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投资银行股非常郁闷,估值便宜,大部分都跌破净资产了,股息率也不错在4%左右,港股银行股就更加便,好像有0.4倍市净率,三四倍市盈率的银行股,股息率7%以上的都有,但是就是不上涨还喋喋不休。今年更加雪上加霜,政策要让金融业给实体经济让利。互联网金融虎视眈眈。今天聊聊我个人的看法。
一 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
中国银行也净利润不到两万亿,
这个消息看上去好吓人,其实问题不大,今年大部分行业都比较困难,银行日子当然不能太好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最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真实运行情况。疫情影响有些企业,银行贷款是高杠杆高风险行业,所以政策让金融业让一让,贷款利息降低,当然存款利息也在降低,现在余额宝上利息都到1.5%左右的,前几年这个可在4%左右,去年都在2%以上,所以政策就是全社会资金成本都在降低,银行看上去很委屈,其实银行利差还是应该保持2%以上的,这个董宝珍分析的可能有道理。没有一定的利差覆盖不了风险。相信上层领导更加清楚。现在让企业获得资金成本降低就是让利。这方面看银行日子比大部分行业日子要好过,起码是让利给别人,好了才能救济别,才能人让利。这个从一季度报告就看出来了,银行维持正增长的行业,相信半年报年报都还是这样。
二 银行业保持个位数增长;
这个消息就更加有意思了,今年全球经济都在下滑,中国最先控制疫情,经济最先复苏,这样的环境下银行不能业绩高增长啊,保持个位数增长也是增长,起码不是倒退下滑。今年如果银行业绩还是高增长那就激起公愤了。所以国家意思,能保持增长就不错了,看看全球其他银行,好多都是半死不活的,那个汇丰控股都下滑了50点以上,分红都有困难了。中国银行能够保持个位数增长就是奇迹了。这个银行要感谢在中国才有的幸运。银行业也可能有个别银行业绩下滑,这个非常正常,过去一直就发生小银行业绩下滑,去年甘肃银行差一点就完了。这个和疫情没有多大关系。市场经济,适者生存。那些管理有问题的银行可能会索索不断的出现。
管理层为什么会担心银行业绩两位数高增长,这个我的理解就是欠债还钱先不还了,就是延期还本付息,还不记入不良记录。各种扶助低息贷款又给了好多好多,不抽贷,不断贷,本来的又借助这个政策过下去了。这样银行起码利润表上还越来越好了,因为影响银行利润最主要的是资产质量,这个政策暂时掩盖了真实的资产质量。银行也资产质量可能会有暂时明显的好转。
三 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巨大;
现在的银行营业厅门可罗雀,经常路过,营业厅办理业务的人很少很少,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替代。其实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打压互联网金融,包括p2p的高利贷,保护银行,这几年银行也确实在进步,像现在大银行也在使劲推销自己的产品,包括手机银行,但是互联网发展对银行影响非常大,谁能够抓住这个潮流机会谁就过的更好。沧海横流,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现在的支付宝花呗基本会淘汰信用卡,借呗基本代替信用贷款,我自己也经常体验,像我一家人花呗额度两三万,其实个人消费每个月不超过5000元,花呗就绰绰有余了。用那个信用卡多么麻烦,我个人认为信用卡好像就是套现用的。一般人根本没用,花呗完全可以代替信用卡。行业京东白条,京东金条。微信的微粒贷,这些额度我差不多就十万,我根本就用不了,这些用起来特别方便,手机轻轻一点,贷款就到账了,用一两天还了也没有手续费,比平安普惠贷款方便多了。
坐井观天,个人看法;
从这方面理解,今年银行比较难,但是也应该不错,比大部分行业要好,明年银行不让利了,实体经济也好了,银行应该比今年好,好的优秀的银行应该比大部分企业要好,银行赚的也是人民币,资本市场经常不理性,垃圾股上天,目前的银行持股收息申购新股,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标的,现在的市场,银行地产还有那些周期性股票不上涨,指数不可能上涨太多,创业板都60倍左右了,许多股票的市梦率了,就是恒瑞医药都差不多60倍市盈率了,今年一季度增长率也才10%左右,许多医药股今年业绩都是下滑的,股价却上天了,直冲云霄了,相信树长不到天上去,相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相信科学,相信价值投资这个基本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股票就是生意的一部分,用生意人的眼光看银行目前应该还是不错的生意,牌照不容易取得,估值也非常便宜。股息率也不错,银行赚钱也是让各行各业嫉妒的行业。至于四五年以后银行怎么变化,互联网只能改变银行的一部分,不可能颠覆这个几千年行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