都是谱写罗姓辉煌史册的勋臣,也是缔造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勋臣。
4:维华公支系
明永乐时人。其上源未见于他谱,录此供参考:
猛烈→君用→珠公→居厚→国彦→臣恭→邦俊→奉公→家珍→徵公→门兴→达公→季茂→昇公→霄公→佐→铿→绥→含→友→遵→宪→略→东陞→吴→育才→彰贤→惠→俊→冠→艺→成→通→世义→志伊→宗远→迪→承文→孟仁→诰→禄元→远定→仁昭→明德→时举→衍奇→良琼→郁文→崇泰→念八→孝芬→宗玉→太二→灵芝→的→文所→上传→璧→大岊→文表→伟秋→杨群→如珍→式源→守猛→则行→维华→应忠→斐端、婓郁、婓然、婓富。分居平江城内、本邑之虹桥、洞口、下芦洞、张城坑等处,一九九三年癸酉七修时,其人口分居城关147人,三犊源朱家塅48人、洪家塅97人、□家冲128人,甲山江城坑52人,三市162人,江东、浏阳278人,横江及铜锣塅22人,中县坪8人,合计942人。
5:永新公支系{世系整理中}
6:九清公支系{世系整理中}
7:宗远→→诰(字廷献){诰、谟、训}→27实(字仪贞){实、袍、恒、邺}→28景新→支系{世系整理中}
湘阴谱之“湘谱焚余”载有程远之后徙居平江。
唐时有罗镶、字穆紫,为礼部(侍)郎,→富晏、富信、富彦三子。富晏字大临→子有庆,字宗远,妣颜氏,→迪、达、道、远四子。迪妣宁氏→承维、承纲、承纪、承礼、承书、承春、承秋、承文、承简九子。承文字日尚,妣李氏→孟、仁、义、智、信、礼、绪七子。仁字新德,妣艾氏→诰、谟、训三子。诰字廷献,唐僖宗时征黄巢有功,封镇殿将军,殁葬岑川九峰洞;夫人裴氏→实、袍、恒、邺四子,实字仪真唐时为盐铁使,袍字德称,唐江州司马,转侍御史,邺迁浙江;恒字世德,夫人祁氏→子公殿,殿妣伏氏,生当永、当发、当祥,当光、当远、当显、当耀、当必、当昌九子,兄弟分散,誓遇桥落业。
→1匡正(罗郐公)→2奕芳(罗宣公)→3祥德(罗定公)→4隆(罗代公)→5安(罗文公)→6贤(罗德公)→7操(罗昭公)→8进贤(罗真公)→9顺(罗介公)→10璇(罗庄公)→11日通(罗景伯)→12赞公(罗世伯)→13善(罗静公)→14洪统(罗还公)→15和(罗平公)→16班公(罗文武公)→17东震(罗幽公){东震、东雯、东零}→18朝晕→19永乾→20堃厚→21定银→→待考
→→永芳公→程远→→→→→1匡正(罗郐公)→2奕芳(罗宣公)→3祥德(罗定公)→4隆(罗代公)→5安(罗文公)→6贤(罗德公)→7操(罗昭公)→8进贤(罗真公)→9顺(罗介公)→10璇(罗庄公)→11日通(罗景伯)→12赞公(罗世伯)→13善(罗静公)→14洪统(罗还公)→15和(罗平公)→16班公(罗文武公)→17东震(罗幽公){东震、东雯、东零}→18朝晕→19永芳→20程鹏程远→21定→→→→→→→
→22→23→24→25→26→27→28→29→30→31→32猛烈→
猛烈1→2→3→4→5含公→6友公→7宪公 →8畧公(略
8:深公支系{世系整理中}
9:平江画桥罗氏修谱
家谱,流淌着一个姓氏家族源源不断的血脉,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始祖凌甫公在大周显王十四年岁次丙寅(公元前355年)甲骨上刻下本族的家谱。
自罗子国笫-代君主罗郐公至宗誉公共35代止.为首届修谱存世!
再至公元前320==公元前305年守陇公的笫二次在甲骨上刻下本族的家谱。自罗子国笫-代君主罗郐公至宗誉公的笫一届资料新増二代至廷荣公止共37代!==留存平江
再至唐代27世仪珍公保存了古罗国世系资料遗予后人28世景新公!===留存诰公(葬平江岑川)后代至今
至宋代公元1053年三十世祖元杰公偕侄立行公修好本支笫一代正式谱册12册;
至宋代四十世廷标公玉柜藏谱续修
再至宋代崇古公的续修及请名人作序
二、
修谱次序 |
朝代 |
年号 |
干支 |
公元 |
备 |
1 |
明 |
宣德 |
乙卯 |
1435 |
原画桥老谱 |
2 |
明 |
嘉靖 |
庚子 |
1540 |
|
3 |
明 |
万历 |
已酉 |
1585 |
|
4 |
明 |
崇祯 |
癸未 |
1643 |
|
5 |
清 |
康熙九年 |
庚戌 |
1670 |
被水损谱后接珠公系 |
6 |
清 |
乾隆44 |
已亥 |
1779 |
|
7 |
清 |
嘉庆 |
丁卯 |
1807 |
|
8 |
清 |
咸丰四年 |
甲寅 |
1854 |
|
9 |
清 |
光绪 |
辛卯 |
1891 |
|
10 |
民国 |
民国四年 |
乙卯 |
1915 |
|
11 |
民国 |
民国 二十六年 |
丁丑 |
1937 |
|
12 |
共和国 |
|
乙酉 |
2005 |
|
秀野春光
景点在平江县城北街城郊画桥外,旧指秀野春光沐曙光。春晨晓露,烟岚飘忽,田畴瓜畦,朝霞抹染,万物初醒,原野如刚出浴的仙子,令人心旷神怡。现在此处高楼替代了田园农舍,旧时阡陌各自西东,而成为过往的梦境。根据想象中的秀野景象,胡瓜精雕细刻,刀法秀丽流畅,清润如玉。将脱尽铅华的梦中秀野赋之金石之上颇有几份禅境和柔秀。
秀野春光相关联古诗
大地阳回二月天,
千红万紫竟春妍。
莺簧巧弄林间韵,
蝶拍轻沾花上鲜。
碧草翠翻红杏雨,
紫骝嘶动绿杨烟。
弦歌化洽民生愿,
白叟黄童尽力田。
一晚葱葱气,
风光独贡新。
置身虞夏想,
触著满怀春。
碧潭秋月
皓魄当空爽气浮,
露华凉彻碧潭秋。
光摇石壁微风动,
影抱芦花宿雨收。
绿柳岸边湾钓艇,
白萍州畔宿沙鸥。
横江孤鹤惊仙梦,
铁笛一声人倚楼。
碧潭秋月
皓魄当空爽气浮,露华凉彻碧潭秋。
光摇石壁微风动,影抱芦花细雨收。
绿柳岸边弯钓艇,白苹洲畔宿沙鸥。
横江雁仙惊梦孤,铁笛一声人倚楼。
秀野春光
大地阳回二月天,千红万紫竞春研。
莺簧巧弄林间韵,蝶柏轻沾花上鲜。
碧草翠翻红杏雨,紫骝嘶动绿杨烟。
弦歌化洽民生愿,白叟黄童尽力田。
(之四)
连云翠壁高万丈,幕阜丹崖竹扫台。
梧桐夜雨惊旧梦,桃洞朝霞燕归来。
九曲清流东去也,三峰叠嶂映云开。
碧潭秋月秋无话,秀野春光宿风华。
与君歌却人间事,笑饮冷暖已自知。
话罢平生兰陵梦,歌尽桃花扇底风。
待到黄鹤归来日,与君笑饮醉惊鸿。
《蹑云亭》
[宋代] 罗孝芬
出山不愧草堂灵,乱后看山山更青。
余烬岂容遗大厦,蹑云端为护危亭。
参差春燕依华浦,断续霜猿绕翠屏。
物色趣君归早晚,已看兰玉照阶庭。
http://s1/mw690/002zNio6zy736ew25Zm20&690
http://s9/mw690/002zNio6zy736eWDhgY08&690
http://s16/mw690/002zNio6zy736eZp2In0f&690
http://s6/mw690/002zNio6zy736f2LUSpd5&690
http://s7/mw690/002zNio6zy736eC1LkW66&690
http://s13/mw690/002zNio6zy736eHIOC08c&690
http://s16/mw690/002zNio6zy736eMrLdR7f&690
http://s3/mw690/002zNio6zy736ePzLwee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