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真假之争之我见——一个83岁的收藏者向社会发出的声音
2013-11-04
作者:唐先哲
来源:中藏网专稿
由王刚砸宝,引发的文物真假之争(请看《收藏界》今年10月号丁子荃先生的文章),已经公开,并接近焦点。该不该砸,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砸真砸假的问题。李彦君先生的话,证明本来就是砸假,这种“调和”,不可能“息事宁人”,既然问题是砸真砸假,关系保护文物的纯洁性和抢救文物濒临险境的迫切性,两者都很重要,不妨直入主题。
一、这场争论由来已久,并非有人故意“挑事”
前些年,见诸收藏刊物的文章标题有:《谁来鉴定鉴定家》、《我们的鉴定还缺了点什么?》、《鉴定要严谨,专家要自重》。有一则广告,更具讽剌意味:“……只有对元代瓷器,有切实研究的人(指鉴藏家而非指鉴定家)才能真正地认识以上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2006年,二月奥大利亚林志超先生,在《收藏》上载文批评×××教授的文章,并列举了故宫四大误判;网上质疑谩骂之声,那就更多,难道这是少数人,故意挑事吗?
再说我自己,虽未种田,也是一个带有“乡土气息”的“收藏人”,从2003年起,我对“心醉魂迷”的鉴定,产生了疑虑,给鉴定界知名专家汪庆正、史树青先生寄去实物照片,反映我对鉴定的看法。可惜,他们都在重病中。汪先生还特嘱下属给我回了封感谢信。信虽委婉,说器型有出入,是不言仿品的仿品。我心不服,但很欣慰,毕竟对我这个持异议者,有所尊重。此后,我坚持自己的“异见”,近乎“迂”,也近乎“拗”,给中央反映意见的信真不少。为什么这样做,(一)鉴定家的意见,已是正统意见,我个人意见,只能向中央反映,仅供调研参考,若向任何部门反映都无济于事。(二)说真论假,关于认识论和世界观的问题,不是小事。(三)我坚持说“真”,不存在以藏谋利,再利令智昏,不会向中央施小计而谋大利。要说目的,只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让文物遭受不白之冤。因之,争论双方都不能曲解他人的本意。
二、文物与收藏,都具有学术研究意义。
特别是文物,历史久远又少文字记载,有的虽有后人评说,也都是个人体验之谈,很难说,就是金科玉律。加之自古以来,都有仿品谋利,现在尤为突出。对文物的鉴定既要审慎求证,防止草率,鉴定家把仿品鉴为真品,传笑四方,有辱鉴定家使命;又要以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敢于实事求是地,认可文物。让古文物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丰富盛世收藏。因此,文物真假之争,是有益于我们深入了解文物,认识文物,科学收藏文物,促进文物收藏领域沿着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前进。
三、要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参与论争。
争论的目的是为了“求是”,“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鉴定。何以称“好”,用韩愈的话说:“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这就要求鉴定家仔细观察,认真评判,不能让宝贵的珍品,遗漏到灌木草丛。这既是高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论争双方,只有通过平等交流,互通信息,各抒已见,摆事实,讲理由,借助科学仪器,借助文书记载,借助有关实物的相互对比,一步一步深入研究,分清文物的真假,任何以势压人,人身攻击,都是不可取的。
四、我不认同所谓市场上90—95%是膺品的结论。
对这一概念,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说:市场上90%是膺品;送鉴文物95%以上是膺品;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仿品,市场上97.5%是仿品。到底哪一种说法,为官方认可,或默许?或者更具“一致性”。
我想作这样的结论,涉及国家的文物资源,涉及到文明古国的声誉,涉及到国家的现代管理,岂能容少数人信口雌黄。要有结论,也只能由国家文物局、国家统计局经过充分调查,科学论证,经国家批准,方可向外公布。没有这一过程的“结论”,都是非法的,都是对国家的轻狂毁伤。
五、文物的真假之争是对客观鉴定物的认知问题,不应人为分成“学院派”和“民间派”。
据我所知,当今鉴定专家中,就有很多人是从收藏起家的,也不是纯学院派。在正统的专家中,也有坦言专家有错、有误的。专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世界上大到“地心说”被改写,“万有引力”被修正。难道中国鉴定家的话语权就不庸置疑,百分之百的正确?
2000年上半年,考古工作者,在宝丰清凉寺,对汝瓷窑的发掘,发现有很多秘密和误断。直至2010年9月,《收藏》刊载赵青云、秦大树两位权威专家的文章称:“这些出土汝瓷,大大开阔了陶瓷研究者对汝瓷传世品的鉴定与鉴赏的视野,纠正了对已往传世品看法的局限,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瓷无大器的定论。”我们终于可以摆脱大约七十件传世品的束缚,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尤以莲纹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汝瓷的认识”。两位专家都用了“大大”一词,针对以往误判,用了“纠正局限”,“摆脱束缚”,“实属罕见”,“获得更全面的认识”。我想两位专家的话,绝不是对一般人讲的,而是对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所有文博家,鉴定家说的刻骨铭心的话,他们二位面对真理,敢认错,敢说真话,勇于联系实际,不遗余力启迪他人,这才是专家、学者的高风亮节。
我们有些专家是不是从这次发掘中,得到了警示呢?我相信一些知名鉴定家是不会不知道这一次“重大发现”的,事情却很怪,八年后的一次鉴定,即2008年由《收藏界》发起的第二届民间国宝评审。该刊11月号,刊登了部分报名藏品一览表和18位专家评委名单,都是鉴定界翘楚。所评国宝,其他不说,单说报名藏品中有10人拥有汝瓷15件,件件珍稀,各具特色,有的装饰豪华、新颖,比2000年清凉寺“重大发现”之物,有过之而无不及。专家们都将这些“生面孔”打成仿品,名落孙山。如果说,不是一锤子打死,应该留有后话:“有待进一步研究。”把晚清民国时的两块瓷板字,选为瓷器之冠。这样的鉴定,对稀世文物只走过场,只说套话,毫无科学可言。我们对这样极不负责的鉴定,如果三缄其口,保持专家的“威信”,那就是对文物的摧残,对国家的不负责任。我认为国家为慎重起见,应召回这些文物,组织有法律监管机关参加的重新进行科学鉴定,我反映的对,恢复这些藏品名誉,使这些鉴定家引为教训,以利今后的鉴定。如果我反映的不对,愿受损害专家名誉的处分。登报赔礼道歉。
六、当今中国鉴定家,所受“局限”、“束缚”太多。
如汝瓷生产二十年,说汝论钧,总离不开宋徽宗,定瓷只有曲阳瓷一家,花瓷、红彩都有时代局限,超过了所属时代,特征、器型等那就是仿品、臆品,或者是东鳞西爪,各执一端。试想,没有辨证思维,又怎么能实事求是地认准文物?
(一)试举汝瓷实物照片三件:
1、汝瓷瓜棱花口瓶。高35cm,足径13cm。刻诗一首:“秋色陶修内,沉沉火气冥”。胫无何以走,有耳不关听”。“宋淳化二年张家制”款(宋淳化二年是宋太宗年号即公元991年)。另一面刻“文山阁专用”。我查了湖南省博物馆保存的《历代陶瓷款识一览表》在宋代纪年款中有“淳化二年”款名。在制作使用款项,有张家造、张家窑、张家枕,虽无张家制,也有其他姓用制字的,可见制造二字,是当时通行的。此瓶釉色天青、釉面如玉、有石灰浸点、器型规整,美观大方,施满釉,底为覆盆底,无支钉,底心印有一篆体方章:“轧贰年×”,四字。不解其意。瓶重2000克,以其高度,应该说轻重适宜。此瓶有三点令人惊奇:一是宋早期汝瓷,比习惯说汝瓷产于元祐元年早了95年。二是地道民窑所制。诗文尽展陶工文采,放射出泥土馨香,却为宫廷御用。就这一点很难过鉴定家的“逻辑关”。三是器型规整大方。并无通常所想的“民窑”小家子器(见图1)。
2、汝瓷花苞瓶。高38.2cm,足径9.7cm,天青色,布满开片纹。一面书:穆若芳菲发,祺然足静音。不教绳系耳,顿置撷芳寻。宋淳熙年御贡。另一面刻:悦生殿用。底足由胎泥烧一凸出阳文方章:“汝瓷亨通”四字。淳熙是宋孝宗第三个年号。自1174年为元年,至1189年止。(见图2)
这件瓷器的出现,明确了以下问题:
①,确定了汝瓷生产的准确年限。宋淳化二年到淳熙元年,长达183年,也就是从北宋第二位皇帝,到南宋第二位皇帝都在生产汝瓷,如果把淳化年生产算到淳熙16年,那汝瓷的生产时间长达198年。比“汝瓷生产二十年”的专家们意见,多了近十倍的生产年限。
②,证明“奉华”款汝瓷属南宋汝瓷。“奉华”款早为故宫专家认可,只不过认定为北宋宫廷款。多年来未能找到印证,故大家都以北宋汝瓷,作定论。本人经查《武林旧事》,南宋有奉华阁,阁主为宋高宗的刘婉容,绍兴24年(1154年)封为贵妃,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南宋词人周密,写有凭吊奉华阁一诗:“鹤飞鸾绡事已空,奉华遗寺对高松……”恰好刘贵妃盛于斯,卒于斯。与前举汝瓷相互印证。奉华款为南宋瓷,是不争的事实,把奉华款鉴为仿品者,应当自省!这里无须举证实物。
③,表明汝瓷二十年之说,不可守。我是一九九三年,在《文史知识》上读到陈润民先生《蜚声中外的汝窑瓷器》一文时,才喜爱汝器,了解这一论点的。后来有文章说这一论点出自陈万里先生,不管是谁的论点,我认为论者无错,他根据当时的现场及其遗存,得出的结论,他有言论见解的自由和理由,人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知,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问题是我们把前人的结论是看成一成不变?还是看成可以再认识再前进的。
当前一些专家坚持汝瓷生产二十年之说,那就错了,是不可守的。
3、汝瓷御贡小碗。高5cm,口径13.8,足径6.5cm。天青色、玉质感强、有细开片纹,口沿外撇,足径外卷,足底有三颗园支钉。内刻阳文方章:“西廷”二字。碗外沿刻二十一字:“托两供请,古壬别欠垂,不可无定窑,枚,淳熙年御贡。”二十一字中,有“壬”、“垂”、“枚”需要注解。我试改为白话:我受两个供瓷单位的请托,国有善器,应该传承后世。不可无定窑。枚(说文:解枚,微也),也就是谦称小人,淳熙年御贡。这在汝瓷碗上,说“不可无定瓷”,可以想见,在“定瓷御贡碗上可能是“不可无汝瓷”。这个碗上的文字,是汝瓷在宋淳熙年恢复原貌,恢复定瓷生产的有力证据。为了使黄金不致脱落,每个笔划内,都铸有小圆点,工艺非常细致,是敬呈皇帝的样品,尤为珍稀(见图3)。
这样难得一见的汝瓷,在某些鉴定家那里,是得不到认可的。因为他们只承认汝瓷生产二十年,岂有两百年之说,可见这样的观点,违背科学发展观。
(二)请看,异品定瓷。
它有两异,一、异在描金填彩,古称花瓷,又称绣花。二异在官款,易定行款、易定篆款。2007年,我听说中央来了专家鉴宝,特选了两件汝瓷,一件柴窑瓶,一件绿定梅瓶描银填彩和一件汉代琉璃步摇。前四件经专家鉴定,判为仿品。当时蔡国声先生不在场,步摇才没有拿去鉴定。现只介绍官款:绿定梅瓶,高30cm,口径3.2cm,足径8.3cm。刻有钟馗、飞风、梅花鹿、雄鸡等人物,瓷质优良,描绘生动精细,色泽鲜丽、纯正。足底刻行书“官”字款。这样精美的花瓷、官款却遭到专家否定(见图4)。
我主观分析,其原因有五:
(1)他们心目中的绿定,定是定州塔基出土的绿釉大净水瓶的绿。如民间土陶之绿;
(2)官字款也不是他们心中工匠用竹竿所书,更不是“新官”。
(3)花色含五彩,又名彩花、绣花,与《辞海》关于定瓷的定义不相符:“除烧乳白瓷器外兼烧黑、酱、绿釉瓷器,器皿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虽然这个定义不包含花瓷、彩瓷、与专家认同的曲阳瓷,大相径庭。殊不知与《辞源》:以“装饰花纹:精美、多彩著称”的定义正相吻合;是所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4)对易定或者一无所知,或者认为早已失传,不敢认同。当前各博物馆,很少有“易定”露面,上博曾有一个小碗。专家寻宝鉴定都视为“仿品”。2009年,我为宋瓷弹别调,就是从易定开始的。当时我对易定也一无所知。仅凭我的藏品和宋代早期政治、经济等状况,以及易州在五代时属定州管辖,我分析易定产生于宋真仁时期,地址应在易县范围,并把我写的拙文寄到了易县领导和有关收藏媒体,要求引起研究和发掘,均无反映。可见不认同易定是一个普遍现象。
(5)瓷品太精,过低估计宋代工艺。尔后,我阅读《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在其附录上,列有易定。我又到湖南省博物馆,复印了该一览表,在宋瓷制作使用款项内,列有易定。证明官款花瓷,易定花瓷都产生于宋代,我的分析与其相符合。不认可是一种极不负责的主观鉴定。《辞海》的编注者,不应该只听一面之词,应该兼收并蓄,让定瓷的定义全面公允。现在的鉴定家只认可《辞海》的定义,不能不说这是《辞海》导致的片面。
光从定义上讲,可能有人会说,色釉瓷上印花就是花瓷,这种辨驳不对。所谓花瓷《周礼考工记》上,说:“五采备谓之绣”,用了一个备字,决不是单色釉上印花、刻花可以充绣花瓷的。《周礼考工记》据后人考证,是汉时补上的,也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当时就有五彩颜色。人们对任何物体的认识,都必定产生于所认物体之后,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因此,我们对五彩颜色,还要“大大”地解放思想,不要用固有的眼光,论证色瓷。
(三)对红瓷、花瓷,我还可举多件实物。
(1)易定红釉瓶。此瓶高41.5cm,圈足10.3cm,釉下“易定”行书款。我初步认定是宋仁宗砸张贵妃接纳王拱辰的姊妹瓶。
故事参见邵伯温《闻见录》,理由有四点:
a、王拱辰19岁中状元,受到仁宗的宠信,遭到老臣的排挤,有接交后宫宠妃的主观愿望。
b、红瓶制作精良,超凡脱俗,美如红玉,有作礼品通天的可能性。
c、瓶有“易定”款,符合“红定”之说,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现,其他红定与其争锋。
d、邵伯温系仁宗同时期的人,仁宗死时他已有六岁,所写见闻应该是可信的(见图5)。
我推论此瓶,是仁宗所砸姐妹瓶,是天方夜谭?还是上天有意留易定,以飨后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创造了这样精美的红瓶,而且传承千年之久。岂能不认可易定,就说是仿品吗?
(2)红定人物瓶,高27.5cm,口径3.3cm,足径8.3cm。(见图6)一面画仕女捧杯献茶,一面草书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此瓶系红瓷、绣花、官款、诗文于一身。而且它的特点被苏东坡写进诗文,见试院煎茶诗:“定州花瓷琢红玉”,证明红瓷、花瓷应界定为北宋,不是后世所说的产于南宋。苏东坡生于仁宗景佑三年,死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由此可知宋代精美花瓷与宋徽宗毫无关系。后人只所以评说徽宗朝瓷器最好,只不过借皇帝的虚名,撑自己所论,取得读者的崇信。足见古人之说不可完全信。
我很喜欢这个瓶,写诗一首:
自古花瓷南宋说,
东坡诗论破障泥,
有人识得其中妙,
珍品十奇亦可稽。
本月十八日晚,中央一锤定音节目,故宫专家,将一件宋代官款蓝釉器,定为仿品。
我原已付印的稿件,不得不再增补色釉鲜明的花瓷,供大家参考。
1、篆款易定描金填彩绿釉人物梅瓶。器型、大小与图4差不多,上嵌偈语四句:“莲生荷河,存莲生莲,花荷心供,佛禅佛祖。”(见图7)。
2、行款易定绿釉金装嵌宝凤首壶。缠枝金装镶嵌红色猫眼两颗。(见图8)。
3、篆体易定红釉梅瓶,描金填彩所绘人物与图4同,偈语与图7同(见图9)。
4、无款绿釉描金飞凤花草纹瓶(见图10)。
5、官款白釉描金填彩象耳婴戏纹瓶,偈语:“鲜堇多梅守心泉,桂花生子传万代,观音”16字。鲜堇是否准确,指堇菜还是谐音“仙境”(见图11)。
6、紫定官款描银填彩花口瓶,婴戏纹,似现代踢足球(见图12)。
7、篆款易定紫釉描金填彩人物梅瓶。此瓶偈语与图11,同前两字写法有异(见图13)。
8、官款兰釉龙凤纹瓶。此瓶填彩飞龙飞凤,威武灵动,其釉色官款,正同被专家否定之物(见图14)。
9、篆款易定兰釉瓶,金装嵌猫眼5个(见图15),此瓶值得一书。高42.6cm,足径11.5cm,仕女成双,婷婷玉立,一持团扇、头戴步摇,都身着大袖长衣。一眼望去,像汉仕女装束,并非辽、金女装,婴戏儿童都具宋时特点,瓶上偈语同图7,仅露莲佛二字,它比一般篆体易定精美豪华。
10、官款酱釉金装嵌宝净水瓶(见图16)。
11、黑定描金填彩王昭君瓶。易定行款,高42.5cm,口径10.6cm,足径9.5cm(见图17)。
12、隶官款黑釉金装瓶。所描人物钟馗、被金装花草所遮盖(见图18)。
13、黑定行书官款花口瓶。瓶表金线勾勒人物(见图19)。以上13件,有不同色彩,不同官款,隶款,亦有行款、正款、篆款、无款。装饰、纹饰差异甚大。真可谓举不胜举。足见其纷繁复杂,代有不同。但在鉴定时,囿于见闻,不是否定无款者,或认定色泽不会如此齐全、精美、总之欲说仿品,何患无词。
何况还有依据,故宫已故,冯先铭先生认为紫定就是象生活中吃的酱一样的颜色。否定宋人“紫定如熟葡萄,如茄苞”的意见。专家如是说,《宋辽瓷品鉴定》等书,便加以传播,“酱色釉为紫定的别称”,以讹传讹。尤有可惜者,现场鉴定如茄色的紫定,统统斥为仿品。难道受名师指点,就不能以实物为鉴定依据吗?
对于以上瓷品的年代归属,我主观认为,异书篆款易定以及色泽较差之官款,应为辽代之物;官款和行书易定应为北宋之物。对否,请专家们研求。
(四)柴窑器。柴窑产于五代后周,前人对柴瓷的称誉,可谓无以复加。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今天的鉴定家却把柴器鉴为仿品,并取了一个说服送鉴人的新名词:“灌浆器”。送鉴前,我恐专家不认可,只送鉴一件,天青色,12棱瓶,现在介绍四件柴器,供方家鉴赏:
(1)送鉴原物。汝窑天青色12棱瓶:高19.9cm,口径2.5cn,底足5cm。底书篆款柴字(见图20)。
(2)绿釉花卉婴戏纹瓶。高18.8cn,口足8cm。此瓶特异之处,有二:花色为红,绿、黄、酱、黑五色,纹饰简单粗放,应为开花瓷之先河,瓷表面布满开片纹。所谓开片纹哥窑肇始之说,有待深入研究(见图21)。
(3)红釉双龙耳嵌宝方口瓶。高40.8cm,口宽8.9cm,足宽9.3cn。黄地开光嵌兰色猫眼4个。篆书“论陶寓论乖方者唯见斯”十字(用白话解:“论陶言论都不见方瓶,方瓶唯见此件)。另一面书:“宁寿宫用”,底足印篆体柴款(见图22
)。
(4)红釉童子钓鱼瓜棱瓶,高41cm,足径9.0cm(见图23),柴窑器的色泽是全方位的,瓶有大小之分,款有柴字,柴世宗之别,几乎件件留有宫廷名称,有嵌宝和不嵌宝的。为什么又举证此件,作工精细,不属上品,但弦纹多、间距近、颈部细,这样的工艺,是不是现代仿家和灌浆所能做到?供鉴定者,研制者研究。
上举4件,谁是五代柴窑?谁是后代精仿?一下难以结论。可以肯定一点,要仿决不是一般财力、所能办到的。在柴窑宫廷名词中,能肯定的是重华宫款,此宫为南宋孝宗寝宫。据宋史载,淳熙十六年正月将德寿宫改为重华宫。二月孝宗传位皇太子,升格为太上皇,住进了重华宫。绍熙五年(1194)六月,崩于重华宫。此类初步定格于南宋。日本收藏家对中如云,他探寻中国柴窑,比作同南非博物馆科特尼·拉提曼追寻”,“活化石”空棘鱼有一样的信念。他认为,柴窑的特征中最重要的是色调。如果所发现之瓷不是柴窑,也将具有改写中国陶瓷史的冲击力,这是比柴窑更大的发现。
一个日本人对中国柴窑有着如此执着,如此高的境界,回想我们的鉴定家只会轻轻松松说仿。有一点对历史文物的爱心吗?
(五)中国的镶嵌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石器上嵌有红珊瑚、玛瑙、绿松石。
周秦以来镶嵌在铜器上较为普遍。反映镶嵌在瓷器上的,要算《吴越备史》所记:“《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吴越王复上金器二千事,水晶玛瑙宝装二十事”可见一千多年前,不仅有金装而且还有宝装。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西高安还出土一件缠枝纹金装器,专家认定为元器。我推定是宋器入元墓。由于没有见到实物,这只是主观之见。当代首肯缠枝纹金装器的学者,是天津张金明先生,前几年见于他的著作。民间认可金装器都要先于专家至少二十年。时至今日有著名专家著文称:“至于在仿品上包金镶银者,更是别出心裁之作”也有把金装缠枝纹器,当作骗子行骗的赝品,在刊物上登载。为什么会这样?因冯先铭先生的文章中,只介绍过口足包金,其他鉴定家,岂可越雷池一步?为正视听,我再举几件金装器于下(古人把金银钢均称为金器,我沿此说),供大家赏析:
(1)满金装小圈足定瓷碗。高6.3cm,口径13.5cm,足径3.7cm,碗内原镶奔羊两只,现已失去一个。应为早期定瓷,胎较厚重(见图24)。
(2)官窑嵌宝满金装缠枝纹瓶,高31.5cm,口径18cm,足径13cm,嵌红猫眼两颗(见图25)。
(3)汝窑金装香炉(见图26)。
(4)定窑金装梅瓶(见图27)此瓶印萱草纹,曾寄往上博言器型不符相复。
(5)北宋徽宗红钧嵌宝瓶。嵌绿色猫眼八个(见图28)。
(6)汝瓷嵌宝卷边盘,嵌大红猫眼一个,长23cm,宽1.6cm,盘内刻诗一首:“冰盘葵扇何须恋,沉李浮瓜底事贪。俯栏早占秋景近,一湾水色已成蓝。眼前风景浑无定,供我闲吟独倚楼。”底刻:“宁寿宫倦勤斋用”。此器虽无年款,我推定为宋徽宗的:“一诗情符合他的心理;二嵌宝汝瓷工艺符合当时特点;三乾隆在五大名窑器上题诗之作,是受徽宗影响,并非乾隆独创(见图29)。
加上前面所提金装嵌宝共有9件金装,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点。能说这都是臆品吗?
(六)唐代金器是唐盛世的见证物,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与大小国家和平友好的物证。
应该说是收藏文化难得之物。幸好:上世纪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了唐代金银器,才了解唐代金器的精美和特点。时至今日,我们有些“专家”,还把唐金器当仿品,他们只知电视上介绍过辽代真金的金器,也就否定唐代银鎏铜鎏金器,更不用说唐代红铜器。这种“扬短避长”的鉴定,又要冤屈多少?文物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漏瓢是淘不住金沙”的。我们国家部门、应予重视,这类细节兹举两件照片:
1、唐掐丝嵌宝鎏金酒爵一对。(见图30)
2、唐骑射图金杯。高10.5cm,口径9cm,足径4.8cm,重700克(见图21)。
唐金器有贞观、开元、咸通款识。咸通三年一件舞马衔杯壶,整体鎏金,一些人就只认可,马身涂金壶。观点就是这样机械,在这些人的眼里,是不存在发展,不存在研究的。
(七)元代瓷器,如果不遇上美国人波普,不知倒霉到什么地步?
今天一件瓷器过两亿元以上,大概是民间没有,皇家才有,出口才有。拍价飚飞的缘故,以至“洋”先生朱塞佩·埃斯凯纳奇用2.3亿元,买下鬼谷子元青花罐。先生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市场再无“鬼谷子”。“神话”与“稀世”就是这样造出的。凡艺术家鉴定家所见所得之物,为显其独到之处,极力拨高,报言其少,如有再现,就是仿品。举点例子。如元青花凤首扁壶。国博才有一件,破成了48块,后已修复,或故宫有的文物,你拿出你的鉴定,不用说,都斥为仿品。唯我独“真”的思想,也与务实求真相去甚远。
今年九月以来,岳阳市建设单位在街河口码头清淤、泥土倒到了城郊,有人捡到了唐、宋、元明瓷片和极少数完整器。我就收到一件元青花小执壶,高19cm,口径2.8cm,足径4.2cm。龙口弯流,如意形执柄,柄上有一张口朱雀,盖为朱雀纽。釉色为进口钴蓝釉,色泽鲜明,堪称珍品,满花饰,主体部位有五层纹饰,即云头、金钱、仰莲、缠枝花卉、水草鱼纹。令人目不睱接,心旷神怡。最可宝贵者,此执壶为鉴定书所不见,上腹为扁圆,底足无釉,胎呈黄色,质地坚细。它的“失身”,是在码头起运时落水的。岳阳不是宫苑,也不是对外通商大口岸,应该是作为一般商品进来的。这一点就击碎了那些高谈阔论,元青花“国内所藏,远逊于外藏”的论点(见图32)。我这件还算一般,别人收到的高足杯等,是元代镂空精雕。
我列了这样多不为鉴定家认可之物,是否定他们的文博知识吗?是说专家、媒体与文物有天然仇恨吗?是炫耀自己的藏品吗?绝对不是,只是希求鉴定家摆脱局限,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许。
要相信宋瓷“登峰造极”不是谬误!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虚无缥渺!
科学发展观不是那个部门可以回避的,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特别声明:文责自负,旨在引起各方研究。只接批评,不接挑战。因年老多病,谢绝受托以外单位媒体询访,敬希体谅!
退休干部唐先哲(83岁收藏者)放言
2012年11月24日
http://s9/mw690/002zxvVDty6DXWterLW68&690
http://s8/mw690/002zxvVDty6DXWtLItF37&690
http://s14/mw690/002zxvVDty6DXWusOnz7d&690
中藏网友评论:
刘进武:
唐先哲老先生《文物真假之争之我见》写信给中央,把这些东西送给北京故宫,可中央就没有给唐先哲老先生一点消息(唐先哲老先生对我说的)。唐先哲老先生自己有病,还去送自己收藏的文物给北京故宫,没有想到被这些汉奸拒绝在北京故宫门外,气愤!
李连昌:
唐先生的认识是对的,但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文博黑幕在起作用。
陈香龙
:
>>巡视组联系方式
组别进驻地 电话 信箱
第一商务部 (010)64087991北京市1130信箱中央巡视组收
原铁林
:
故宫工作人员系文博系统行政管理人员。国家已经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他们从事私人文物收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招致他们对民间藏家的羡慕、嫉妒、恨。他们不会对文物真有兴趣,只有用“故宫博物院”的招牌谋取私利。所以,甭理他们,咱玩咱的。收藏家不用外人鉴定,东西都会说话。http://bbs.coant.com.cn/editor/images/smilies/default/18.gif
http://s8/mw690/002zxvVDty6DXY5TkEv77&690
(图片:原铁林先生上传)
http://s4/mw690/002zxvVDty6DXY618kj23&690
http://s12/mw690/002zxvVDty6DXY6z8XVab&690
http://s6/mw690/002zxvVDty6DXY7yWpf25&690
http://s2/mw690/002zxvVDty6DXY82d3321&690
http://s7/mw690/002zxvVDty6DXY8umCW16&690
http://s12/mw690/002zxvVDty6DXY8C2QHd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