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9年北外MTI汉英翻译真题(上篇)
(2020-08-10 18:01:26)分类: 北外考研必读 |
近年来,北外在MTI考试中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和审美思想的考查,无论是先前的“天人合一”还是“孔子生平”,都需要同学们对这些“极为简约却高度概括”的词汇有清楚的认识。比如“天”、“仁”、“道”、“礼”、“德”等等概念,既要知道如何用一个句子充分概述其中的内涵,也要学会使用一个单词简要地指代对应概念。2019年12月的北外MTI汉英翻译真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带大家复盘这篇当时令考生抓狂的文本,为大家分析文本,指导考生如何处理此类文本。受篇幅所限,2019年北外MTI汉英翻译真题复盘分上、中、下三篇发布。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文。
程颢伦理学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识仁”。而“识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仁”对于个人的修养及其在社会活动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相对于大程的“识仁”,小程论仁的思想非常丰富,他仔细辨析了仁与博爱、仁与圣、仁与孝、仁与心的异同,体现了小程哲学思想的分析精神。
朱熹同意程颐的说法,将仁看作“爱之理,心之德”,认为“爱是恻隐,恻隐是情,其理则谓之仁。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朱子特别强调“仁是温和之物”的特征,说道:“仁虽似有刚直意,毕竟本是个温和之物”。朱熹认为,当我们讨论一座房子时,不能只说这座房子有多大空间,还应该具体讨论这座房子本身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房子的材料构成才是房子之体,而房子的空间多大是房子的容量。因此,在讨论“仁”的问题时,要讨论“仁”本身的构成与性质,而不能只讨论“仁”的表现形式——与万物为一体。
到近代之初,谭嗣同在西方现代文化强大力量的冲击下,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的新仁学思想,已经将古老的儒家“仁学”思想与近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了,与其他戊戌维新之士一道,开启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运动。
全文520余字,讲了一个流派(儒家思想)、两个时代(宋明理学与清末微信)和四个人物(程颐程颢兄弟、朱熹与谭嗣同),结构还是非常明了的,接着我们逐字逐句地看原文:
“
程颢伦理学的最重要特点强调“识仁”。而“识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仁”对于个人的修养及其在社会活动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真题解析:
1.
处理中国古代人名时,我们基本上用一个插入语描述清楚其大致身份与所处时期即可,如Li Bai, a famous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is my favorite figure in China’s ancient
history.或者She is very ambitious and take Wu Zetian, the only female
emperor throughout the ancient history, as her
idol.在这里我们使用程颢“宋代儒学思想家”这一身份即可;
2. 说到“仁”,许多同学会想到benevolence, humanity,
civility等等词汇,其实大家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但一定要在第一次使用时同样使用插入语或括号形式做补充说明,比如understanding
ren i.e. benevolence is important或者ren (meaning humanity in
general) is the key of Confucianism这样的形式;
3.
最后,这句话中的“仁”与“识仁”有明显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使用从句的形式整合这部分信息,另外,看到“之所以+是因为”的结构,同学们也要立刻想到因果关系的主流句式:
参考翻译:
The most
important
译文备注:
1.
除了使用be动词的系表结构之外,大家也可以用其他的句子形式,比如:a)
2. 对于因果关系,大家除了使用限制性定语从句之外,也可以换成别的结构:a)
3. 后面的结构也可以由变换:a)
我们看下一句:“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原文解析:
1.
当时,在考场上的学长学姐们看到汉英翻译居然还有这么大一部分原文是文言文的时候,许多人想必都是有了掀桌子的冲动,但只要大家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这部分内容其实并不算太难。
2. 文学家、思想家或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可以不受时态的限制,使用一般现在时即可。
3.
首先是一个前提条件“须先”,其次是系表结构“XX者,YY也”,第三句的时候同学们要及时反应过来:主语变回了“学者”,而最后一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否定并列结构,neither…nor的结构就肯定能派上用场了!
4. 除了say之外,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point out, argue, propose, maintain,
hold the idea
that等结构;先决条件的概念同学们可以说prerequisite或者precondition,也可以使用in the first
place或on the basis of这样的手法;
5. 而后面的结构中是一个递进关系,用常规句式即可,“诚”与“敬”这两个概念可以用多种词性表达:
6.
而这里最难的是对“不须防检,不须穷索”的理解,这里要教大家在考场中不能翻阅资料的情况下寻找突破口的方法,此处线索有三:其一,防检和穷索应该都属于负面词汇(因为此处是个双重否定),其二,前文说到的“浑然”强调的是“非刻意、自然状态”的概念,其三,“而已”二字前面的部分已经满足“识仁求仁”的要求,那么同学们可以用without
the need to prevent it from escaping or to seek the so-called
ultimate answer of it这样的表达,也可以笼统地说we naturally hold it in our heart
without any deliberate intentions。虽然这种译法过于概括,但总好过逐字翻译的机械表达!
参考翻译:
Chang Hao argues that to become a well-educated person, one should
know what ren
译文备注:
1.
仁义礼智信等常见概念请大家到叶朗先生《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里去寻找,这一点就不用再多强调啦。
“相对于大程的“识仁”,小程论仁的思想非常丰富,他仔细辨析了仁与博爱、仁与圣、仁与孝、仁与心的异同,体现了小程哲学思想的分析精神。
原文解析:
1. 程颐程颢是兄弟关系,和三苏(苏洵为父,苏轼苏辙是兄弟)不一样,大家千万别搞错了,这部分内容相比同学们在复习百科知识的时候就已经过了一遍,这里的“大”和“小”我们就用the elder brother和the younger brother即可;
2. 大家在分析句子时,看到“非常丰富”这种无系动词的判断结构的话,不用非得在译文中使用is very rich这样的表达,从形容词rich里演化出一个enrich的概念,也会让译文增添不少色彩;
3.
参考翻译:
Compared to his elder brother Cheng Hao’s idea of understanding ren, Cheng Yi’s theory of benevolence is richer in content. He studi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universal love, sageness, filial piety or inner heart, demonstrating his analytical methodology when talking about philosophical concepts.
译文备注:
1.
我们今天暂时先讲到这里,朱熹和谭嗣同的部分见下期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