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摄影美姿

(2012-08-03 23:47:0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摄影美姿作者:摄影师sunny

摄影美姿2010-09-10 05:38

        引导美姿小诗          调美姿、人分开,前后左右变化拍。
  一人静、一人动,旋转一下就能用。
  距离近、显温馨,幸福甜蜜感情深。
  距离远、显自然,婚纱照,美姿变化不死板。
  引视线、少看前,耐人寻味有内含。
  你看我、我看你,脸转一侧不相理。
  搂脖子、抱着腰,两人亲热用这招。
  前后走、奔跑跳,活泼动作把臀翘。
 北京婚纱摄影 所谓的活泼就是发挥人物的腿型变化结合臀部、肩部、手臂三方面形成动感的造型。拍摄时让臀部前后左右的摆动起来,让肩部扭动起来,让肢体舒展起来就会创造出活泼动感造型了。
  1、加:背景明亮主体暗,使用闪光作补偿
  2、减:主体明亮背景暗,找个东西挡住光
  3、乘:反光板要巧使用,摆放位置要妥当
  4、除:光束单一照脸上,北京婚纱摄影公司,塑料口袋派用场
  具体控制:
  1、先用光照后选景,脸部美化最为重
  2、阳光阴影交汇处,边界光中见佳境
  3、反射区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鲜明
  4、光照不能只顾脸,头发背景轮廓清
  5、杂乱光线不可用,脸部光照要干净
  6、采光地点虽重要,用光机会需掌控
  7、所处最佳光线中,原地转圈选美景
 北京婚纱摄影公司 8、错误出现你未觉,光线方向没选正
  视线的变化
  (1)、视线看向镜头:可以表达关注、挑逗、询问、惊喜、惊讶、茫然、冷漠、愤怒、慈祥等情感。这种视线给人以直接的感觉,缺乏情境不含蓄。
  (2)、视线向上:有渴望、期待、向往、高傲、自信等情绪。
  (3)、视线向下:可表达沉思、回忆、悲伤、痛苦、羞怯、反省等情绪。
  (4)、视线向侧:可表达轻蔑、憎恶、猜疑、娇嗔、顽皮、好奇、关注等情绪。
  (5)、闭眼:有等待、陶醉、平静、幸福、祥和等情绪。
  写真美姿引导31字诀
  站坐蹲跪卧,结合转向变。
  转向不变,腿型变(变曲线)。
  腿型不变,情绪变(视线与手势的配合变化)。
  整体不变,构图变。
  
 北京最好的婚纱摄影 婚纱美姿婚纱美姿其实是两个人生活中情感世界某些动作的再现,拍婚纱照就是拍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只要摄影师善于归纳总结生活中两人世界的某些片段在摄影中运用出来就是婚纱美姿。   1、美姿的基本变化   (1)、站姿的变化:指两人都站立时的姿态。   (2)、坐姿的变化:只要有一个人是坐的就是坐姿(男坐女站、女坐男站、男女等高坐、男高坐女低坐、女高坐男低坐)。   (3)、卧姿的变化:只要是有一个人处于躺卧姿态就是卧姿(男女单卧、男女同卧)。   注意:在婚纱美姿变化中基本姿势的变化是取得造型大幅度变化的有效方式。   2、美姿的方位变化   (1)、两人身体相对时的旋转的变化   (2)、两人身体相背时的旋转的变化   (3)、两人身体同侧时的旋转的变化(女前男后或是男前女后或是在一个平面上)   注意:在方位的变化中只有两人旋转起才有更多的美姿,没有旋转美姿就会枯竭。婚纱照同时方位的变化要结合基本姿势的变化才形成人物形体的变化,形体的变化是   美姿变化的基础,只是人物的外形变化而已,不是人物表现的关键所在。   3、美姿的视线变化   (1)、两人同看一处的视线(上看、下看、侧看、前看),摄影工作室。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经典、传统、大众化,写真摄影,客人接受度高。在运用时要注意让两人的脸部朝向及视线保持一致。   (2)、两人各看一处(一般两人的视线相反)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时尚、另类、故事性强,北京最好的婚纱摄影。拍白纱时少用。   (3)、一人看一处,另一人看对方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温馨、甜蜜、亲切。可多用于拍白纱。   (4)、两人对看的视线 北京婚纱照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活泼、浪漫、脉脉含情、情真意切。可多用于白纱及活泼类的服装拍摄中。   (5)、让两人闭眼的视线   这种视线的特点是:陶醉、幸福、甜蜜,也多用于白纱的拍摄中。   注意:五种视线的变化在一幅照片中是人物的神韵所在,人物形体的变化一定要结合视线变化才能达到某种意境,才能达到形神并茂。视线的运用可以形成连续   的动作再结合人物活泼的造型来体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六个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这六动词是:一看、二问、三陶醉、四亲、五酷、六活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