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2014-05-04 10:48:02)
分类: 教育隨筆

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摘要:在小学,四则混合运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时间,占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一半以上,它是运算能力训练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本文着重从创设生活情境、编口诀、划线法和变式练习等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进而提高运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顺序,运算能力,效果

引文

    说话、做事,总有个顺序。顺序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小明上学期两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70分与50分,下学期两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50分与70分。

  尽管70+50=50+70,但效果不一样:上学期成绩下降,下学期成绩上升。

  总之,办事总有个顺序。因此,数学十分重视顺序。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数学家规定了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那么,如何使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理解运算顺序。

    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也不是单单告诉孩子即可完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又理解其内涵,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感受数学的严谨和缜密。所以在学习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好的理解运算顺序。这样使得计算不再那么枯燥,也利于学生在学习时既明白运算的顺序,又真正的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数学学习才能够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观察信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1:学校生物组养了3缸鱼,每缸4条,还多1条。一共有多少条鱼?

2:学校生物组养了4缸鱼,每缸放4条,少3条。一共有多少条鱼?

学生尝试解决:

13×4+1=13(条)或 1+3×4=13(条)

答:一共有13条。

师:说一说,在计算3×4+1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先算3×4=12,再算12+1=13,第一步求出来的3缸有12条,第二步求出来的是一共有13条。

师:计算1+3×4时呢?

生:要先算3×4=12,再算1+12=13

师:为什么不先算1+3呢?

1:因为1+3是没有意义的。

21表示多出来的条数,3表示的是3个鱼缸,两个是不能相加的。

33×4才有意义,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4×4-3=13(条)

        答:一共有13条。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同时较好的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二、编制口诀,记忆运算顺序。

数学没有华丽的语言,也缺少生动有趣的故事,更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果,它难学,更难教,而“口诀”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等优点,把它运用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更能帮助学生长久记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良性循环,使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

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混和运算》时,可以采用编口诀的方法:

打竹板,声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歌诀,读的次数虽不多,但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运算顺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教学效率。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真正使学生能快乐学,轻松学!

三、指导划线,确定运算顺序。

学生通过用划线确定运算顺序,这样计算的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如在教学《含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时,引导学生用划线法来确定: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如:42×【1697835

 


    通过实践,我发现划线法使学生在计算时对计算顺序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练习巩固,掌握运算顺序。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含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要求(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一组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感悟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2、把下面各组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24÷38   108-8100  100×5500

   综合算式:                    

   245-16580   960÷8012   72÷126

   综合算式:                    

   交流:如果不加括号,那么该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运算顺序。

3、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者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32×800-400÷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32×800-400÷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32×800-400÷25

 反馈讲评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添括号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4、(1)某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要给620棵树浇水,三年级每天浇40棵,浇了8天;剩下的由四年级来浇,5天浇完,平均每天浇多少棵?

  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25箱。苹果每箱16千克,梨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吗?)

   讲评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5、想一想,填一填。

       3333=1

       3333=2

       3333=3

       3333=4

   3333=5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数学在拓展延伸中变得深邃、美丽。

整个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旨在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要做到计算天天练,并且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孔企平.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数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4]赵会龙.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和延伸[J]. 教育学文摘,2013,(01)

[5]周军梅.浅议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