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语摩挲的诗画语文——观肖绍国老师语文统编五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指导有感

(2020-05-13 19:45:49)
标签:

教育

课例分析

分类: 教育教学(原创)

今天观看量了肖绍国老师以“言语摩挲的诗画技法”为主题的语文统编五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指导。肖老师首先介绍了他的“诗画语文”理念,这里的“诗画”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诗画有些不同。这里的“诗”乃文字,“画”乃画面,而“诗画语文”则是“诗”与“画”的互现,或者说是“文字”与“画面”的互现。理解了肖老师的“诗画语文”内涵,这对我接下来的肖老师的单元分析有了很大的期待。在分享我观看肖老师备课指导的感受之前,我想先对本单元从整体上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便于理解肖老师的设计意图。

一、单元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由《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回》《金字塔》三篇课文组成。本单元通过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荷兰安闲的牧场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与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课文的讲解和设计上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此外,本单元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指导学生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直观,简明的呈现形式,学习从文字数字、图画等各种文本形式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概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这对我们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对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总结,引导学生进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物的独特魅力:“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个地方”,习作任务是写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本次习作着力培养学生根据目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清楚地介绍事物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听课感悟

(一)《威尼斯的小艇》

非常有幸能够再次听到一位专家老师分析《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上次在北京学习的时候,国家特级教师罗才军带来的“有滋有味”“沉入语言”“冒险精神”《威尼斯小艇》让我至今难忘,今天肖老师的“诗画语文”讲法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

肖老师“诗画”语文课堂的关键是让文字和画面亲密互现,从而让孩子们掌握言语的节奏感。那如何打通文字与画面的通道呢?为此,肖老师将读课文与看电影相联系,在镜头的推进、拉长、蒙太奇中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阅读之旅。

1.生字解析,由字入画

首先是本课的生词。肖老师建议本课的生词应该主要攻克带“舟”字旁的生字,如“艇、艄、舱”。其中“艄”可以和“梢”进行比较记忆,“舱”应该为学生范写,提示学生右边的“仓”字要留有空隙。我以往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大多时候总是疏于对生字的讲解,经过最近聆听多位专家的讲座,我发现虽然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自学生字的能力,但是生字讲解部分仍然不可松懈。之后,肖老师以“艇”字引导走进画面,让孩子们思考“围绕小艇,作者回忆了小艇的哪些画面”,从而打通了文字与画面的通道。接着肖老师又以“情趣”二字作为本篇课文画面的切入点,引导着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情趣。

2.镜头推进,捕捉情趣。

镜头推进,于画面展开中寻情趣。这个环节旨在把课文读薄。肖老师设计让孩子们先用镜头拍摄文字背后的画面即“小艇新月形、船夫技术好、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好”,然后再从这些画面中体会作者文字中流淌着的情趣,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镜头再推进,于词语浓缩中寻情趣。肖老师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情趣”一词,让孩子们寻找坐小艇的情趣,从而让孩子们理解这里的“情趣”指的“情调趣味”而不是“志趣志向”。

3.镜头拉长,玩味情趣。

镜头拉长,于船夫驾驶中品情趣。“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哪个地方能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这里肖老师抓住了“不管……总能……总能……而且……还……”这几个关联词,先去掉关联词朗读,在加上关联词朗读,从而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言语的节奏感。肖老师认为言语节奏的核心密码是读,读出节奏和有趣味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威尼斯的小艇是一条田沟里的水蛇。我们都知道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但是肖老师的朗读设计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威尼斯小艇的情趣,真是让我惊喜。

镜头再拉长,于异国风情中写情趣。潘新和在《表现与存在》中提倡的“写作本位”思想在肖老师的课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肖老师借助第三自然段我们坐船看到的风景,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自己还可能看到的画面。在这个镜头拉长的环节里,肖老师将孩子们从想象中感受到的动转化为笔尖下静止的画面,让课堂中外显的变化与文本内部的节奏言语变化充分相符,真是巧妙至极。

4.镜头蒙太奇,守望情趣

镜头蒙太奇,于月影摇晃中守情趣。在这个环节中,肖老师认为马克·吐温关于月影摇晃的描写是最具情趣的,这里应该让孩子们摇晃着读,从而体会威尼斯夜晚的节奏美、趣味美。同时,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体会威尼斯夜晚的美。就像肖老师所说的,有时候我们不必要把教学复杂化,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朗读)带领学生体会静态的表达效果。

听完肖老师对《威尼斯小艇》的解读,让我又一次对这篇课文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听完罗才军老师的课我感受到的是威尼斯人的“冒险精神”,听完肖绍国老师的解读我感受到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感,肖老师用镜头推进、再推进、拉长、再拉长以及镜头蒙太奇的方式,从文字到画面、从读到写、从动到静让我们仿佛真的用镜头记录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

(二)《牧场之国》

由于时间的关系,肖老师关于《牧场之国》的解读不如《威尼斯小艇》那样详细,但是肖老师对课文聚焦、在聚焦、扩散、再扩散的解读方式也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聚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威尼斯小艇》这篇课文中肖老师抓住的核心言语是“情趣”,在《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中肖老师抓住的核心言语是“真正”。为什么是这两个字呢?因为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如果我们通过这句话再聚焦的话,作者最想强调的是哪个两字呢?答案很容易找到就是——“真正”。肖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本文的核心言语,从而找到了本课的教学切入点,继而打通了从文字到画面的通道。

其次,扩散“真正”。“真正”这两个字是本文的核心言语,本课都有哪些地方体现“真正”二字呢?肖老师让孩子们回归文本去寻找“奶牛、骏马、绵羊、挤奶人”这四个能体现“真正”二字的画面,从而初步完成诗画语文课堂的构建。之后,肖老师再次扩散“真正”二字,让孩子们从“奶牛、骏马、绵羊、挤奶人”这四方面体会“真正”到底是什么?从而让孩子们发现荷兰牧场的特别之处——静谧。

肖老师通过对课文聚焦、在聚焦、扩散、再扩散的解读方式,反复深入文本,让孩子们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从文字到画面、从动到静来体会荷兰牧场的独特之处。这样处理文本的方式,真是别出心裁,同时也抓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真是让我收获良多。最让我意外的是这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是源于《红楼梦》中的“香菱读诗”这个情节,这让我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读的书还是不够多,读书的时候也不够认真,思考的不够深入。今后我要继续多读书,读书时再细心一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肖老师通过答疑的方式简单的说了自己关于《金字塔》和习作的教学建议。关于习作教学部分,肖老师提出我们可以“去介绍化、追求情趣化”,从而写出作文的情趣,让我很有启发。不过,有关于肖老师一些看法我个人想持保留意见。肖老师觉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多,孩子们可能没有去过,认为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线,让孩子们介绍自己游览过得地方,我觉得肖老师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应该是想让孩子们有文可写,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建议不是很好。首先,游记类的习作我们在中年级已经有所练习,如果还让学生写这样的作文,学生的游记类习作很难再有突破;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亲身游览还可以通过电视、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而且本单元的习作除了让孩子们学会介绍景点之外,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目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清楚地介绍事物以及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如果按照肖老师的建议我个人觉得学生关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是目前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可能不是很成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自我突破。

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还有着很多不足,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