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瓷刍议(三)——也说成化瓷器的姹紫(邱季端)

(2016-04-28 11:18:40)
学瓷刍议(三)——也说成化瓷器的姹紫(邱季端)


来源:北师大同学62级(2015-12-08)


http://s3/mw690/002zxvVDzy71gcNrKkW02&690 (图一  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瓷器8748件,其中清宫旧藏5403件,解放后民间搜集3345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明确的明代瓷器5427件,其中成化瓷器579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多少成化瓷器,笔者不详。根据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华书局版本上册第70页所言:“传世的成化官窑器物,较宣徳器为少,大部分保存在台湾省。”则可以推断,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成化瓷器不会超过台北的579件。      
    成化一朝烧制数以数百万计的瓷器,馆藏在两院的仅千件左右,故民间有相当数量的成瓷存在这就不足为奇了。      

    成化彩瓷中有一种叫姹紫的彩料,其颜色如赤铁,干涩无光,有的在聚光照射下可见比针尖还小的银白点。这种彩料瓷器据说仅见成化一朝,独步天下。流传下来的成化彩瓷带有姹紫的极少,笔者查阅一二十年成化彩瓷的拍卖记录,仅有四件带来姹紫的成化瓷器。一九九七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行成化瓷器展,展示成瓷196件,只见三件姹紫成瓷。笔者所能看到的数十本有关北京博物院成化彩瓷的图录,只有三件带有姹紫。孙瀛洲先生说:“可以肯定地说,凡带有差紫(姹紫)的成彩绝为真品。”(见紫禁城岀版社《孙瀛洲陶瓷研究与鉴定48页)。耿宝昌先生也说:“作为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指姹紫)便可定论。”耿先生又说:“彩色中的姹紫一品,更是独具特色,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见《明清瓷器鉴定》成化篇。这个观点至今无人提出异议。姹紫是中国陶瓷工艺特殊的历史印记,其色彩灰飞烟灭于六七百年前的瓷火中,留给我们的是困惑、迷茫。    

    两岸的专家对姹紫的成因解读截然不同。北京故宫的专家认为是烧坏的色疵。台北故宫的专家认为是氧化的结果。(见《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国立博物院出版。)究竟海峡两岸那方对,或者两方都不对,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笔者。如果说是色疵,为什么别的朝代的瓷器没有这么严重的色疵?如果说是氧化,为什么所有古代瓷器从来没有这么严重的氧化?如果是烧坏或色疵,应該是杂乱无章的发生在彩色的某些部份,不可能那么有规律发生在整片叶、整条花茎。      

    徐寄庼先生对成瓷有特别的偏爱,他珍藏的数百件成化瓷器中有数十件带有姹紫的彩瓷,既有斗彩,也有五彩、素三彩、珐琅彩(瓷胎珐琅彩始于康熙,这是普遍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这些带有姹紫的瓷器有个共同特点:即姹紫作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有规则地用于某些图案的部分,如彩蝶的翅膀(图一),如梵文的单字(图二),如花蕊(图三),如花瓣(图四),如衣服的褲管(图五),如花叶(图六、七、八),如果实(图九),如云彩(图十)。


http://s1/mw690/002zxvVDzy71gcNu8bC10&690 (图二 斗彩梵文高足杯)

http://s12/mw690/002zxvVDzy71gcNxBjB5b&690 (图三 斗彩灵芝高足杯)

http://s16/mw690/002zxvVDzy71gcNk9m7ef&690 (图四 珐琅彩梵文菊花酒杯)

http://s6/mw690/002zxvVDzy71gcNmnvD65&690 (图五 斗彩婴戏杯)

http://s11/mw690/002zxvVDzy71gcNF22K7a&690 (图六 五彩蟋蟀盖罐)

http://s6/mw690/002zxvVDzy71gcNtdT7b5&690 (图七 斗彩鹦鹉枇杷小碗)

http://s3/mw690/002zxvVDzy71gcNvq0ya2&690 (图八 斗彩高足鸡紋杯)

http://s4/mw690/002zxvVDzy71gcNwizhe3&690 (图九 斗彩葡萄天字罐)

http://s1/mw690/002zxvVDzy71gcNQtHy70&690 (图十 素三彩茶壶)

    事实很清楚,姹紫是成化彩瓷中的一种特殊颜色,既不是烧坏的色疵,也不是氧化斑,,比如图九的天字罐,两串葡萄一串两点姹紫,一串一点姹紫,表示这几个葡萄已经熟透了。正确的结论是姹紫是成化彩瓷一种独特的彩料,这彩料是当时官家窑工的独门秘方,至于什么原因秘方没有流传下来,是历史之谜。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前凭姹紫一色可判断成化彩瓷真赝的金科玉律已经过时,这两年仿姹紫的成化斗彩已在樊家井“遍地开花”。虽然颜色和成化真品相去甚远,但没有见过真品姹紫和初入行者特别要小心,切不可按图索骥。      
    由于典藏在北京和台北博物院的成化姹紫瓷器太少,兩宮的专家无法进行深入系統的比较分析,得出不同的解读,实属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