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去倩影留,难解相思梦校楼。
天籁无声花不语,月光如水夜清幽。
多少次梦回鼓楼,多少次梦回城隍庙,1987年9月份,我以中考404分(超越中师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考入磁县一中,在校学习期间,,老师对我给予了很高期望,不但教会了我知识,老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听到的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多少分考进来的,现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努力的话就会被别人超越”。
老师的话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应验了,由于自己不刻苦学习,自认素质好,高中三年睡懒觉,早晨几乎不起床,在高考中名落孙山,老师的另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认为我一定行,我都会全力以赴,即使暂时失败了,我从未丧失斗志,可以说是愈挫愈奋。
顺应时代发展 投身法治建设。
2002年,我国举行了首届司法考试,我抓住机会一次通过,从此开启了法律人生。18年来始终坚持“用心、专业、文笔、口才”的办案理念,对于工作严格要求自我,对于生活充满诗意。
说到进入法律行业成为一名律师的初衷,90年代——那时候中国刚刚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各方面的发展和建设都需要法律人才,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施行都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自此之后,便是十年磨一剑的刻苦。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在刑事辩护领域有很深的研究,代理的知名案件数不胜数,凭借专业的辩护能力成为了北京市知名律师。
即使刑事辩护相对于其他案件来说难度更大,也从未放弃过。在刑辩领域里做出了自己的名气,参与和办理过许多赫赫有名的案件,其中包括轰动一时的“文强案”,“央视大火案”,“涉案金额55亿浙江丽水银泰集团集资诈骗案”……坚持自己的理念,每一次都尽心尽力。
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当事人对律师的信任,当事人把身家性命交给律师,案件结果虽然不能由律师掌控,但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来找出能让当事人无罪或减轻判决的辩护方法,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是持久的目标。
无罪辩护成功 坚定正义信心
刑事辩护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罪名较难被推翻,律师们通常只能在减轻刑罚上做文章,无罪辩护的难度较大。
刚从业两三年时,邯郸有一名执行法官,他手中的一个案件因为财产问题无法强制执行下去,申请执行人为此多次上访,认为这名执行法官玩忽职守,甚至河北省检察院检察长也认为应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作为这名法官的代理律师,通过积极的辩护,最终得到了无罪辩护的好结果。经过这个案子,意识到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确实也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即使他们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会因为误解和手续的失误而惹上麻烦。
这是第一次通过辩护让一位当事人被判无罪,充满了成就感,那种触动更加坚信了法律能为社会带来公平公正,能帮助更多无辜的人,更加坚定了做刑辩律师的决心。
坚持八字信念 把法律当事业
根据多年的执业经验,总结出一名合格法律人的必备4要素——“用心、专业、文笔、口才”。
用心,指要对当事人用心,要对案件用心。只有这样,才能和当事人搞好关系,才能吃透看透案件,才能尽到自己的法律职责。
专业,做律师一定要具备专业的辩护能力,如果不够专业,很难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也有愧于当事人的委托和信任。
文笔,准确来说是指要具备精准概括和合理表达的能力,生活中,喜欢阅读书籍,自己也爱写一些诗词美句,创作是业余爱好之一,毕竟对于律师来说逻辑性和概括力都非常重要,如果无法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反映给法官,那么也不利于辩护。
口才,众所周知身为律师,口才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承接案件,每一次开庭辩论,都需要开口与人交谈,或是提供建议或是表达观点,如果不锻炼自己的口才,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身为一名法律人应该把法律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而不能只为了“赚钱多”而想加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正义感和热情的法律人,而不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只有发自内心的想成为一名好律师,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正是由于学校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才使我今天成为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著名刑辩律师。
(从前数第三排从右数第五个即为作者,作者现系北京市律协第十一届刑民交叉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