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

分类: 我的教案 |
《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
大丰区新丰镇方强初级中学
王秀梅
一、教材分析
《图片抠取与合成》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7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第2节第3个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通过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把图片中有用的部分抠取出来,然后跟其他的图片合成一幅新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
教材中学生刚接触到图片抠取与合成,而且对于Photoshop软件也很陌生,学生对抠取图片没什么基础,对于使用套索工具、魔棒工具来选取图片,学生可能会有些难度。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贴近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基于以上理解,我主要以实现“找茬游戏”作品的创作作为学生达成目标的手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图片“抠取”的目的是为了图形的进一步加工——图片的合成;
(2)理解“抠取”图片的不同工具的适用情况:“抠取”规则选区:矩形、椭圆选框工具;“抠取”不规则选区:套索工具;“抠取”颜色相近选区:魔棒工具;
(3)掌握图片合成的常用步骤:选取——拷贝与粘贴——调整位置;
(4)根据所给素材,综合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将抠取出来的图片融合到另一张图片中,并尽量做到融合的天衣无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找茬茬点加工策略,完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思维及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
教学难点: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的选取
五、教学策略
通过一段鹿晗和张艺谋合影的新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初中学生喜欢追星,自然地就把眼光放到鹿晗的身上,从而可以发现此次鹿晗与张艺谋的合影,也是一份“抠图的杰作”从而导入课题。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展示一组老师亲自“抠图”完成的找茬作品,对应三种工具,其中有一处茬点涉及到图像的合成,以给学生一个操作暗示,这样学生在设置茬点的时候也能用到这个方法。同时也就呼应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抠图,还有合成。课堂设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是学生借助微视频的学习使用三种抠图工具制作找茬图片。任务二是让最先完成的小组指定你想让谁来找茬。通过这两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的环节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
师播放新闻视频。
原来这次鹿晗与张艺谋的合影,居然是一份“抠图的杰作”。
揭题:《图片抠取与合成》
设计意图:通过当前学生追星的爱好导入学生喜欢的明星的视频,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知道了他们喜欢的明星也喜欢玩“抠图”,只是技术水平一般,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欲望,也想学习“抠图”的热度,从而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游戏找茬,学习新知
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
活动1:大家来找茬
下面两张图有哪几处不同呢?
学生抢答,找出不同之处。
老师演示找茬图片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打开“Photoshop”软件,打开找茬原图。
第二步:找出第一处不同,分析它的特征。
第三步:分别演示三种工具的使用范围。
第四步:对选出的对象进行拷贝、粘贴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图层。具体讲一下有关图层的顺序。其中背景也是图层,只不过背景是锁定状态无法像普通图层一样拷贝、删除。双击背景层就可以解锁变为普通图层。
第五步:复制粘贴后,要将鼠标切换到移动工具上调整图片的位置。
第六步:从其他图片中有用的部分抠取出来,然后跟自己的图片合成一副新的作品。这就是合成的概念。
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以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教师展示找茬游戏的制作,引发学生对找茬游戏的思考,这样的导入,降低了入门的难度,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
(三)动手实践,自主学习
同学想不想自己也做个找茬游戏来考考大家呢。
任务描述:1、制作找茬图片
2
活动2:小试牛刀——抠取合成
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可查看导学微视频)
预设问题:
如何取消选区?
对选出的对象进行拷贝时显示不能完成拷贝命令?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取消不了选区,拷贝不了图片,移动选定对象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总结:取消选区方法:“选择”菜单--“取消选择”。拷贝操作之前首先要选定要拷贝图片的图层。粘贴后,要将鼠标切换到移动工具即可拖动调整图片的位置。双击背景层就可以解锁变为普通图层,然后才可以拷贝背景上的图片。
提醒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
活动3:火眼金睛——我来找茬
通过第一关的挑战,我们已经有了一层的功力。
接下来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教师活动:挑选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展示并且让学生指定成员来找茬。
找茬的学生说一说,完成“我来评一评”。
设计意图:以任务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去完成任务,更能挖掘学生自由发挥的思想,没有拘束,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更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指定成员来找茬这个环节的重点不是为了而找茬,而是为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引出总结的内容。
(四)师生总结,巩固知识
计算机工作的特点是无论做任何操作,首先要选择操作对象。在Photoshop中,编辑处理图片时,也要先选定编辑的范围,这在Photoshop中叫做“创建选区”,对应的工具叫“选区工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Photoshop中常用的选区工具有哪几类?
学生总结:
师板书:
同学们如果真想跟着鹿晗环游世界,就需要课后不断使用这些工具加强练习,自己动手去PS,带着鹿晗走进美丽花海,走进我们的校园,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作品,直接发到老师的邮箱:31360374@qq.com.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回顾可以加强巩固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会发现玩找茬游戏与我们学习的Photoshop有关联,激发学生学习Photoshop的热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观察,游戏也可以学以致用。
学生收齐学习任务单和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