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树告诉我》 楼肇明

(2011-10-01 15:10:05)
标签:

诵读

分类: 情景美文

 银杏树告诉我

 

                                    作者:楼肇明

 

 

    严寒,冰结的月光。

    银杏树以赤裸黝黑的躯干,杂乱却又井然有序的枝丫,像一把打开的伞架,在我的眼前展示着宇宙的庄严和肃穆。

    落叶随秋风在江水里流失;赭黄色的沙砾闪闪烁烁;蛋青色的鹅卵石傻乎乎地呆着。在这江边高高低低的旷地,我曾与银杏树一起目睹过热闹和寂寞;但那时,我只是低头逡巡在九月明净的江边,搜集五彩斑斓的小石子儿;似乎女娲的工程永无尽期,必须由她的每一个孩子去接续。

    没有白色的欧鸟轰然飞来筑巢,我就常常从远处鄙夷地打量着银杏树绿色的树冠;我甚至没有动过念头去抚摩一下那光滑细腻如同姑娘家肌肤一样浑圆的树干。仿佛无边无际的蒙昧之海,把我与这位大自然中的贞德完全隔绝;我就像一个惊叹号木然钉在江边的高坡上。

    喧嚣中的孤独把青春轻易地打发走了。当我在辉煌的废墟上醒来,并在朗朗阳光和霏霏细雨中拚命劳作的时候,告诉我,银杏树,我的呼唤是不是晚了整整一个季节?

    我不是用眼睛、耳朵,而是凭借被刺痛了的心灵,读懂了你的存在。我不是在春天,从你像松绿石一样闪烁着光芒的扇形叶片上;也不是在秋天,从你凝结着一层白蜡的丰满的果实上;而仅仅是从你像铁画一样镶嵌在寒冬月夜里的枝丫上,读懂了你。

    你从洪荒时代走来,穿过了火山如林,冰川如戟,与地球同步的古老的历史。从白垩纪到新生代,从昨天古朴的陶罐到今天精美的挎包,你装饰了多少生命;又有多少俊秀的姑娘,她们的名字就叫白果。

    永恒的银杏树,告诉我,我的呼唤是不是晚了整整一个季节?我真想如一位诗人歌唱的那样:复活,生存,死亡,永不厌倦。即便生命的秋天是一支短到几个音符的过门,只要有你一样历经冰和火的地狱的种子,我就能在狭窄的生存空间展开自由的羽翼;即便人类的一生,只是你细枝上的一片嫩叶,我也一定要认真走完从叶柄到叶脉的路程。

    如果在未来世纪的某一天早晨,有一个名叫白果的少女来江边汲水,那么,我几经循环的生命链,就是一缕清凉的空气,化为你的呼吸;我历尽波折的爱,就是一声鸟鸣,划过你身后灰白的天空。

    在这个秋天,在我生命中的这个秋天,银杏树,我读懂了你。

 

http://s4/middle/8cb4db35hbabd201895a3&690楼肇明" TITLE="《银杏树告诉我》 楼肇明" />                      文章赏析

 

    楼肇明出身于农民家庭, 热爱并熟悉土地, 对大自然中的一切有着敏锐的感受力, 他善于从自然界中找到寄托和宣泄自己感情的事物和景物, 丰富了中国当代散文诗的题材范围。

    走向自然, 在这点上, 与屠格涅夫、普里什文、纪伯伦很相近, 但是他有着我国当代知识精英所带有的自我人生意义的确认,他所追求的是失落的被扭曲的人格和人性的回归, 突出作为久的憧憬、理性和自尊的人格尊严。

    楼肇明在散文诗的艺术方法上, 力图把散文诗写成“艺术的方程式” , 可以融合进不同层次和水平上的内容。这种“ 艺术的方程式” , 也就是“ 历史和人性的” 方程式, 就是用诗的意境概括而形象地反映历史的擅变。他较好地化用了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如隐喻、反讽、暗示, 和中国传统诗歌表现方法结合得比较自然。

    楼肇明在散文诗的美学理论建设方面有过不少探求, 他认为自己是从屠格涅夫、普里什文开始不又回到鲁迅、波特莱尔、韩波,自觉地以新鲜的美感去写推动历史前进的丑恶, 以陈词滥调写该诅咒和唾弃的世俗美, 构成了他冷峻和炽热交融的风格。

    《银杏树告诉我 》像是一支复调乐曲, 几个声部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雄浑而浩瀚的气势, 倾吐出诗人对宇宙、自然、人生的感受和见解。这些感受和见解, 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得之于内的, 是诗人内心自我探究的结果。但是他却把它写成是两个裸露的灵魂对话的结果。

    一个经历了人生坎坷、步入了不惑之年的学者、诗人的躁动的灵魂, 一个从洪荒走过来的、冰川纪孑遗的沉静的自然之子的灵魂, 在脉脉无言的对视中, 读懂了对方, 人之子从自然之子那儿找到了使自己疑惑、烦恼的种种问题的答案, 心灵熨贴了。读者的心也从震惊、战栗到净化, 领略出诗人所喻示于人的哲理。

    《银杏树告诉我》, 不是把银杏作为某种崇高的精神的化身, 去顶礼膜拜, 去致力讴歌, 它所写的不是诗人自我的瞬间感受,而是美感体验的变化、心灵的变化的历程。它用思想回流的形式写了记忆中的青春的银杏树和童年的自我。那时的银杏树, 绿色的树冠, 光滑细腻如同姑娘肌肤一样, 可是“ 我” 鄙夷她, 领略不出她的半点美来, 只是沉缅于在江边搜集些五彩斑斓的石子。对“大自然的贞德” , 视若不见, 不能不说是种“美” 的迷失。诗人没有把这种过错简单地归之于孩童的无知, 或者是时代的过失, 而认为是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对于人的美的感受力的扼杀, 是人性异化的结果。“似乎女娲的工程永无尽期, 必须由她的每一个孩子去接续” , 历史和前人的教训所构成的社会习惯、社会心理??其中也包括美学心理 , 有形或无形地要求下一代, 必须重复地从事着过去的人所做过的一切, 必须无条件地用他们的审美目光去评价, 去选择。它写了在“严寒, 冰结的月光” 下秃枝的银杏树, 她“ 像一把打开的伞架在我的眼前展示宇宙的庄严和肃穆” , 错过了季节, 不是季节里的银杏树显示出来的, 是历万劫之身洋溢出来的生之意志, 生生不已的宇宙精神‘ 诗人自我像我们时代的中年人一样, 也是历劫之身, 因为他找到了与银杏树的感应是, “  从你像铁画一样镶嵌在寒冬月夜里的枝丫上, 我读懂了你从洪荒时代走来, 穿越了火山如林, 冰川如戟, 与地球同步的古老历史” 。诗人在“再造生命链条的时候” , 渴望能从银杏树的身上, 得到那种坚韧、刚毅的素质, 生命的活力, “我爱永不凋落的青春,我爱摧残不了的绿叶” 。

    春、夏、秋、冬四时八节的银杏树的形象重合在一起, 不同季节的银杏树, 只是它生命长链中的一个环节, 着重显示的仅是它的性格的某一侧面, 诗人把握和提起这个“ 链” , 说明了他内心的自我的“小宇宙” 得到了完善。但是诗人还不满足于此, 他不愿停留在钦佩、赞颂、叹为观止之上, 他向银杏祈求,希望银杏能把自己的种种素质、本色、生命的力、生命的美全部地赋予他, 使他能与天地并存, 与银杏同科。

    拥抱自己讴歌的对象,化入于其中。诗人由深沉的思索转入热烈的追求。应该看到, 诗人所祈请的银杏树, 既是在他儿童时代就缔结下因缘的那棵树, 又是联系着银杏树种族发展的一棵树, 诗人所面对的是“站立在时间之外的时间里的” 银杏树的全体。诗人所想得到的种种, 一木是为个人, 满足个人的权势欲, 满足于经营一个“侵占别的神完的梦?? 二不是为了追求悲剧的美、牺牲的美, 相对意义上的“永恒” , 类似布鲁诺从火堆里获得永生不朽那样。 诗人迫求的是我们民族的新生, 我们的民族能绵延不绝, 能得到银杏树种族沂具有的种种, 来个自我扬弃。诗人的优思何其深也。

    作为民族来说, 作为诗人自我来说, 都错过了许多好时机, 反思、忏悔与迫求, 都应该建立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之上。诗人在永恒的美神的启示之下, 对宇宙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领略, 错过的, 已经错过, “历史不能重写第二次, 连括号内的夹注也不容涂改。

    复活, 生存, 死亡, 永无疲劳, 也不会有厌倦的一天存在 ” 一个人, 乃至一个民族, 只要有像银杏一样“历经冰和火的地狱的种子” ,就能得到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思索, 人生意义和宇宙意义的追寻, 生存、毁灭、永恒这一切事物运动规律的把握, 多重主题都重合在从冰川纪走过来的银杏树上。

    在前面说过, 这首散文诗像是复调音乐, 如果这个前提可以接受的话, 那么诗人个人命题的思索是主声部。诗人是以个人的小宇宙—内心世界的感情历程去表现民族的感情历程乃至宇宙精神。而也只有这种反求诸己的思索, 才能消融自己所要表现的外物。诗人用自己飞腾的想象抿合了从古生代到如今巨大的时间跨度和个人多年来颠沛流离重返故土广阔的空间距离, 在物我契合中得到感悟, 组合得比较自然。

    整个散文诗起伏跌宕, 大起大落, 有的地方如潺潺清泉, 从山涧中静静地流淌过去, 有的地方如天风海涛, 气势逼人,有的地方如清风养月之中的凤管弦, 有的地方如幽月寒光中的杜鹃啼鸣, 境界不断地变化、推移, 呈现出多种色调。诗人所表露的是现代意识, 是人的觉醒, 首先是自我的觉醒, 奔放的感情之川,要求不羁的形式格局。如果没有恢宏的格局, 多变的形式是无法适应创作主体的精神要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