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二战北外英语语言文学经验整理分享
(2016-05-23 14:34:22)
标签:
北外英语考研北外英语语言文学北外考研经验 |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二战北外英语语言文学经验整理分享
【二战】
4月1日查到拟录取时非常开心,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实高考前我就想考上北外,然而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我本科四年就读于合肥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学四年一直过得浑浑噩噩,上课很少认真听课,几乎都在玩手机或者睡觉。大四的时候我就想通过考研进入北外,可是那时候真的没有付出什么努力,状态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去过自习室,大部分时间宅在寝室玩手机或者上网,只是偶尔看看书,也没有做过练习题。结果第一次考研时间没把握好,都没写完。初试结束当天就知道没希望了,后来分数出来,离国家线差12分。第一次考研就这样结束了。
大四下学期看着身边的同学要么成功考上研究生,要么找到了工作,要么准备好了出国,我却陷入了迷茫。当时纠结了好久“要不要二战?” 我试着去找了找工作,参加了面试,也确实有公司要我,我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后来辅导员也跟我聊了聊接下来的规划,她建议我再考一次。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二战。5-6月份毕业季,许多同学在空间或朋友圈晒出了毕业旅行的快乐,而我却没有心情去感受,可以说大四下学期一直到毕业我都沉浸在那次考研失败的阴影中。6月份我就在合肥找房子,后来租了学校里面的一个很小的房间,毕竟环境熟悉,去上自习也方便。在室友的帮助下,我把寝室里的东西都搬到租的房子里了。最后走的那天真的有种空荡荡的无助感。7月1日起,毕业生校园卡都被销户,我借了一个学妹的校园卡进图书馆。7月中旬放暑假,学校有的食堂关门了,再加上天气炎热,我回家了。8月下旬,我又回到了学校,拜托那个学妹帮我找了个自习室座位。我的考研二战可以说是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的。同自习室的人,我大部分都不认识,应该都是2016考研的学妹学弟,这样就有学习氛围,我也能安心复习。本科四年都没怎么上过自习的我,竟然能安下心来看书做题!
【初试】
〖二外德语〗 二外德语考了88分。我在学校二外课堂上用的是《新编大学德语》这套书,共4册,但学校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只上到第二册前半部分。而我报考的学校官网指定参考书目不是这套书,而是《德语速成》和《德语300小时》,还有一个书名忘了。正因为这样,我曾经很担心二外复习能不能跟上考试的水平。我也迷茫过到底使用什么教材。但是,后来我看了几份真题卷就明白了,考研二外只是个水平测试(难度一般不超过大学德语六级),并不拘泥于教材,考试的语法知识点都是相似的,很多语法是无论用那一套书都应该掌握的。
所以,先要把语法这一关给过了。德语的语法虽然看起来比较繁杂,其实是很有规律性的。语法看过一遍后,要扩充词汇量。德语里有很多单词都有相同的词根,也有很多常见词缀,如auf-, aus-, er-, ver-, ent-等等,德语还有很多词组,特别是动词+介词词组,要注意记介词后面跟第几格。记单词的时候建议放到句子中去记忆,这样才能对单词的用法有个大致的印象,自己要注意总结、整理。然后就是做词汇语法的训练题,收集训练中认为有价值的错题。当然,这些总结、整理、收集、记录的内容到底有多大价值,就得看个人怎么对待了。都说学习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确实是的。所以平时遇到的一些零碎的知识都可以转化成自己的宝贵财富,比如在微信上订阅的德语公众号推送的图文或是德语微博发的内容都可以留心一下。多学一点总是好的,万一考到了呢~
〖写作〗 写作是我最担心的一科,因为第一次考研就败在写作上。二战时痛定思痛,下决心把写作考好。北外的写作有两大题,第一大题是看完一篇一千多词的英语文章,然后写200词左右的文章总结(summary),再写500词左右的评论(commentary);第二大题是根据一个话题写600词左右的文章,类似GRE的issue。想到要在三小时之内写这么多字就觉得好难啊。但考试就是这样,同等条件下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可以?可是写作该怎样练习,我起初真的摸不着头脑。后来在考研帮论坛上看了几篇前辈的经验贴,才有了头绪。练习写作总结和评论,我用到了以前外报外刊课本,上面很多课文老师都没讲过。一开始我是把课文精读一遍,弄懂全文意思,记录下好用的短语句式,然后把每段的中心句或者段落大意写下来,到了晚上再根据段落大意写总结和评论。写总结要注意连贯,不是简单地把段落大意拼凑在一起,写评论时要表达自己对文章话题的看法,还要联系中国实际来探讨。写的时候记录好所用时间,然后粗略数一下字数。练习issue,我用了《GRE 5.5》,上面有写作方法指导,有各种议论文话题,而且还提供不同分数档次的范文对照,挺好用的。写issue要从正反两方面讲,给出理由,然后给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北外将写作作为一门专业课开考,除了考查英语语言能力,更重视思辨能力,语言、观点、逻辑都是得分点。一开始练习写作时,真的感觉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写,一时难以下笔,下笔后又要想什么观点、怎么表达,起初我写好一篇500词左右的文章要花近3个小时,但坚持写下来之后,熟练了就能缩短用时。除了外报外刊和GRE 5.5,我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话题也会写写,比如《经济学人》和《高级英语》上的文章。今年写作issue考的是二孩政策,去年考的是“公知”的话题,说明北外很重视考生关注现实社会热点的能力,所以备考期间也要关注这些热点话题,毕竟这和GRE里比较抽象issue话题还是有些区别的。考写作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啊,幸好自己这次两大题的文章都写好了,得了136分,比去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复试】
初试结束后没几天我就回家了,报了个驾校,2月15号科目二考挂了。2月16号查到初试成绩407分时,心里真的好激动好开心,心想这下可以去北京好好玩耍了~但又想着科目二补考,连续十多天是白天去练车,晚上回来看复试的书。由于我报的是英语语言学方向,本科语言学课太浅显,没学到什么,而北外语言学专业课放到复试才考,3月26号就开始复试了,我很担心看不完,于是我在2月28号跟驾校教练说暂时不要报名补考,我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考。2月29日,我又去了合肥,3月1日,我又去了那间见证了我四个多月奋斗的自习室,开始专心备战复试。北外官网写的参考书目有5本,最重要的是G. Yule的The Study of Language,我基本上每天看一章,然后自己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我还看了本《英语语言学考点测评》,做了每章后面的题目,这本书是按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编写的。其他的几本参考书目只看了开头一点点,还有自己买的两本英语语言学题集都没来得及看。
3月25日,我第一次乘坐高铁到了北京,第一次见到了真实的北外,当晚和在北京的高中同学聚餐,心情好好。
3月26号早上,面试。因为看到有经验贴说是小组讨论,所以没准备单独面试。当我知道是单独面试时,我非常紧张,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好多“嗯…”、“啊…”之类的停顿。面试老师开始让我做个自我介绍,然后我自我介绍完,没等她问就说了自己选择语言学的原因,当时太紧张,说有三个原因,说了两个又说不出来第三个,为了圆场,硬编了一个,说完自己都觉得好尴尬。后来又问了我语言学有哪些分支,最喜欢哪个分支,读过哪些语言学著作,有没有和语言学相关的科研经历等,而且老师们有的问题会根据我的回答而提出。
3月27号上午,笔试。笔试试卷有三大题:第一大题是名词解释,第二大题简答题,第三大题是essay writing,写的是关于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当天下午是资格审查和二外听力,二外听力一共20道选择题,我感觉这个德语听力挺难的,但只占总分的1%,所以不用担心。
3月28日早上体检。然后我在北京玩了玩,30号晚上飞回合肥。4月1日傍晚查到面试90分,笔试84分,总分86.67分,拟录取,终于心定下来了。
(整理自考研论坛,作者wzr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