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花梅瓶、桂林靖江王陵嘉靖青花梅瓶初探

(2012-10-15 09:38:34)
标签:

杂谈

青花梅瓶 

对影成三人 (2012-04-24 18:00:21)
 
青花梅瓶

   

     据说桂林博物馆藏有明代各类梅瓶300余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250余件为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世所罕见,倍受瞩目,被誉为“国之瑰宝”,“梅瓶之乡,桂林一绝”。

 

    这天,我专门去到桂林博物馆,观赏青花梅瓶。

 

    说来惭愧,尽管俺是桂林人,而且还住在靖江王城里,家里人的网名通与王城有关:如年轻的男子叫王府达人;年长的男子叫王城闲人;女孩儿叫成了王城格格....老女子就叫了王府嬷嬷.....却才是第一次来看藩王遗粹.....

 

    呵呵,不过网名只是网名,咱可没有那样高贵的血统,住在王城里和王府里的人多了去了,因为这里成为了广西师范大学.....

    

    言归正传,桂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梅瓶呢? 原来,这些青花梅瓶大多出自明代靖江王陵及藩王宗室墓......

 
     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分封的靖江王建藩桂林,前后历经280余年。靖江王陵区规模巨大,方圆逾百平方公里,素有“北有北京十三陵,南有靖江十一陵”之称。就在这片王陵中,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梅瓶,成就了我国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观。
  

   下面根据资料整理: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明器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

 

     多年来,桂林梅瓶一直是“躺”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98年,桂林梅瓶的鉴定、调查、论证、考察工作才开始全面铺开。来自海内外的18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桂林,单独就梅瓶召开国际性研讨会,这在当时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成立20年来还是头一回。

    据专家研究后说,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桂林梅瓶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远胜其它任何地方的梅瓶。即使在有众多明朝藩王陵并拥有瓷都景德镇的江西,迄今也没有发现多少青花梅瓶。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先生说:桂林博物馆所藏明代梅瓶,数量之多为全国之冠,品种、纹饰等方面堪称一流。

    桂林青花梅瓶形象地反映了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人文思想,是一幅幅古代人们的生活画卷。反映了明代桂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明代统治者的丧葬礼俗及民间的丧葬习俗。作为显贵的标志,梅瓶是明帝王宗室、达官陵墓中的礼器,也是明代万历中后期桂林及周边地区丧葬风俗使用的冥器。

    桂林历史上并没有烧制青花瓷器的瓷窑, 这些瓷梅瓶来自瓷都江西景德镇。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我越发地懒了,照片用刘小五拍摄。

青花梅瓶

 青花梅瓶
                                            靖江王陵


青花梅瓶
                                 灯光、格局.....看上去似乎不错

 

青花梅瓶
                                这一堆是镇馆之宝,属于国宝级

 

青花梅瓶

                                   岁寒三友仙人图  (明·嘉靖公元1522--1565)

    此瓶造型别致新颖,是梅瓶中的特有器形。目前只见此一件。图中除岁寒三友松竹梅之外,还绘了八仙中的代表人物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与之对应,三人在松竹梅下设炉炼丹,道教色彩浓厚。


青花梅瓶

                            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

    这是最具特点的典型器,造型端庄挺拔,是万历时期的标准器。该梅瓶主题纹饰为“四爱图”,分别绘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俞伯牙爱琴的典故,其图案的趣味性不言而喻。


青花梅瓶
               携琴访友                                                西溪问樵

    魏晋以后文人高士退避现实,隐居山林,常常相聚豪饮,切磋琴棋书画,故后世常有‘携琴访友’、‘携酒寻芳’、‘西溪问樵’等题材出现在文人画中。

 

                青花梅瓶
                                青花携酒寻芳(明·宣德公元1426--1436)

    图案为高士出行访友,其中仆人所挑担子一头是食簟,一头是一只装着美酒的梅瓶。这只瓶中瓶明显被用作酒具。


青花梅瓶
            仕女教子图(明·万历)                             嫦娥仙人图(明·万历)

青花梅瓶
                                        上图嫦娥仙人的全景儿.....


青花梅瓶
      状元过街图鸡腿形直颈梅瓶(明·万历)              仙人献寿图鸡腿形直颈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仕女蕉叶题诗图 (明·宣德)                         仕女扑萤图(明·宣德)

青花梅瓶
                                         仙人庆寿图(明·万历)

 

青花梅瓶

            梅妻鹤子(明·嘉靖)                               携琴访友(明·嘉靖)

 

青花梅瓶

                                     福禄款八仙人物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婴戏图(明·万历)

     青花梅瓶

                                       婴戏图(明·万历)  
                                      

青花梅瓶

               高士奕乐图(明·万历)                           婴戏奕乐图(明·万历)

青花梅瓶
                                 青花双龙抢珠高腰带盖梅瓶

               出土时发现,瓶中还有用白酒浸泡乳鼠的特制酒,可谓弥足珍贵


青花梅瓶

                                       青花龙纹图案梅瓶

 

青花梅瓶

                                         龙凤纹梅瓶


青花梅瓶

                                      高腰带盖凤纹梅瓶

  此类梅瓶造型典雅别致,与普通梅瓶相比别具一格。丰肩短腹,高腰粗颈,宽口配一笠形盖。凤纹出自女墓。

 

青花梅瓶

                                卷草双凤纹带盖直颈梅瓶(明·嘉靖)

 

青花梅瓶

                                       双凤穿云纹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百鸟朝凤纹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富贵有余’鱼藻纹梅瓶(明·宣德)

青花梅瓶
          缠枝莲纹梅瓶(明·万历)                      缠枝牡丹纹大口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淡描牡丹菊花纹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花鸟纹梅瓶(明·万历)                           莲塘水禽纹梅瓶(明·万历早期)

青花梅瓶
          缠枝莲托八宝八卦纹 (明·万历)                  ‘岁寒三友’花鸟纹(明·万历)

 

青花梅瓶                                   锦鸡花卉纹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上图全景儿
                               
青花梅瓶
       哥釉青花赭彩堆粉梅竹纹(明·嘉靖)                   哥釉赭彩堆粉松梅鹤纹(明·嘉靖)

     哥釉又称裂纹釉。为宋代五大民窑(定、汝、官、哥、钧)之哥窑创烧。

 

青花梅瓶

                                   哥釉五彩云龙纹梅瓶(明·万历)


青花梅瓶

       酱釉白花灵芝牡丹纹(明·万历)                     蓝釉白花鹭鸶青莲纹(明·万历)

 

青花梅瓶

        孔雀绿褐彩缠枝牡丹纹(明·嘉靖)                     珐花彩携琴访友(明·嘉靖)

 

桂林陶梅瓶:

    靖江王陵早期的墓葬中少有青瓷,主要使用陶梅瓶,这些梅瓶产自桂林当地民窑,朴素大方,坚实耐用。

青花梅瓶
         彩绘花卉纹带盖陶梅瓶(明中期)                       素胎带盖陶梅瓶(明初)
                                                    
青花梅瓶
      素胎堆塑双龙抢珠带盖陶梅瓶(明初)               青黄釉堆雕“天长地久”款陶梅瓶(明初)





桂林靖江王陵嘉靖青花梅瓶初探

爱学习的博客  (2012-10-14 21:11:33)
 
 
桂林靖江王陵嘉靖青花梅瓶初探

作者: 钟嘉颖
  

  桂林博物馆藏明代青花梅瓶多,且嘉靖朝青花梅瓶数量不及万历、崇祯时期的青花梅瓶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桂林是朱明王朝分封的藩王王府所在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并在桂林独秀峰山下营造了靖江王府,自此世代相袭。靖江王从册封到灭亡历经十四任王,共二百八十余年,其中十一个王葬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麓。这十一个王的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的墓葬,构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靖江王陵。其范围包括了灵川县及桂林东郊的一大部分。(二)明代王室盛行梅瓶随葬之风。当时青花梅瓶作为“风水瓶”是皇帝、皇后、皇妃、公主和皇子得封的郡王所专用的一种随葬品。且随葬梅瓶数量的多少有严格的规定,皇帝陵墓随葬梅瓶为四个。皇后,皇妃墓随葬梅瓶为二个。公主、皇子得封的郡王墓随葬梅瓶为一个。这种随葬梅瓶数量的差异,无疑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丧葬上的体现。桂林靖江王为皇族,故靖江王陵多出土青花梅瓶。这些出土的梅瓶大部分是盛五谷、香料、药材等置于棺床周围的边龛或头龛。瓶内也有装铜钱的,还有装酒的。桂林博物馆藏靖江温裕王墓出土的一件嘉靖年间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腰带盖梅瓶,内盛的是浸泡着红枣、龙眼、荔枝和三只无毛乳鼠的乳鼠酒。代表风水的青花梅瓶放在棺椁四周,寓意为: “四方(棺为方)清 (青)平(瓶)”;盛以酒置于棺椁之前,应为“清(青)平(瓶)长久(酒)”之寓意。表达了封建统治者希望国泰民安,统治长久的心愿。(三)明代十六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是万历,共四十八年(1573—1620年)。先后有康僖王、温裕王、宪定王、荣穆王等第九代至十二代靖江王及妃嫔葬于靖江王陵。故靖江王陵出土的梅瓶以万历时期居多。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1.jpg

名称: 哥釉五彩云龙纹梅瓶 年代: 明·万历 
规格: 高37.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0.5厘米,腹围54.5厘米  
收藏处: 桂林博物馆

  该瓶造型挺拔,瓷胎呈灰白色,釉较厚,开片较粗大。釉色白中显青。颈略高,盘口,丰肩斜长腹,腹至足渐收,矮圈足,足高约0.5厘米,沙底。整器图案不分层段,颈部无纹饰。瓶身满绘云龙纹。图中两条矫龙一升一降,矫龙周身红彩,须鬃则以绿彩绘之。龙足为五爪,在明代梅瓶图案中较少见。因民间画工的随意性,在升龙的一足中竟然画了六爪。肩部及胫部各有法轮两只,图中另以如意云纹及变形壬字云纹点缀。整图龙纹虬劲,色彩鲜明。在梅瓶中是较少有之品种。

  在桂林博物馆藏嘉靖朝梅瓶中,按品种分有青花、哥釉青花、酱釉青花、白地蓝花、五彩、孔雀绿、白釉、酱釉、蓝釉、酱釉堆粉、珐琅彩、蓝釉堆粉、哥釉赭彩堆粉等近二十个品种。其中青花最多。观其釉色,底釉滋润、闪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有的略闪灰。呈色深浅浓淡不一,有的清淡典雅,有的浓重深邃,有别于各朝。这主要与回青料的提取纯度有关。嘉靖时青花料的拣选工作十分严格。在回青中又分出纯青、敲青、中青、土青等几个档次。《江西大志.陶书》载:“称定回青若干担,敲烧取纯青置盏。”由此可见,从若干担回青中提取的纯青数量是极少的,少到置于盏的程度。此书中对敲青的提炼也有明确记载:“至于敲青,每斤可得青三两”。而更高档次的纯青又是从“斤得三两”中进一步提炼的。提炼方法是:“碾碎注水用磁石引杂石……,真青澄定,每斤可得五六两”,最后澄于缸底的便是可“置于盏”的真正纯青。嘉靖青花正是由于使用了不同档次的青花料,才呈现出多层次的色调。当然也还有窑炉温度高低等方面的因素。嘉靖朝广泛使用的回青料经现代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含钴的成份极高,使得青花料凝聚不散,绘画笔线不明,给人一种平板模糊的印象,所以回青料都要与石子青掺和使用。《江西大志·陶书》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十分之一,谓之混水……,中青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鲜亮”,桂林博物馆藏嘉靖朝青花梅瓶多有浓重泛紫的色泽,正是这种配比所产生的效果。

  靖江王陵出土的嘉靖朝青花梅瓶的造型、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桂林博物馆藏中有一件嘉靖时期青花岁寒三友纹盖瓶。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器物。高44.5、口径7.4、底径14.7厘米。由于个体较大。此梅瓶明显成几节,为多次拉坯再加底部坯结至而成型。喇叭形口、长颈、胫部略粗、丰肩、腹直下敛、足微外撇、砂底、足根刮削、胎体厚重、颈饰蕉叶纹、肩饰锦地开光折枝花卉、胫饰变体莲瓣纹。纹饰的主题为松、竹、梅。即“岁寒三友”。图中的松、竹、梅傲然挺立,上有展翅高飞的鸟雀及停落于梅枝上的喜鹊,寓意为“喜上眉梢”。并绘有远山、红日、云彩,春意盎然,所绘喜鹊生动自然,有展翅高飞状,有作回头寻找梅枝欲停状,栖身于梅梢上的则作鸣叫状,相互呼应。构图新颖,底釉白中略闪青。整个器物造型端庄、稳重大方,画风朴实自然,桂林博物馆藏类似嘉靖朝的青花梅瓶个体略小些的还有绘八仙人物、缠枝花卉、云龙海马、凤穿莲枝、云鹤灵芝等图案。这些梅瓶在各方面所体现的均是嘉靖朝景德镇民窑生产的风格——无款,饰三、四爪龙,不够规整,器物表面有接口痕迹,釉色蓝中泛黑或泛紫或泛灰。纹饰生动,自然,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等,这些都是嘉靖朝民窑瓷器的特征。加之桂林靖江王虽为皇族,但受朝廷削藩的影响,靖江王及妃子随葬的梅瓶只能用民窑烧制的瓷器,因此桂林博物馆藏明代出土的青花梅瓶为景德镇民窑烧制。嘉靖年间,各地民窑都不乏精美之作,上述这件青花岁寒三友纹盖瓶就是其中的一例。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2a.jpg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2a1.jpg

名称: 青花仙人庆寿图梅瓶 年代: 明·万历
规格: 高28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9.5厘米,腹围46厘米  
收藏处: 桂林博物馆

  该瓶瓷质细腻,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稍显灰白,青花淡雅。盘口,束颈,肩丰腹圆,腹至胫渐收,胫至足稍外撇,内敛式圈足,足高0.6厘米,釉底。图案用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钱纹锦地云肩如意开光,开光内绘青花折枝花纹,云肩外钱纹锦地中以白莲点缀;胫部绘海马山水纹图,其中江芽高耸,海水翻腾,海马踏波而行。腹部主题图案绘仙人图,南极仙翁席地盘坐于松下,手持如意,东方朔手捧仙桃敬献,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等依次敬寿,构图简洁,笔法流畅。人物描绘得生动活泼,栩棚如生。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2b.jpg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2b1.jpg

名称: 青花仙人庆寿图梅瓶 年代: 明·万历
规格: 高27.4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9.5厘米,腹围45厘米
收藏处: 桂林博物馆

  该瓶造型端庄典雅,瓷质细腻,釉色莹润,青花鲜丽。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腰略收,釉底,足略外撇,内敛式圈足,足高0.5厘米。全器用弦纹将图案分为五层,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云肩钱纹锦地开光,并以白莲花点缀,开光内绘折枝花卉;胫部绘青花山水海马纹,其中江芽挺立,海浪拍空,海马奔驰,寓意“江山太平”。腹部主题图案绘仙人庆寿,图中南极仙翁持如意盘坐于虬曲古松之下,东方朔、铁拐李、吕洞宾、兰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人依次庆寿。全图别致新颖,笔法简炼,线条明快。

  嘉靖时施行“官搭民烧”的制度,同时也是民窑青花最为昌盛的时期。嘉靖青花梅瓶为我们研究和了解这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从这些梅瓶的装饰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烧制的民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不同于官窑,没有过分的精神束缚,没有矫揉造作的刻板修饰,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真情流露。民窑工匠们采集生活中日常可见的素材,自由自在地描绘,最为生动感人,例如青花婴戏对弈图梅瓶的画法就很有新意:背景为竹、梅花、山茶花及玲珑剔透的湖石,两名孩童围坐在石台旁聚精会神地下“X字棋”。弟弟正小心翼翼地用手拨弄棋子,哥哥在一旁细心观看,那充满稚气和专注的神情,表现出幼儿纯真的心灵。此梅瓶图中所绘孩童天庭饱满,头画得特别大,前后突出,不很圆,比例不正常,俗称大头娃娃,额前有一小撮刘海,盖膝的长袍和过于短小的四肢,都是嘉靖、万历时期婴戏图绘画的典型艺术特征。这种艺术形象常能引起人们的爱怜和喜欢。

  嘉靖朝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最为广泛。它敏感的触及社会每个角落。嘉靖帝迷信道教,热衷于求仙炼丹,祈祷长寿,在其执政的四十多年间,全国新修、新建庙坛殿堂数十处。特别是皇帝亲临的宗教活动中用以盛装供品瓷器的纹饰更是考究。如嘉靖朝青花梅瓶也常以八仙、杂宝、灵芝草、火珠、缠枝牡丹、缨络纹、云鹤、海水云龙、海马、折枝花卉等图案作装饰,多体现道教内容。有学者做过统计:历史上出现过的御器纹饰几乎在民窑青花瓷中都能寻找到相同或类似的图案,而民窑青花瓷中所散发出的浓郁芬芳,不胜枚举的青花艺术作品是官器图饰无法比拟的。桂林博物馆藏嘉靖朝青花梅瓶的装饰图案流畅自然,题材极为广阔。以动物或神灵的形象寓意尊贵福寿、吉祥如意的纹饰有:龙、凤、鹤、鱼、鹿、海马、海龙、海兽、如意、蟠螭、寿星、瑞鸟、蜻蜓、蝴蝶等,仅龙凤的画法就有正面龙、云龙、翼龙、香草龙、穿花龙、海水龙、戏珠龙、赶珠龙、团龙、立龙、行龙、升龙、降龙。云凤、穿花凤、香草凤、团凤、立凤等。含有宗教内容的图案有八仙、八卦、八宝、嫦娥、玉兔、灵芝草、祥云、火珠、轮花、缠枝牡丹、凤穿青莲、结子莲花等。象征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的有:婴戏图、仕女图、祝寿图、树石栏杆、喜上眉梢、山水风光以及爱莲图等。还有一些以人物故事作题材的,其内容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画法也更生动,如明代“携琴访友”、“深山访樵梅”等题材洋溢着灵空、自由的心意。“福禄八仙”“状元过封”等题材则反映了自诩清高的儒士风度。又如“喜上眉梢”“富贵有余”“梅妻鹤子”等题材则寄托了吉祥的祈望。总之在那个时代,生活中的多样性和各个剖面在青花梅瓶中都有贴切的表现,从中也让我们了解到嘉靖朝民窑瓷业的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3a.jpg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3a1.jpg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3a2.jpg

名称: 青花婴戏弈乐图梅瓶 年代: 明·万历
规格: 高28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9.6厘米,腹围47厘米
收藏处: 桂林博物馆

  此两瓶造型典雅,胎体坚密,釉色莹润,青花发色艳丽。短束颈,小盘口略外撇,丰肩圆腹,束腰,腰至足略外扬,内敛式圈足,足高0.6厘米,釉底。整器图案共四层,每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青花鳞波开光折枝花果纹;胫部青花海马山水纹中,海马飞驰,火云缭绕,江芽高耸,海浪拍空,取意“江山太平”。腹部主题图案,绘二组青花婴戏图。其中—瓶图中二童对弈围棋,其余四人围观。另一组六童则玩陀螺游戏,比赛者专心致志,围观者手舞足蹈。另一瓶图中二小童对弈围棋,二小童对弈区字棋。各有四小童围观助阵。庭中栅栏绵延,奇石危立,绿蕉滴翠,祥云缭绕。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炼流畅。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3b.jpg

http://www.long-sun.com/sis/article2/gxjj/pic/063b1.jpg

名称: 青花婴戏弈乐图梅瓶 年代: 明·万历
规格: 高25.5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10.8厘米,腹围46.5厘米
收藏处: 桂林博物馆

  该瓶造型端庄素雅,瓷质细腻,釉色沉稳华美。小盘口,束颈,颈稍短,丰肩圆腹,束腰,胫略外撇,内敛式圈足,足高0.5厘米。图案用弦纹分为五层,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鳞波锦地开光,开光内绘青花折枝花果纹;胫部绘江芽海马纹,其中江芽挺立,海波拍岸,海马凌空穿云,寓意“江山太平”。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婴戏弈乐图,图中洞石危立,蕉叶婆娑,庭栏绵延。戏童中有对弈者,有观弈者,有捉蜻蜓者,有玩陀螺者,有打镲者。形态可掬,活泼自然。构图有序,笔法精炼,线条流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