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文化对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的影响

(2011-09-21 11:40:04)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学
    儒家文化,是有国际性特殊文化现象的东方文化,它影响着中国、日本、越南、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它不是单纯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概念,当然更不是政治或经济等实体,但是它又与政治、经济、地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就是一种简单但涵括精神及物质所有领域的文化理念,各国的儒家哲学,是一种近似而又无束缚的文化共同体,它不是历史---虽然它包含了历史,但它还在继续还在发展,它影响着现在---也必然有未来,影响着当代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对世界现代史冲击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肯定了儒家文化对世界及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同时说:“远东社会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具有同一类型的文化,它们无一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影响世界文化的‘儒家文化圈’”。  
   
1.东亚:  

   日本:  
   日本著名学者江上波夫在著作《八世纪的欧亚大陆》中写道:“当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包括日本、新罗(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在内的东亚各国为发展本国,都努力学习唐朝的法律、艺术、学问、制度、思想、文学、技术、文字等,呈现了以唐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这一文化圈成立后就长期决定了东亚民族文化的状况,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地中海一带罗马文化圈的成立在西方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性完全要相提并论的”。他还认为:“当时有希腊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叙利亚文化等,但带有国际性且影响极大极广的文化就是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和地中海一带的‘罗马文化圈’…虽然唐文化从表面看是在带着胡风胡俗的北朝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只要略一探究,就不难看到它深层精神面的儒家文化以及佛道文化,而发展到两宋后,新儒家文化更占上风,这段思想史的演变也决定并影响着‘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随之变化就成为了现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  
   日本江户时代就有了系统的儒学、朱子学并发展儒学使之成为了日本的“国学”,全国自上而下推行儒家文化,孔子成为了受全国人民尊重的“先师”“圣人”,儒家文化迅速蔓延在日本各个层面的精神领域,不但影响了日本文化,也影响了日本社会的面貌和方向,美国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曾精辟的说:“从中国学来的儒家文化,使日本从一个用手抓饭吃的民族迅速转化成了一个世界强国,包括精神方面的强大,文明程度也前所未有的发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  
   
   韩国:  
   朝鲜不仅仅在十六世纪时涌现了大批宿儒,更有曹南冥、李退溪两位大儒(韩国尊为“圣人”),朝鲜人在吸收中国儒学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自己的儒学,像“南冥学”、“退溪学”就都是闻名世界的“朝鲜儒学”。  
   今天,原南朝鲜,现在的韩国,在全国都保持了“乡校”这样的普及性群众性儒学文化教育机构,在成均馆设有世界上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儒学研究工作的高等学府---儒学大学。  
   在韩国,每年春、秋两季,全国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  
   釜山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著名的韩国学者金日坤教授在《儒教文化圈的秩序和经济》一书中说:“儒学是日本、韩国最具优势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作为秩序和原理而发展。儒家文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是由于儒学伦理具有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2.东南亚:  
   
   儒家文化对东南呀的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影响程度也相当大。  

   越南:  
   越南《大越史记全书》中就记载:“李圣宗神武二年,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皇太子临焉”。与此同时,越南设立了国子监,凡文职官员一律要入学学习中国儒家典籍史料,并坚持以儒安邦。  
后来,北方越南受中国大陆极左思想影响,曾一度批判儒学并禁止学习,不过近几年又开始肯定儒学价值并鼓励学习。南方越南则一直推崇儒学,并成立了有多家孔学会和儒学会。  
   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就是越南的教师节。  
   
   新加坡:  
   今天仍有76%为华人的新加坡,自然不可能找不到儒学背景,《兴建崇文阁碑记》上有:“读孔孟之书,究洛闽之奥,以宏正道宪章文武”---这清楚的反映了19世纪的新加坡对于学习儒家文化的鼓励和提倡。  
   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随着经济腾飞带来的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和空前开放,一起来的还有这背后的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并迅速蔓延开来,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看到了这种倾向,为了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把新加坡葬送,我们决定在学校里教导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于是,80年代后,新加坡全国上下开始有组织的学习儒家文化至今,并开办了专门研究儒学的机构---东亚哲学研究所,重新认识儒学并研究其现代及现实的作用、价值和功能等,由此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热潮,唤醒了东西方各国学者对儒家文化圈及东方现代儒学道路延续与演变等问题的关注,在新加坡,现在儒学研究及实际应用已经超越中国赶上日本,并向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发展。  
   
   ---谨以此文献给热爱儒家文化、反对儒学文化、精通儒家文化、生疏儒家文化、敬师尊道及仇古憎先的所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君子品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