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决定成败——支玉恒老师《只有一个地球》(转发)拜然

(2011-09-22 00:03:54)
标签:

杂谈

                   “细节”决定成败——支玉恒老师《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片段赏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我”
    课堂上,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从不以“老师”称自己,而是用“我”。
    片段一
    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可能要多上一会儿,多占一点时间,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得到同学们批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师:我都忘了讲哪课了,课题是什么?
    生:《只有一个地球》
    师:《只有一个地球》,看我写字。
    (板书:地球)
    师:这个地球是个什么东西?
    生:是人类生活的地方。
    师:你生活在南京,南京就是地球?
    ……
    教师在教学中称自己为“老师”还是“我”,看似小问题、细枝末节,可细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老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知识的象征,是权威。即使是平等,那也是平等中的“首席”。“我”更具亲和力,更有“温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学要有温度、广度、深度。支老师称自己为“我”,这是知识上的平视,更是人格上的尊重,使课堂更温暖宜人。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正是在这种尊重中一次次迈进了知识的殿堂。
                            “比你还胆小的”
     片段二
     师: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过几遍了?
     生:三五遍了。
     师:读得不少了,还想读吗?
     生:想。
     师:谁想读,举手我看看。
     (请一位举手的同学读,读得不错)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下一节。
     (一位同学读得更好)
      师:这次啊,请你推荐一位胆小的同学来读。(一个学生较流畅地读完这节)
      师:有比你还胆小的吗?请他来读。(一个男生怯怯地站起)
      师:你胆小吗?
      生:有点。
      师: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读吗?
      生:(犹豫了一下)敢。
      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大声读。
      一个人战胜困难、战胜别人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读完)
      师:你已经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了。还敢再读一遍吗?
       (学生充满自信地读完)
       (一片掌声)
      ……
      当听到支老师说“:有比你还胆小的吗?”我不禁拍案叫绝,太妙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句话我们早已烂记于心,其丰富的内涵了如指掌。不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吗?而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优等生总比后进生更容易引起关注。即使特意去关注后进生,也常感力不随心,更缺乏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无非在课后把学生找到办公室谈谈心,鼓励鼓励。而支老师做得那么自然,不着痕迹。被关注的学生都是美滋滋的。单单一句“有比你还胆小的吗”就诠释了新课程的精髓?绝不是。支老师的课前师生交流与互动,已为课堂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加上,支老师幽默的语言、生动而丰富的体态等,无一不让学生放下包袱,敞开心扉,找到自信、自我、自尊。
                              “哥们、姐们”
        片段三
       (分节读完)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还想读,绷上劲了。这回默读。默读后,我要提问题,我不多提,就提一个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被我问住。要想答出我的问题,告诉你一个方法:你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自己给自己出个问题,然后就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读)
        师:猜我会提什么问题呢?能猜着吗?
        生:能!
         (支老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边,把手放其肩上)
        师:你敢猜吗? (带挑衅语气)
        生:敢。
        师:咱俩是哥们,(全场笑)你猜中,刮我鼻子。猜不中,刮你鼻子。行吗?
        生:行。为什么地球毁坏了,人类别无去处?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文中能找到,太简单了,我不问。(说着,刮了那位同学鼻子一下)(全场笑)对不起,来握握手。我和谁握手,就说明没猜中。
        (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
        师:我们是……
        (有一个学生说:姐们)(全场大笑)
         师:对,我们是姐们,规则照旧。
        生: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什么?
        师:这个问题挺好,但不是我要提的。
        ……
        聆听支老师的上课,总能学到一招半式,在自己的教学中照虎画猫。今儿学一招,用上;明儿学一招,用上。可总跟在别人后面转悠,心中常疑惑不解:我怎么没想到呢?为此专门请教了支玉恒老师。支老师只说一句话:“你从心底把学生当朋友了吗?”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想,这就是吧。支老师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以前的一招半式,只是刻意的模仿秀。那些小技巧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割裂的,不是浑然天成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认可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教学中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与生的交流、沟通,更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孩子们有独特的个人体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与教师一样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我想只要能充分认清这些,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当作朋友,我们的课堂也会和支老师一样,时不时有一次高峰体验。
        支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令人深思、回味的“细枝末节”不胜枚举,这里只权举他那泓清泉中几弯细流,窥一斑而知全豹吧!
                  (转特级教师家园)

http://s12/middle/8cae77cftad75dc601c0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