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与思考

(2018-06-19 08:57:46)
标签:

教育

论文

科学

分类: 教育教学(原创)


摘要   作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可在培养孩子发展科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并丰富科学探方法与方式,促使学生在充分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科学素养 兴趣 自主探究

 

前不久,拿到了我们国家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一口气读完,觉得耳目一新,受益非浅这部《标准》不仅指明了最终的目标——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指明了达此目标所要走的具体道路——强调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中心环节。下面我就关于科学素养谈一谈我的认识和思考。

    此次《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应是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和归宿。作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可在培养孩子发展科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并丰富科学探方法与方式,促使学生在充分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呢?

首先,科学素养要有科学知识。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这是基础。其次,科学素养要懂科学方法。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过程中必须运用的一些方法。再次,科学素养要有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最后,科学素养要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对科学真理探索的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怀疑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等。

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师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活泼好动且好奇心较强教师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该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需求入手,促使学生在对科学探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具备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的时候,学生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发展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前提。 比如:以《有趣的浮沉现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准备两个烧杯,烧杯里装着半杯水,把鸡蛋放进一个烧杯,鸡蛋下沉,而把鸡蛋放进第二个烧杯,鸡蛋却浮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学生对这一小魔术产生好奇心,然后带领学生共同来探宄下这个魔术背后的秘密。

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课上要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探究为主。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再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来源,教师要以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前提来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有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进行四季星空的学习时,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营造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仿佛就置身于宇宙空间,展开想象,仿佛可以直观地看到天体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滑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个模型为例,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与之相似的多种模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因而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在扎实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并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具备良好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能够为教师更好的设计课堂探方式奠定基础,并借助自身丰富的知识功底来实现教学问题的高质量设计,能够在解答学生各种各样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有效探,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用心去经历和感受,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的基础而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公正和谐,生活更加理性。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教育,以使我们的科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的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