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SZ000100)$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48.68%。报告期内,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55.3 亿元,同比减少
4.7%,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04.1 亿元,同比增长 18.5%,环比增长 34.9%,净利润环比一季度减亏 21.5
亿。报告期内,TCL 中环实现营业收入349 亿元,同比增长 10.1%,净利润 48.4 亿元,同比增长
50%。营收中环和华星光电差不多了,利润中环贡献54亿,华星光电亏损-44亿。
$京东方A(SZ000725)$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1.78亿元,同比下降12.48%;归母净利润7.36亿元,同比下降88.84%;扣非归母净利润-15.84亿元,同比下降137.37%。
其中Q2营业收入422.04亿元,同比增长2.60%,环比增长11.14%。京东方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22.1亿元,净利润4.89亿元,而第一季度两项指标分别是379.7亿元、2.473亿元,环比有了明显复苏。
众所周知,面板行业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过去上行周期大部分是被需求推动,就最近一例周期转换是供给端产能退出,而且两三年以内没有新增加产能供给,
这两年,面板行业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落后产能快速出清”。去年以来,很多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主流面板大厂都减少在LCD市场的投入,包括LG在内的韩厂甚至给出了“彻底退出时间表”。
LCD新增产线至2025年,仅今年华星IT8.6代线和明年深天马IT8.6代线,全球面板业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需求增长产能递减的2年周期,2024至2025年。直至2026年三星IT8.6代OLED量产,将是下一轮新产能增长的开始,所以面板周期看三年,2023至2025年,这是这个道理,2023年是复苏起点年,2024至2025年将出现周期繁荣,是国内面板行业吃大肉的阶段。
这样的供给端洗牌,让全球电视面板市场的集中度有了明显提升。2月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电视面板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9%,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伴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面板大厂的运营策略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头部面板厂商可以通过控制稼动率来稳定面板价格波动,2022年10月和2023年2月两次的面板价格上涨都是如此。(稼动率:简单理解为目前设备的产能利用情况,计算公式是指定时间下的实际订单数量/指定时间下的产能*100%)
去年6月头部面板厂商已经形成稳价策略,在消化库存的同时,行业稼动率从23Q1的74%提升到23Q2的80%左右,LCD面板出现了价格+稼动率同时提升的情况。投资者应当注意到的变化:当头部面板厂有能力通过调节产能控制价格时,面板行业的投资逻辑就发生了变化。
大尺寸TV面板是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尺寸越买越大,在今年618,75吋已经超过65吋成为彩电出货量第一尺寸。电视大屏化加速到来,对面板需求面积是一个极大拉动。洛图科技测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达到47.9吋,相比2022年增加1.8英寸,其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出货增长最明显,75吋及以上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8.6%,75吋成为上半年涨幅最大的尺寸。
一是TV需求的大尺寸化趋势,LCD面板混切技术已经成熟,TV面板出货量占LCD面板总出货面板的70%,TV需求大尺寸化每递增1寸,相当于消耗1条8.6代线,TV需求曾在2021至2022年间因为国际因素停滞(2021年下半年是海运,2022年是俄乌),TV需求大屏化递增趋势在2023年复苏,到2024年将使全球TV面板需求出现紧缺。
到了6月,TV各大尺寸面板价格已回到成本线之上,主要面板厂也实现了单月盈利。进入三季度,面板价格继续上涨,多家机构预测TV面板价格将在三季度维持涨价趋势、四季度价格处于高位温和波动。
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虽然没有大幅上涨,但也已经止跌横盘了。7月份,部分IT显示器面板跟进涨价,集邦咨询预计8月显示器面板模块及Open
Cell面板在8月均预计维持0.1美元的微幅上涨。
据网上看到信息分析,今年四季度面板价格确实可能高位走平,但该走平与面板下降周期的走平是不同的,因为后续面板真正的大周期上涨将在2024年2月左右开启,届时会有周期资金提前配置京东方TCL科技,今年下半年TCL科技是面板龙头,是明确的,但明年面板周期开始逐步进入繁荣期,京东方业绩弹性可能会再度领先,届时看IT笔电面板涨幅。
面板双雄业绩触底开始反弹,进入上行周期。过去也一直关注过电视机板块,TCL,今年继续开始重点关注学习。
这些强周期行业有个特点就是长期看不赚钱,赚钱的时候利润又非常丰厚,分红也基本没有,有的时候也少得可怜,分红养老买这样的股票可能不确定性太大了,是不靠谱的,小仓位学习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