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2016-04-27 23:21:17)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海峡导报 2015-05-16


http://s16/mw690/002zxvVDzy71fpmelFt6f&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4/mw690/002zxvVDzy71fplUp2zb3&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10/mw690/002zxvVDzy71fplNQZr99&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5/mw690/002zxvVDzy71fpm0Y8Q94&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5/mw690/002zxvVDzy71fpm87s024&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11/mw690/002zxvVDzy71fplYmSK2a&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3/mw690/002zxvVDzy71fpm5auue2&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7/mw690/002zxvVDzy71fplSewud6&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3/mw690/002zxvVDzy71fplMdOO72&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10/mw690/002zxvVDzy71fplXmpr19&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3/mw690/002zxvVDzy71fplZvH472&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http://s13/mw690/002zxvVDzy71fplRI3a3c&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编者按】     

    本文作者邱季端,既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在业内享有盛誉和地位的收藏家。作为漳州寒江雪博物馆董事长,邱季端在收藏方面很有见地,本文就是他对中国瓷器发展一些新的、很有见地的观点和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篇文章,在参加首届艺术厦门博览会前夕,得到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的肯定:非常好,也很大胆,希望越多越好……     

    核心提示 2015年5月16日—18日,首届艺术厦门博览会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馆和B馆举办。本次艺术博览会,主办方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全球顶级的艺术家艺术品以及亚洲的艺术机构邀请到厦门来,让厦门的闽籍艺术家和世界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扩大厦门文化艺术影响力,让文化艺术走入大众生活,同时也让厦门成为一个新兴的艺术之城。     

    作为国内知名的艺术馆,寒江雪博物馆也参加本次博览会,他们带来些什么宝贝呢?自然少不了瓷器,让我们看看这些藏品,聆听它们的故事……

    中国的瓷器,从五代延流至宋,得益于柴周变革,结束“北白南青”的局面,同时也终结在民间颠沛流离的命运。瓷器登堂入室作为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和堂而皇之作为皇家用品独享尊荣,始于赵宋。皇家的倾力倾情推动和文人雅士的唱和,宋瓷的汝官哥钧定乃中国瓷器的颠峰,无法仿制。即使是自命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也自叹弗如,慨叹“仿汝不似汝!”原中国古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先生也说:“汝窑的仿制比钧定耀大得多,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瓷器 清初迎黄金时代

    这些创制于宋代的艺术瑰宝在宋人文牍中却极少记载,元末明初也仅散见于个别文人的笔记野史。直至清初,皇帝钦点的官窑督导官如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辈不但瓷艺超群,而且官阶显赫,中国的瓷器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时代,研究中国瓷器的第一部专著《陶说》也始于这个时代。乾隆皇帝的数百首歌咏宋瓷的诗,把宋代瓷器推上了至高无上的艺术殿堂。我们至今不清楚那时清宫还有多少这些囯宝文物,但根据乾隆诗里说仅钧瓷盘碟就有数百件,则可以推断当时宫中宋瓷数量相当可观。而今存留在两宫的宋瓷可以用专家常用的形容汝窑气泡的词来概括:寥若晨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任何时代都无法躲避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历史命运!“似曾相识燕归来”,历史往往会在适当时候偿还债务。流落在寻常百姓家和荒郊野岭的艺术瑰宝终于在我们这个大时代重见天日!这些古瓷的登场亮相为我们揭开纷纷扰扰的历史面纱。

    官窑 北宋即设修内司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宋官窑不但存在,而且今天所谓的传世汝窑、哥窑均在北宋宫廷修内司衙门监督下烧制。本馆展示的官汝哥部分有“官”、“汴京官窑”、“修内司”款的宋瓷足以佐证。这些瓷器饱经沧桑的胎体,仪态万方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乃宋瓷登峰造极之作,无不显露它傲视群伦睥睨苍茫寥廓的气派。     

    其实在宋代的文献中,就明确说明北宋就有修内司官窑。宋叶置《坦斋笔记》说:“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制。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旧制,置窑于修内司。”这段话再也明白不过,即是说南宋修内司官窑乃沿袭北宋旧制度,北宋早就设立修内司官窑。现在通常把修内司官窑当成南宋官窑的专用名词乃是天大的误会!

    只要对现代考古稍为留意的人都知道,宋时汝洲等地方圆几百里都有无数烧制汝窑器的瓷场,而这些瓷场不但烧制汝瓷,同时也烧制各种各样瓷器,甚至命为汝官窑的清凉寺窑也出土耀州窑窑器。而真正的汝官窑是在汴京官窑烧制,因为现身的汝瓷有一定数量的“汴京官窑”、“修内司”款识。文献中说“汝窑宫中禁烧”通常解读为宫中禁止烧制,把“宫中”作名词,“禁烧”作动词。我的断句为“宫中禁”是名词,烧为动词,即宫廷烧制。要不,你能解释清楚有什么宫廷禁止烧制汝瓷的理由吗?宋官窑不是在宫廷制造吗?要不,下面一句“内有玛瑙为釉,惟供御揀退,方可出卖”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宋瓷 哥窑的是非最多

    哥窑乃是非最多的宋瓷。因为宋元没有任何哥窑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找到窑址,人们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大。哥窑名称首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因为明代嘉靖年间忽然冒岀了南宋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之说,说是哥哥生产的瓷器叫哥窑,因此有处州龙泉乃哥瓷窑址之论。也有人认为哥窑是南宋修内修官窑或郊坛下官窑所造。又因为哥窑器特征和宋官十分相似,所以有“官哥不分”之说。事实是官哥的确难以分得清楚、说得明白。我的意见是,哥窑宋元时之所以没有记载是因为它和官窑器乃双胞胎,都在北宋官和南宋官窑址生产,我们展示的“汴京官窑”,“修内司”,“郊坛下”款式的哥窑器告诉我们这一点。由于历史变迁,北宋官窑遗址沉埋于八九米深地下,自然找不到官哥窑址。宣德之前人们並没有“官”“哥”之分,《宣德鼎彝谱》的作者乃十足好事之徒,无端从“官”中分出“哥”来。“中兴渡江”后,北宋的修内司窑工随军南下,在临安“袭故京旧制”,继续烧制官哥瓷,所以在杭州凤凰山下官窑址发现哥窑瓷片十分正常。现在有人强为分别北宋官南宋官,只能如“为赋新诗强说愁”一样无奈!     

    可能有人要问,你不是说汝官也在宫廷烧制吗?为什么南宋官没有烧制汝瓷?我的回答是因为官方烧制汝瓷需要“玛瑙为釉”,釉石已在金兵铁蹄之下。由此间接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凡带有紫粉色釉的汝瓷必定是北宋官生产的,这才是标准的官汝窑,如果没有紫粉色,则多数是民汝瓷,只有皇室有财力出手阔绰,不计工本以玛瑙为釉。 

    元代 瓷器最众彩纷呈

    元代是个激情澎湃创意无限的时代,瓷器制造借助这个时代活力而众彩纷呈,几乎所有明代的瓷器在元代已基本成熟。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瓷器却知之甚少,写入陶瓷史的错误结论也就最多。比如枢府釉,所有瓷书都说是白中泛青,类似鹅蛋青的卵白釉,有的印有“枢府”,大多没有印字,多数小件器。其实印有“枢府”的元瓷品种极多。从目前岀土和传世的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蓝、甜白釉,五彩、五彩立粉、珐琅彩、红绿彩,而且大件器极多。那对摆在大维徳基金会青花龙纹象耳瓶,瓶颈上“张文进喜捨”的张文进,是元代的一个制瓷大家,他家族创建的“博陵第”窑,几乎所有元代瓷器都有涉猎。此人原籍徽州路祈山县,即现在祁门县,(祈与祁古代相通)。曾经有人在祁门发现青花窑址。张家于至正中后期迁移至江西玉山县,他在玉山县设窑烧瓷还是在景德镇,还是历史之谜。遗憾的是很多所谓的瓷器专家一看到“博陵第”或“张文进”就一概秒杀,不管这些瓷器是多么开门!他们穿越时空,七百多年前就知道元代张文进一生仅制造一对青花瓶子!珐琅彩在元代由西亚传入中国后,咸认为仅用之于铜胎掐丝珐琅。其实它同时用于瓷胎掐丝珐琅彩。本馆藏有十几件这种瓷器,今展出一件让观众验证。瓷胎珐琅直至成化都还在烧制。可能是因为原料枯竭或者技术失传,成化之后再未见瓷胎珐琅,直到康熙年间才重新出现。所以瓷胎珐琅首创于康熙,是陶瓷史上另外一个错误结论。

   “永白、宣青、成彩”为人所津津乐道。耿宝昌先生曾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见到一对永乐甜白加青花“内府”字样的梅瓶,认为是旷世杰作之国宝,并为流失海外而惋惜。本馆终于在民间找到同样永乐甜白青花梅瓶,今期展示公诸同好。

   “成彩”乃中国彩瓷之珠穆朗玛,五彩、斗彩、金彩、素三彩、珐琅彩、法华彩、五光十色的色釉彩,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其中姹紫一色点缀其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独步天下无法仿制之奇珍异宝。本馆典藏的成化姹紫彩瓷,可作为成化瓷器之标准器而永耀史册。

邱季端/文 导报记者 蒋全德 整理 



http://s9/mw690/002zxvVDzy71fpmo7fq98&690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TITLE="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瓷面纱得揭开 ——艺术厦门博览会“寒江雪博物馆”展品图录"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