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X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资源介绍(一):德国史太白

分类: 国际技术转移 |
根据各地产业升级需求,中技所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不断汇聚国内外优质的技术、产业相关资源向各条件成熟的地区输送。为推动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中技所整合了美国普渡大学、德国史太白大学、以色列威兹曼研究院、新加坡宇东集团、瑞士创新中心(Swisscenters)、韩国庆北科技园区和葡萄牙SPI等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资源,现面向各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征寻合作落地。以下是系列合作方案介绍第一部分——德国史太白。
http://s15/mw690/002zIBxnzy6IFfWKDAW1e&690
简介
德国史太白是世界技术转移领域唯一上市的两家公司之一,具有140年的历史,与Fraunhoter、Helmholtz并称为德国创新驱动的源泉。已经形成了技术咨询、教育培训、投资、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的全产业链,其著名的孵化成果包括戴姆勒奔驰、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与此同时,史太白还是世界上第一家提出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机构,以人为核心,侧重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个人带动集体,让整个机体具备创新、创业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资源
史太白是由德国技术转移的先驱、巴登符腾堡州工业化的推动者,依靠德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共同创新。企业类的资源包括:戴姆勒奔驰、保时捷、沃尔沃、大众、西门子、IBM、博世、天合汽车、保诚保险、贝尔等企业。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方面,中国史太白首期项目就是建立史太白汽车服务产业示范园,引进国际领先的汽车服务产业链,培养输送高端技能人才。
业务模式
史太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当地落户一个技术转移中心。
2、在当地落户一个企业实训中心,培养中国人进行汽车技术整合。
3、根据当地的产业情况,落户并投资产业示范园。
其中第一、二项为落地必做的工作,而第三项落地汽车产业园则要视当地的工业基础等相关因素而定。
案例介绍
史太白在昆山已经着手建立一个汽车后现代服务业产业示范园区,集中的品牌包括保时捷、沃尔沃、大众、奔驰等超过40个汽车品牌的研发、4S,包括相关的维护、保养、维修和相关的技能教育和技术转移,而这个产业示范园的投资未来能达到30亿,中德双方各出一半,占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每年培训的专业人才能达到8万人与汽车有关的专业人才,迎合了中国市场此方面人才的缺口需要。除此之外,史太白还会根据当地的产业情况引进一些大学,譬如在昆山即将引进的德国TUV莱茵学院,这是德国国家级别的专门做汽车质量检测的机构。因此,史太白的到来将会引入一系列的产业入住。
联系咨询:
中国技术交易所 区域合作与会员服务部 王硕
电话:010-62679651
邮箱:swang@ctex.cn
××××××××××××××××××××××××××
【相关阅读】
全球最大技术转移机构之一:德国史太白
史太白是由德国技术转移先驱、巴登符腾堡州工业化推动者费迪南德·冯·史太白于1868年在德国成立。依靠德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共同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与员工发展、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支持、专业的评估与报告,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技术转移机构之一,在50多个国家设立常设机构,拥有850多家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技术转移的人才、技术、资金的全产业链。
自成立的140年来,史太白成功培育孵化了众多高技术企业,而其发源地——巴符州被评为2011年“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地区”。在史太白孵化的众多项目中,“生物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获得2011年“德国科技创新最高奖”。
正是德国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资助、服务采购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培育形成了今天的史太白。
组织构架
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下设史太白技术转移股份有限公司(StC),该公司拥有1500多名正式员工、800多名教授和3600多名签约专家。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立了850多家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同时公司还下设史太白研究中心、史太白咨询中心、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学(“史太白大学”)、史太白投资公司和史太白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
http://s13/mw690/002zIBxnzy6IFga7fuA4c&690
史太白模式核心:把技术专家培养成企业家
史太白大学模式的核心是把技术专家培养成企业家。其通过独特的系统性双元制高等教育体制,将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史太白大学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和富民强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人的在技术转移中关键作用的发挥,把技术导入产业实现商业价值。史太白整合专家资源,成为了连接产学研和政府机构的公共平台。
企业通过史太白大学“项目能力提升”教育获益的案例
http://s12/mw690/002zIBxnzy6IFgbB9eb5b&690
技术转移能力的构建——“KODE®和KODEX®体系”
企业在技术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通常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1、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引领公司成功走向未来的领导力?
2、管理团队中的每个人乃至公司的每个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完成技术转移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那么,影响一个团队以及个人的核心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评估?又怎样加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德国史太白大学“创业能力构建研究所”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个人能力测评(KODE®)和团队能力管理(KODEX®)体系”.
KODE®和KODEX®体系——史太白个人能力测评建构示意图
http://s1/mw690/002zIBxnzy6IFgdS1fG30&690
测试方法:测评的能力被分为:人格能力、活力和执行力、社交沟通能力、方法和专业能力四个类别。有些能力从属于其中的某一个类别,有些则兼具集中类别的属性。在测评结果之中,左图将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直观表示测试者的能力发展情况,是低于平均还是普通,抑或是特别突出。这一测试结果将能够帮助企业根据测试者的情况决定其适合的职位。
通过该测评,可得出顺境与逆境两种环境下的全方位评估结果。如下图所示。
http://s6/mw690/002zIBxnzy6IFgfc4mh45&690
史太白模式成功培育孵化了戴姆勒奔驰、博世等高科技企业,其服务的主要企业如下图所示:
史太白模式孵化及服务的企业
http://s2/mw690/002zIBxnzy6IFgg30Qxe1&690
史太白在中国
自2001年以来,科技部发表多篇史太白模式成功链接政府与市场的调研报告,20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与启示》,肯定了史太白模式和政府在拨款资助、采购服务、税收优惠给予支持的作用。
2012年,商务部在全球重点选定8家国际技术转移战略合作机构,其中史太白是德国唯一入选机构。
史太白中国发展模式是依托嫁接当地技术转移体系,贴近企业,创造合作多赢。目前,史太白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主要包括:
2012年10月28日与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合作-依托昆山创新体系,探索史太白模式中国版,成立昆山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
2013年2月25日与中国(上海)国际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签约合作-中国商务部推进史太白的国际技术引进;
2013年6月15日与太仓开发区中德中小企业基地签约合作-管委会资助2/3学费帮区内德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培养技术骨干和吸引国际高潜质年轻科技人才,引入试点史太白大学MBA教育。
2013年9月9日昆山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与昆山科技局签约-引入试点史太白技术转移能力构建体系“KODE”和“KODEX”。
http://s5/mw690/002zIBxnzy6IFghryuM74&690
2014年3月20日,中技所应德国史太白大学邀请,前往其位于江苏太仓、昆山的基地进行调研考察,并与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经双方友好协商,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授权中技所作为其在中国部分省市的独家代表机构,进行业务、项目、渠道的开拓对接工作。同时与中技所成立的央企国际创新私人定制服务板块业务相结合,面向中央,面向国有龙头企业,提供一整套的创新定制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