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新論壇-繞著國旗談」座談會紀要

新黨青年委員會日前舉辦「青新論壇─繞著國旗談」座談會,邀請兩岸青年共同交流,針對張懸於英國演唱會上亮出中華民國國旗事件,各自從不同面向剖析,交換想法,並回覆大陸網友在微博上的提問。
與談的陸生邵磊同學分析,張懸秀國旗事件,大陸網友持正反態度的都有,反對者可分為兩類,一是只知道五星紅旗代表中國,拿其它國旗就是分裂。二是雖然知道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有中國法統的意涵,但仍基於不承認而反對。支持的大陸網友,則約有三類。一類是「國粉」,主張中華民國才是中國的正統。一類是自由派,崇尚西方民主自由的概念,不在意台獨、藏獨。最後一類則是有自己的立場及想法,但基於尊重不同的意見,所以不表現反對的姿態。
與談人王璟認為,張懸本人曾經支持藏獨的立場,也是導致這場風波愈演愈烈的原因,而每個人對於國旗的理解也不同。
關於國旗代表的意涵,牽涉到對於中華文化及政治的理解與認同,與談人季節認為當前台灣年輕人對於中國認同越來越低,對於這面旗幟所代表意涵也產生變化,不再認同這面旗幟代表全中國,僅代表台澎金馬。
與談人宋思緯指出,「國旗如果不是政治,那什麼才是政治」、「政治一詞被汙名化,造成大家好像避談政治」。當今大家對於旗幟的不理解,起因於政客們對國旗的濫用及「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使得台灣民眾普遍只知道中華民國旗號的空殼,卻不清楚中華民國的內涵,甚至分裂出多種不同於憲法的認知,加深了人民對於國家認同的錯亂。
與談人李睿哲認為,台灣自李登輝執政起搞「去中國化」,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歷史的部分被大幅刪減,增加許多「認識台灣」的篇幅,又刻意以台獨、反中史觀詮釋台灣歷史,導致今天台灣年輕一輩對中國認同大幅下降。
主持人侯漢廷說,新黨郁慕明主席曾經指出當前台灣人對中華民國的三種不同認知,第一種是1911年成立,包含大陸與台灣的中華民國;第二種是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是與大陸割裂的中華民國,傾向永久偏安;第三種是1996年台灣地區舉辦總統直選以後的中華民國,不承認此前的中華民國,並認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第二種稱之為獨台、第三種則是台獨。支持張懸拿國旗的人與張懸本人所認同的中華民國未必相同,問題因此更複雜。
座談也提到了未來兩岸的國號與旗號問題。與談人王炳忠認為,兩岸未來勢必會統一,有可能是兵戈相見,也可能是台灣實力耗盡被逼上談判桌,這都不是兩岸人民所樂見的。猶如在餐館中,中國大陸已經進了包廂準備點菜,國民黨剛入了包廂卻不上桌,而民進黨則是才剛進到酒樓裡。王炳忠並舉出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中,北洋政府和南方軍政府均派出代表,共同解決山東問題。此一歷史案例可為兩岸在國際場合共組中國代表團的參考,只有積極面對,才能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與政治和解。
與談人王鈞世說,不僅政治,台灣地區的經濟、產業、人才的實力也不斷耗損,籌碼減少,長久拖下去,並不利於兩岸關係。
本次青新論壇從張懸事件談到國旗、國家認同及兩岸發展。與談人一致認為,台灣內部必須先對「中華民國」有共識,兩岸之間則要對自雙方同屬「中國」有認同,兩岸的和平發展才能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