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故宫”比藏品(七)宋代瓷器>宋代钧瓷
母智德 2015-01-16
中藏网
二、宋代瓷器
(三)宋代钧瓷
“两岸故宫博物院陶瓷精选”里,公布了九件宋代钧窑瓷器。现将图片及藏品描述转录于下。


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称月白,具有萤光般的幽幽光泽。


钧窑玫瑰紫釉尊,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廷用器。其釉面莹润匀净,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高15.8cm,口径22.8cm,足径11.5cm。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沿边起棱,深腹,圈足。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壁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黄色。外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七”,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宫”、“竹石假山用”款识。此花盆造型优美端庄,曲线起伏婉转,器里的灰蓝色釉与外表的玫瑰紫釉相映成辉,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令人回味。器底清代造办处的刻字,表明了此件花盆在清宫中的具体用途,十分可贵。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花盆撇口,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足底开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通体内外施窑变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主,又散晕着玫瑰红色釉,犹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红色为主,明亮艳丽;外底施酱色釉。此器造型端庄,色彩变化丰富,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禹县是钧窑的发源地。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禹县的古钧台找到了宋代为宫廷烧制御用钧窑瓷器的窑址。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的外底一般刻有从“一”至“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大器物越小,反之,数字越小器物越大。此花盆底刻“六”字,说明尺寸大小适中。钧瓷以釉色取胜,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色千变万化,素有“钧瓷无双”之说。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cm,口纵20cm,口横16.5cm,足纵13.4cm,足横10cm。花盆长方体。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足。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底有5孔,外底施酱色釉,并刻有数目字“十”。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釉色典雅润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有柔和舒适的美感。 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需要按照宫廷出样设计和烧成的。


钧窑鼓钉三足洗,宋,高9.2cm,口径24.3cm,足距16cm。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鼓钉一周,分别为21枚和18枚。平底,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底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一”。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青色釉,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此为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形越大。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现将本人收藏的部分宋代钧窑瓷器(60件)展示如下,供鉴赏。





宋·钧窑出戟尊(一套10件)
:(1)高26.5厘米,“一”字款;(2)高25厘米,“二”字款;(3)高23.5厘米,“三”字款;(4)高22厘米,“四”字款(5)高20.5厘米,“五”字款;(6)高19.5厘米,“六”字款;(7)高18厘米,“七”字款;(8)高16.5厘米,“八”字款;(9)高14.5厘米,“九”字款;(10)高14厘米,“十”字款。(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介绍“钧窑月白釉出戟尊”时说:出戟尊“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10件左右”。这就是故宫专家的见识,真乃荒唐之极!)




宋·钧窑乳钉盆托(一套10件)
:(1)高10厘米、口径26厘米,“一”字款;(2)高9.5厘米、口径24厘米,“二”字款;(3)高8.5厘米、口径22.8厘米,“三”字款;(4)高8.5厘米、口径21.3厘米,“四”字款;(5)高8厘米、口径20.2厘米,“五”字款;(6)高7厘米、口径19厘米,“六”字款;(7)高6.5厘米、口径17.8厘米,“七”字款;(8)高6.3厘米,口径16.5厘米,“八”字款;(9)高5。5厘米、口径15厘米,“九”字款,(10)高5厘米、口径14厘米。(体制内的专家们把这种器型称之为“乳钉洗”,很值得商榷。)

宋·钧窑玫瑰紫如意莲口花盆托,一套十件,“一”字款,高7.5cm、口径28.5cm



宋·钧窑玫瑰紫如意莲口花盆托,一套十件,“十”字款,高4.2cm、口径14.2cm


宋·钧窑绿釉石榴瓶,高35.2厘米、腹径32厘米,底款为方印阳文“宋氏鈞窑”(“绿钧”尤为珍贵)


宋·钧窑三牺尊,高23厘米、口径16厘米
宋·钧窑青蛙荷叶砚滴,高8.8厘米、腹径12厘米
宋·钧窑天蓝釉如意莲折沿盘,高4.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0.2厘米
宋·钧窑刻诗、人物、花卉纹描金果盘,高9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10.5厘米
宋·钧窑海棠红鼓形尊,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7厘米,“九”字款


宋·钧窑海棠红贯耳瓶,高19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7.2厘米,“七”字款


宋·钧窑海棠红双流双把壶,高13.5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厘米,“九”字款


宋·钧窑海棠红乳钉石榴瓶,高12.5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8.3厘米,“三”字款


宋·钧窑海棠红莲口尊,高11.5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6.2厘米,“八”字款


宋·钧窑玫瑰紫三足鼎,高15.5厘米


宋·钧窑“馿肝马肺”釉葫芦瓶,高17.5厘米(系窑址出土,瓶底粘连匣钵残底)


宋·钧窑玫瑰红贯耳瓶,高1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7.3厘米,“八”字款


宋·钧窑玫瑰红乳钉贯耳尊,高1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7.3厘米,“五”字款


宋·钧窑玫瑰紫弦纹杯口瓶,高17.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5.8厘米




乾隆御题刻瓷-宋钧窑象耳瓶,高36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5.5厘米



宋·钧窑玫瑰紫四系杯口壶,高24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10厘米,刻“内府”款


宋·钧窑蓝釉玉壶春瓶,高18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6厘米
宋·钧窑蓝釉十二生肖瓷塑:

(子)鼠,高17厘米、长22厘米
(丑)牛,高14厘米、长22厘米
(寅)虎,高14.5厘米、长22厘米
(卯)兔,高19厘米
(辰)龙,高16.5厘米、长19厘米

(巳)蛇,高16.3厘米、长18厘米
(午)马,高17厘米、长20.5厘米
(未)羊,高19厘米、长19厘米
(申)猴,高19厘米
(酉)鸡,高18.5厘米、长17.5厘米
(戌)狗,高16厘米、长20厘米
(亥)猪,高13厘米、长16厘米
二0一五年一月三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